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75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摆线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包括:壳体;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壳体上;配流轴,所述配流轴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壳体内;摆线组件,所述摆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与输出轴、配流轴、转子均传动配合。所述配流轴和所述输出轴相邻设置,所述联动轴上形成有两处外花键,一处外花键同时与所述输出轴、所述配流轴传动配合,另一处外花键与所述转子传动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输出轴和配油轴采用整体式设计易出现磨损;采用销连接的方式,连接误差大的技术问题。误差大的技术问题。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摆线马达
,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上的摆线马达存在轴配流、盘配流和转子配流三种不同类型的配流方式,对于轴配流的配流方式而言,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输出轴与配油轴整体式设计或者输出轴使用销子等其他方式间接驱动配油轴。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220454428.X的文件公开了一种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并具体公开了:输出轴上制有配流结构,与体壳内的配流孔道共同配合而具有配流功能,该装置上加工了十二条均布错位的纵向槽和两个环形槽,纵向槽成交错状与两个环形槽沟通,两个环形槽分别与进、出油口相通,体壳上加工了具有高低压油液的孔道以及的配流孔道,纵向槽与体壳的配流孔道的径向分布孔或槽相配流,输出轴与体壳共同形成的轴阀组成了配流机构实现保持液压马达持续运转的配流功能。
[0004]上述文件中,配油结构设置在输出轴上,即输出轴和配油轴为整体式设计,该种整体式设计结构由于径向载荷的存在,使得配油结构与壳体的间隙不得不放大,且两者容易出现磨损失效。
[0005]又如申请号为CN200720045223.5的文件公开了一种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并具体公开了:主要包括输出轴、前盖、体壳、联动轴、隔盘、转定子针齿副、后盖等。其中转、定子针齿组成内啮合摆线针轮啮合副,定子与隔盘和后盖由螺栓共同固定在体壳上,从而形成七个仅同体壳内的配流孔道一一相通的腔体。配流轴阀上加工了十二条均布错位的纵向槽和两个环形槽,其中两个环形槽与体壳的配流孔道相配合,分别与进、出油口相通。轴阀上的十二条纵向槽分别与两个环形槽之一相连。转子和输出轴分别通过联动轴两端的花键传动连接,轴阀通过连接销与输出轴啮合连接。这样可以保证配流轴阀与转子运动的同步一致性,将转定子摆线针轮副产生的扭矩通过联动轴传递给输出轴。
[0006]上述文件中,输出轴使用销子等间接驱动的方式,将配油精度大大降低,配油轴与转子作用腔之间的误差累积包括转子内花键
‑‑‑
联动轴动轴外花键
‑‑‑
输出轴内花键
‑‑‑
输出轴销孔或者其他连接误差
‑‑‑
配油轴销孔误差或者其他连接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出轴和配油轴采用整体式设计易出现磨损;采用销连接的方式,连接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包括:
[0009]壳体;
[0010]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壳体上;
[0011]配流轴,所述配流轴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壳体内;
[0012]摆线组件,所述摆线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
[0013]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与输出轴、配流轴、转子均传动配合。
[0014]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输出轴和配油轴分离设置,则配油轴和壳体之间可以以极小的间隙配合,从而降低磨损,减小泄漏,以提高马达的效率;此外,输出轴和配油轴之间没有连接关系,通过联动轴直接与输出轴、配流轴、转子均传动配合,配流轴被联动轴直接驱动,避免了销连接间接驱动而导致的连接误差,进而保证了配油精度。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流轴和所述输出轴相邻设置,所述联动轴上形成有两处外花键,一处外花键同时与所述输出轴、所述配流轴传动配合,另一处外花键与所述转子传动配合。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伸到所述壳体内部并转动装配,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内花键。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流轴上形成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内花键。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外花键和第二外花键,所述第一外花键同时与所述第一内花键、所述第二内花键啮合,所述第二外花键与所述第三内花键啮合。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流轴的外表面形成有配流结构,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经进油口进入的高压油经所述配流结构进入到转子和定子之间的内腔,所述内腔排出的低压油经所述配流结构流通至回油口。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配流结构包括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配流轴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轴向槽和第二轴向槽,所述第一轴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沿周向交错排布,所述第一轴向槽与所述第一环槽连通,所述第二轴向槽与所述第二环槽连通,所述第一轴向槽和所述第二轴向槽经所述壳体内的内部流道交替与所述内腔连通。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摆线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叠放有隔盘,所述隔盘上分布有通孔,所述内部流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腔连通。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盘的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面上延伸有泄油槽,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泄油流道,所述泄油流道的一端与所述泄油槽连通,所述泄油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槽连通。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泄油流道上装配有单向阀。
[00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0025]1.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输出轴和配油轴分离设置,则配油轴和壳体之间可以以极小的间隙配合,从而降低磨损,减小泄漏,以提高马达的效率;此外,输出轴和配油轴之间没有连接关系,通过联动轴直接与输出轴、配流轴、转子均传动配合,配流轴被联动轴直接驱动,避免了销连接间接驱动而导致的连接误差,进而保证了配油精度;
[0026]2.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在联动轴上设置两处外花键,一处外花键同时与输出轴、配流轴传动配合,另一处花键与转子传动配合,可以实现两处花键同时与三个部件传动配合,减少花键的设置,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7]3.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配流轴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配流结构,可对油液的流通进行控制,实现高压油进入到转子和定子的内腔中,推动转子转动;此外,由于配油轴和壳体之间的间隙极小,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之间的油液泄漏也极小,可提高马达的效率;
[0028]4.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设置隔盘上有泄油槽,壳体上形成泄油流道,泄油流道连通泄油槽和第二环槽,由于各转动副之间为保证灵活转动需要有一定的间隙,难免会有少量的油液泄漏进入马达内部腔体,通过设置泄油槽和泄油流道,泄漏的油液可回到系统油箱中;泄油流道上设置有单向阀,则可保证油液单向流通至系统油箱。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分离式轴配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分离式轴配流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3为图2的A部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输出轴(2),所述输出轴(2)转动装配在所述壳体(1)上;配流轴(3),所述配流轴(3)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壳体(1)内;摆线组件(4),所述摆线组件(4)包括相互配合的转子(41)和定子(42);联动轴(5),所述联动轴(5)与输出轴(2)、配流轴(3)、转子(41)均传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3)和所述输出轴(2)相邻设置,所述联动轴(5)上形成有两处外花键,一处外花键同时与所述输出轴(2)、所述配流轴(3)传动配合,另一处外花键与所述转子(41)传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的第一端伸到所述壳体(1)内部并转动装配,所述输出轴(2)的第二端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输出轴(2)的第一端形成有容纳腔(21),所述容纳腔(21)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第一内花键(2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3)上形成有轴向通孔(31),所述轴向通孔(31)的靠近所述输出轴(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内花键(3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41)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三内花键(411),所述联动轴(5)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外花键(51)和第二外花键(52),所述第一外花键(51)同时与所述第一内花键(211)、所述第二内花键(311)啮合,所述第二外花键(52)与所述第三内花键(411)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轴配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3)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张明覃耀海柯贤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