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89719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属于汽车驱动轴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设定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和驱动轴的不平衡量;判断计算的总偏心量是否处于预设的偏心量范围内,以及判断计算的不平衡量是否处于预设的不平衡量范围内,若否,则增大外径初始值并返回上一步骤,若是,则外径初始值满足要求。可以通过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和驱动轴的不平衡量,以确定接口匹配尺寸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以通过调整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从而锁定接口设计尺寸,以规避后续实车测试阶段减速器油封和整车抖动问题,从而降低人力和开发成本。发成本。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驱动轴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器动力输出口与驱动轴装配在一起,在变速器输出口装有油封,防止变速器内的润滑油外泄。因此需要设计防尘结构来保护油封不受损坏。
[0003]相关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6503913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驱动轴与变速器接口处的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变速箱,设于变速箱上的驱动轴接口,设于驱动轴接口上且可以拆卸的变速器油封,穿过变速箱油封及驱动轴接口与变速箱连接的驱动轴,及设于驱动轴上且可以拆卸的防尘盖,所述变速器油封包括油封本体,设于油封本体外侧起到防尘作用的第一油封防尘盖,设于油封本体一端起到防尘作用的第二油封防尘盖,设于油封本体内侧的油封唇口。解决了外部沙尘进入变速器输出口,损伤油封唇口,继而导致变速器输出口漏油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上述结构没有考虑减速器差壳和驱动轴柄部配合对油封漏油和整车抖动的影响,如果配合尺寸设计不合理,造成驱动轴柄部在油封处偏心量过大,会导致油封磨损加剧,继而漏油,同样也会导致整车抖动。因此,有必有提出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以避免因前期驱动轴和减速器接口匹配设计不合理而出现油封漏油和整车振动问题,降低人力和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汽车驱动轴和减速器接口匹配设计不合理而出现油封漏油和整车振动的问题。<br/>[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7]设计与驱动轴装配的减速器上差壳内孔的直径和支撑长度、驱动轴上移动节和轴杆的重量、移动节的设计中心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减速器上油封主唇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
[0008]设定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
[0009]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和驱动轴的不平衡量;
[0010]判断计算的总偏心量是否处于预设的偏心量范围内,以及判断计算的不平衡量是否处于预设的不平衡量范围内,若否,则增大外径初始值并返回上一步骤,若是,则外径初始值满足要求。
[0011]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具体包括:
[0012]当移动节与差壳内孔的支撑面内切且移动节与差壳内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时,根据差壳内孔的直径和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静态偏心量;
[0013]当移动节在差壳内孔内倾斜至极限位置时,根据差壳内孔的直径和支撑长度、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
[0014]根据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度和油封主唇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量;
[0015]根据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静态偏心量和单边偏心量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
[0016]一些实施例中,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具体包括:
[0017]根据差壳内孔的直径和支撑长度,计算差壳内孔的对角线与差壳内孔端面形成的第一夹角;
[0018]根据差壳内孔的直径和支撑长度、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差壳内孔的对角线与移动节的横向截面形成的第二夹角;
[0019]根据差壳内孔的对角线与差壳内孔端面形成的第一夹角、差壳内孔的对角线与移动节的横向截面形成的第二夹角,计算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
[0020]一些实施例中,计算驱动轴的不平衡量具体包括:
[0021]根据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度,计算移动节在设计中心处的单边偏心量;
[0022]根据驱动轴在移动节的设计中心处的单边偏心量、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静态偏心量,计算驱动轴的重心偏移半径;
[0023]根据移动节的质量以及轴杆的质量,计算驱动轴的不平衡质量;
[0024]根据驱动轴的不平衡质量、驱动轴的重心偏移半径,计算驱动轴的不平衡量。
[0025]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总偏心量E的计算方法为:
[0026]E=2
×
(S1+S2)
[0027]其中,S1为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静态偏心量,S2为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量。
[0028]一些实施例中,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静态偏心量S1的计算方法为:
[0029][0030]第一夹角θ1的计算方法为:
[0031]θ1=tan
‑1(L1
÷
D1)
[0032]第二夹角θ2的计算方法为:
[0033]θ2=cos
‑1{d2
÷
(L1
÷
sinθ1)}
[0034]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度α的计算方法为:
[0035]α=θ2

θ1
[0036]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量S2的计算方法为:
[0037]S2=tanα
×
L2
[0038]其中,L1为差壳内孔的支撑长度,D1为差壳内孔的直径,d2为移动节与差壳内孔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L2为油封主唇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
[0039]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的不平衡量i的计算方法为:
[0040]i=m
×
r
[0041]其中,m为驱动轴的不平衡质量,r驱动轴的重心偏移半径。
[0042]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轴的不平衡质量m的计算方法为:
[0043][0044]驱动轴在移动节的设计中心处的单边偏心量S3的计算方法为:
[0045]S3=tanα
×
L3
[0046]驱动轴的重心偏移半径r的计算方法为:
[0047]r=S1+S3
[0048]其中,m1为轴杆的质量,m2为移动节的质量,α为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角度,L3为移动节的设计中心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S1为移动节在油封主唇处的单边偏心量。
[004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偏心量范围为0至0.4mm,所述预设的不平衡量范围为0至1500gmm。
[005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计算的总偏心量是否处于预设的偏心量范围内,以及判断计算的不平衡量是否处于预设的不平衡量范围内还包括:
[0051]若否,则增大差壳内孔的支撑长度并返回上一步骤。
[0052]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5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由于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54]设计与驱动轴装配的减速器上差壳内孔的直径和支撑长度、驱动轴上移动节和轴杆的重量、移动节的设计中心到差壳内孔支撑面的距离、减速器上油封主唇到差壳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设计与驱动轴(100)装配的减速器(200)上差壳内孔(202)的直径和支撑长度、驱动轴(100)上移动节(102)和轴杆(101)的重量、移动节(102)的设计中心到差壳内孔(202)支撑面的距离、减速器(200)上油封主唇(201)到差壳内孔(202)支撑面的距离;设定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总偏心量和驱动轴(100)的不平衡量;判断计算的总偏心量是否处于预设的偏心量范围内,以及判断计算的不平衡量是否处于预设的不平衡量范围内,若否,则增大外径初始值并返回上一步骤,若是,则外径初始值满足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总偏心量具体包括:当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的支撑面内切且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时,根据差壳内孔(202)的直径和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静态偏心量;当移动节(102)在差壳内孔(202)内倾斜至极限位置时,根据差壳内孔(202)的直径和支撑长度、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角;根据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角度和油封主唇(201)到差壳内孔(202)支撑面的距离,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量;根据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静态偏心量和单边偏心量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总偏心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角具体包括:根据差壳内孔(202)的直径和支撑长度,计算差壳内孔(202)的对角线与差壳内孔(202)端面形成的第一夹角;根据差壳内孔(202)的直径和支撑长度、移动节(102)与差壳内孔(202)支撑面配合段的外径初始值,计算差壳内孔(202)的对角线与移动节(102)的横向截面形成的第二夹角;根据差壳内孔(202)的对角线与差壳内孔(202)端面形成的第一夹角、差壳内孔(202)的对角线与移动节(102)的横向截面形成的第二夹角,计算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轴与减速器接口尺寸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驱动轴(100)的不平衡量具体包括:根据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单边偏心角度,计算移动节(102)设计中心处的单边偏心量;根据驱动轴(100)在移动节(102)的设计中心处的单边偏心量、移动节(102)在油封主唇(201)处的静态偏心量,计算驱动轴(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保硕陈子轩吴昆阳蔡峻豪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