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853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援装置,包括机架、移动组件、第一箱体和压风救援装置,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下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履带,所述履带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以驱动所述机架在巷道内移动;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机架的上侧,多个所述压风救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以使多个压风救援装置随所述机架整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具有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风救援装置具有减压、流量调节、消音、泄水、防尘等功能,结构轻巧、使用方便、快捷,当煤矿井下瓦斯超标时,通过该装置向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空气,达到安全避灾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的救援装置的不便于使用、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救援装置,该救援装置具有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包括机架;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下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履带,所述履带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以驱动所述机架在巷道内移动;第一箱体和压风救援装置,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机架的上侧,多个所述压风救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以使多个压风救援装置随所述机架整体移动。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具有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且至少部分所述防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侧,以保护所述第一箱体和多个所述压风救援装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顶棚和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多个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棚相连以支撑所述顶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棚在所述机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分隔形成多个隔腔,多个压风救援装置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隔腔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腔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开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腔包括多层隔腔,多层所述隔腔沿竖直方向并列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长度尺寸为2.7m

3.3m,所述第一箱体的长度尺寸与所述机架的长度尺寸之比为0.6

0.7,所述第一箱体的高度尺寸与机架的长度尺寸之比为0.45

0.55。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履带转动;
[0014]所述防护组件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高度尺寸。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设于所述驱动组
件和所述第一箱体之间,所述第二箱体的开口朝向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移动组件1;履带11;箱体2;隔板21;隔腔22;压风自救装置3;防护组件4;顶棚41;立柱42;驱动组件5;第二箱体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包括机架、移动组件1、第一箱体2和压风救援装置。
[0022]移动组件1设于机架的下侧,移动组件1包括履带11,履带11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以驱动机架在巷道内移动;第一箱体2和压风救援装置,第一箱体2设于机架的上侧,多个压风救援装置设于第一箱体2内,以使多个压风救援装置随机架整体移动。
[0023]具体地,机架在水平平面内延伸,机架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机架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移动组件1设于机架的下端,以驱动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在巷道内沿前后方向移动,移动装置包括两个履带11,两个履带11沿左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以支撑机架。
[0024]第一箱体2设于机架的上表面,第一箱体2的下侧与机架的上表面相连,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设于第一箱体2的内腔中,当机架沿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箱体2连同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随着机架移动,从而完成对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的移动。
[0025]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在机架的下侧设置履带11以使自救装置可以在巷道内移动,并在机架的上侧设置第一箱体2以容纳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一方面能够同时移动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使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能够同时沿着巷道的长度方向快速移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将压风自救装置3设于固定安装位置,减少了靠人工进行多次安装拆卸的繁琐工序,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罩设在多个压风自救装置3外周侧的第一箱体2保护压风自救装置3,防止巷道内部的落石与压风自救装置3接触,从而降低了压风自救装置3的损坏几率,提高了救援装置的的可靠性。综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具有便于操作、可靠性高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优点。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救援装置还包括防护组件4,防护组件4设于机架,且至少部分防护组件4位于第一箱体2的上侧,以保护第一箱体2和多个压风救援装置。
[0027]具体地,防护组件4设于机架的上侧,且第一箱体2完全位于部分防护组件4的下侧,进一步地防止巷道内崩落的煤岩撞击第一箱体2,从而保护第一箱体2内部的压风自救装置3,使压风自救装置3在巷道发生事故后仍能正常工作。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组件4包括顶棚41和多个立柱42,多个立柱42的一端与机架相连,多个立柱42的另一端与顶棚41相连以支撑顶棚41。
[0029]具体地,多个立柱42设于第一箱体2的外周侧,且多个立柱42沿竖直方向延伸,多个立柱42的上端与顶棚41相连,立柱4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箱体2的高度尺寸,且顶棚41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箱体2的宽度尺寸,顶棚41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箱体2的长度尺寸,以使第一箱体2全部位于顶棚41的下侧,顶棚41的上表面倾斜布置,以使落于顶棚41的上表面的煤岩能够沿着顶棚41的上表面滑落。
[0030]由此,多个立柱42连接在顶棚41和机架之间,一方面提高多个立柱42对顶棚41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顶棚41的稳定性,防止顶棚41受力不均使侧翻,提高了对压风自救装置3的保护效果,确保压风自救装置3在巷道发生事故后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救援装置的可靠性。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棚41在机架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箱体2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0032]具体地,顶棚41的前端形成第一端,顶棚41的后端形成第二端,顶棚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箱体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尺寸,使顶棚41在前后方向完全覆盖第一箱体2,且顶棚41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一箱体2在左右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下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履带,所述履带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以驱动所述机架在巷道内移动;第一箱体和压风救援装置,所述第一箱体设于所述机架的上侧,多个所述压风救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以使多个压风救援装置随所述机架整体移动;所述第一箱体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分隔形成多个隔腔,多个压风救援装置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隔腔内;所述隔腔在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于所述机架,且至少部分所述防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侧,以保护所述第一箱体和多个所述压风救援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顶棚和多个立柱,多个所述立柱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多个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棚相连以支撑所述顶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在所述机架长度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雷赵永慧
申请(专利权)人: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