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H-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863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


技术介绍

[0002]芳基偶氮类化合物尤其是官能化2H

吲唑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分子中,在纺织、食品、医药、光子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碳氢官能化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及步骤经济性,采用芳基偶氮化合物苄位碳氢官能化的方法来合成2H

吲唑衍生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方法需要催化剂及氧化剂,发展更加经济、环保的方法来进行芳基偶氮类化合物苄位碳氢官能化,合成新型的芳基偶氮类化合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电化学氧化诱导的苄基碳氢官能化反应,尤其分子间C

H官能化反应有较多报道,2017年,文献公开了甲酰胺与苯乙炔的电化学C

H/C

H交叉偶联反应,需要四水乙酸钴做催化剂,使用水和甲醇混合溶剂,还需要外加碱。2020年,文献公开了乙苯与对甲苯磺酰胺的电化学C

H胺化反应,以RVC作阳极,Pt作阴极,1,2

二氯乙烷和六氟异丙醇混合溶剂作溶剂,室温下即可完成。2021年,文献公开了二苯二硒醚、烯烃和芳烃的电化学自由基硒化反应,该反应为三分子反应,使用二氯甲烷和六氟异丙醇混合溶剂,需要加入三氟乙酸钇做添加剂,室温下进行。
[0004]相对来说,分子内苄基C

H键官能化反应较少。2018年,文献公开了4

甲基

N

(4

苯基丁基)苯磺酰胺的电化学C

H/N

H偶联反应,实现了苄基C

H胺化反应。该反应以四丁基碘化铵做电解质,加入1M六氟磷酸钾做添加剂,在CH3CN/TFE混合溶剂下反应,所用溶剂有毒性,且该反应需要光照(CFL,20W)。2023年,文献公开了N1,N1‑
二苄基苯

1,2

二胺自身的电化学C

H/N

H偶联反应,反应无需添加剂,使用二甲基乙酰胺和六氟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以四丁基六氟磷酸胺做电解质。
[0005]从以上反应来看,该类反应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很多反应仍然需要使用昂贵的过渡金属或化学氧化剂,且应用范围受限;反应温度较高、原子经济性差,不具有绿色环保等缺点;且该类反应绝大多数是双组分反应,很少有单组分反应。
[0006]尽管电化学合成方法在碳氢官能化反应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已经实现多种取代芳烃苄基C

H酰胺化、芳基化、杂芳基化、烷基化、磺化等反应,然而芳基偶氮的分子内C

H胺化反应未有文献报道。因此,继续发展电化学合成方法,以更加高效、绿色、经济、环保的方式合成2H

吲唑衍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以邻位烷基取代的芳基偶氮类化合物为原料,有机溶剂中实现电化学参与的芳基偶氮类化合物苄基C

H胺化反应,合成2H

吲唑类化合物,实现电化学参与下基于芳基偶氮类化合物C

H官能化反应的单组分反应。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以芳基偶氮
类化合物为原料,有机溶剂中存在下,电解质中反生电化学反应,得到2H

吲唑类化合物2。反应方程式如下:
[0009][0010]其中:R1选自氢或C1

C4烷基;R2选自氢、C1

C4烷基、苯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R为氢、C1

C4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取代苯基中取代基为C1

C4烷基。
[0011]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极材料选自Pt(+)/Pt(

)、Pt(+)/C(

)、C(+)/Pt(

)、C(+)/C(

)、GF(+)/GF(

)、GF(+)/Pt(

)、Pt(+)/Ni(

)。优选C(+)/Pt(

)。
[0012]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时间为2

6小时。优选反应时间为2小时。
[0013]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解质选自高氯酸锂、四正丁基四氟硼酸铵、四正丁基高氯酸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优选高氯酸锂或四正丁基四氟硼酸铵。
[0014]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有机溶剂选自乙腈、二氯乙烷或四氢呋喃,优选溶剂乙腈。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流强度选自5

10mA,电流强度优选8mA。
[001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温度选自20

60℃,反应温度优选50℃。
[001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最佳反应条件:电极材料为C(+)/Pt(

),电解质为高氯酸锂,电流强度为8mA,有机溶剂为乙腈,反应温度为50℃。
[001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芳基偶氮类化合物1与电解质摩尔比为1:1.2

1.5。
[0019]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在氮气氛围下进行。
[0020]根据实验结果和以往文献报道,以1a反应生成2a为例,推测反应机理如下式所示:
[0021][0022]在阳极,首先,1a阳极氧化生成中间体I,然后失去一个质子生成苄基自由基II。对
于路径a,中间体II失去一个电子以产生苄基阳离子III,苄基阳离子III至少需要1.05eV能垒才能通过分子内环化生成物种V(对于过渡态TSa)。同时,中间体III可以得到副产物4a。相反,在路径b情况下,II自由基环化优先通过过渡态TSb发生,得到共振结构III

与IV,并且该关键步骤仅需要0.86eV。事实上,路径a和b都经过中间体V形成才能完成反应。然而,由于路径b自由基环化能垒为0.86eV,更倾向于路径b是该电化学反应最有利路径。最后,中间体V进行去质子化以得到产物2a。
[0023]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在无催化剂、氧化剂、添加剂条件下,仅靠电极氧化还原作用,以廉价易得的芳基偶氮类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反应,实现了芳基偶氮自身环化反应,顺利得到目标产物2H

吲唑。反应使用的溶剂为乙腈,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副产物可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以芳基偶氮类化合物为原料,有机溶剂存在下,电解质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得到2H

吲唑类化合物2;反应方程式如下:其中:R1选自氢或C1

C4烷基;R2选自氢、C1

C4烷基、苯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中的一种或几种;R为氢、C1

C4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取代苯基中取代基为C1

C4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选自Pt(+)/Pt(

)、Pt(+)/C(

)、C(+)/Pt(

)、C(+)/C(

)、GF(+)/GF(

)、GF(+)/Pt(

)、Pt(+)/N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2H

吲唑类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选自高氯酸锂、四丁基四氟硼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基李安妮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