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及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28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房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及房车,包括车厢厢底和锁紧组件,其中,车厢厢底包括厢壁,以及设置于厢壁端部的端盖;锁紧组件用于上述车厢厢底的支撑和紧固,其中,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厢壁底部的支撑梁、埋设于隔热管体的隔热支撑柱、紧固于车厢厢底侧壁并与隔热支撑柱一端相配合的压紧件、以及同轴穿设于压紧件及隔热支撑柱并用于车厢厢底与支撑梁紧固的螺栓组件。以此结构设计的车厢厢底安装结构,能够通过锁紧组件的设置,实现车厢厢底与支撑梁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而且保温性能良好。而且保温性能良好。而且保温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及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及房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下用于房车车厢的厢底设计,为了兼顾保温隔热性能和固定的牢固程度,大多采用整块木材或较硬的材料作为厢底的填充物,并在内外复合金属板材或玻璃钢板材,以此方式设计的车厢厢底隔热保温性能较差;此外,以此方式设计的车厢厢底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缺少较为稳定可靠的安装结构,很容易造成车厢厢底锁紧后出现变形、塌陷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能够使得车厢厢底与锁紧组件中的支撑梁稳定可靠的连接,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包括:
[0006]车厢厢底,包括厢壁,以及设置于厢壁端部的端盖12;所述厢壁包括间隔设置的内板和外板,以及间隔分布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多根非金属材质的隔热管体;多根所述隔热管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紧固,多根所述隔热管体均采用一体成型且横截面呈梯形或方形设置,所述隔热管体及相邻所述隔热管体之间的腔室内均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
[0007]锁紧组件,用于车厢厢底的支撑和紧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厢壁底部的支撑梁、埋设于所述隔热管体的隔热支撑柱、紧固于所述车厢厢底侧壁并与所述隔热支撑柱一端相配合的压紧件、以及同轴穿设于所述压紧件及所述隔热支撑柱并用于所述车厢厢底与所述支撑梁紧固的螺栓组件。
[0008]其中,所述隔热支撑柱的一端压设于所述隔热管体的内壁,所述隔热支撑柱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板且顶面设置有定位凹部;所述压紧件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凸部,所述压紧件粘贴于所述外板的顶面并通过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相配合。
[0009]其中,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的头部压设于所述压紧件,所述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支撑梁后通过螺母紧固。
[0010]其中,所述压紧件呈圆形设置,且所述压紧件的面积大于3~5倍的所述隔热支撑柱的端面面积。
[0011]其中,所述隔热支撑柱同轴贯穿设置有与所述螺杆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与开设于所述压紧件和所述内板上的圆孔相贯通。
[0012]其中,所述定位凸部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螺杆的头部相配合的沉头部。
[0013]其中,所述锁紧组件设置有多个且均沿所述隔热管体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0014]其中,所述隔热管体设置为碳纤维管体或玻璃钢管体,所述隔热支撑柱设置为电
木。
[0015]一种房车,包括上述所述的车厢厢底安装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及房车,包括车厢厢底和锁紧组件,其中,车厢厢底包括厢壁,以及设置于厢壁端部的端盖;厢壁包括间隔设置的内板和外板,以及间隔分布于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多根非金属材质的隔热管体;多根隔热管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内板和外板紧固,多根隔热管体均采用一体成型且横截面呈梯形或方形设置,隔热管体及相邻隔热管体之间的腔室内均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锁紧组件用于上述车厢厢底的支撑和紧固,其中,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厢壁底部的支撑梁、埋设于隔热管体的隔热支撑柱、紧固于车厢厢底侧壁并与隔热支撑柱一端相配合的压紧件、以及同轴穿设于压紧件及隔热支撑柱并用于车厢厢底与支撑梁紧固的螺栓组件。以此结构设计的车厢厢底安装结构,能够通过锁紧组件的设置,实现车厢厢底与支撑梁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而且不会造成车厢厢底变形或塌陷等不良。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中车厢厢底安装结构中车厢厢底的轴测图。
[0018]图2是图1中车厢厢底未填充隔热保温材料时的轴测图。
[0019]图3是图2中车厢厢底去除外板后的轴测图。
[0020]图4是车厢厢底与锁紧组件装配后的轴测图。
[0021]图5是图4的分解图。
[0022]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
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7]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包括车厢厢底1和锁紧组件2,其中,车厢厢底1包括厢壁11,以及设置于厢壁11端部的端盖12;厢壁11包括间隔设置的内板111和外板112,以及间隔分布于内板111和外板112之间的多根非金属材质的隔热管体113;作为优选,隔热管体113设置为碳纤维管体或玻璃钢管体,多根隔热管体113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内板111和外板112紧固,多根隔热管体113均采用一体成型且横截面呈梯形或方形设置,隔热管体113及相邻隔热管体113之间的腔室内均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114,以此结构设计的车厢厢底1,通过多跟隔热管体113的间隔分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车厢厢底1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隔热管体113及相邻隔热管体113之间的腔室,方便的往腔室内均填充隔热保温材料114,以此进一步的提升该车厢厢底1的隔热保温性能。
[0028]更进一步的,作为优选,将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车厢厢底1在进行安装时,可通过锁紧组件2对其进行固定,锁紧组件2可以沿隔热管体113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以此对车厢厢底1起到很好的支撑和紧固,而且不会造成车厢厢底1的变形或塌陷,有效提升了车厢厢底1安装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厢底,包括厢壁,以及设置于厢壁端部的端盖;所述厢壁包括间隔设置的内板和外板,以及间隔分布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多根非金属材质的隔热管体;多根所述隔热管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紧固,多根所述隔热管体均采用一体成型且横截面呈梯形或方形设置,所述隔热管体及相邻所述隔热管体之间的腔室内均填充有隔热保温材料;锁紧组件,用于车厢厢底的支撑和紧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厢壁底部的支撑梁、埋设于所述隔热管体的隔热支撑柱、紧固于所述车厢厢底侧壁并与所述隔热支撑柱一端相配合的压紧件、以及同轴穿设于所述压紧件及所述隔热支撑柱并用于所述车厢厢底与所述支撑梁紧固的螺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厢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支撑柱的一端压设于所述隔热管体的内壁,所述隔热支撑柱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板且顶面设置有定位凹部;所述压紧件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凸部,所述压紧件粘贴于所述外板的顶面并通过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凹部相配合。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阳升
申请(专利权)人:火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