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1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5
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进风管以及热交换模块,所述进风管包括管部以及散口弯管,所述散口弯管具有第一弯管端以及出风端,所述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端连接,所述出风端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管部位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侧,定义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弯管端以及所述出风端均朝向所述平面。本申请能提高无人机热管理装置整体的紧凑性,并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热管理装置是对无人机充电装置进行冷却的设备。
[0003]相关技术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风机、换热管、进风管以及热交换模块,换热管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换热管另一端与进风管连接,热交换模块至少部分位于换热管内,热交换模块实现对换热管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风机、换热管以及进风管沿同一直线方向分布。
[0004]由于目前相关技术中,风机、换热管以及进风管沿同一直线方向分布,导致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大,一些特殊工况中需要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占地面积尽可能小,因此如何减小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能够减小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0006]本申请提供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包括进风管以及热交换模块,所述进风管包括管部以及散口弯管,所述散口弯管具有第一弯管端以及出风端,所述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端连接,所述出风端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管部位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侧,定义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弯管端以及所述出风端均朝向所述平面。
[0007]本申请中,通过第一弯管端以及出风端均朝向同一平面,实现管部与热交换模块相互靠近,使得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占地面积减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申请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立体图。
[0009]图2是图1中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另一侧的立体图。
[0010]图3是图1中隐藏离心风机后的立体图。
[0011]图4是图3中进风管的立体图。
[0012]图5是图4中进风管的立体剖视图以及进风管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图3中第一换热管体的爆炸图,用于展示第一换热管体内的空气换热组件以及蒸发器。
[0014]图7是图6中另一侧的立体图。
[0015]图8是图6中第一换热管体的立体图。
[0016]图9是图8中第一换热管体另一侧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图6中冷却管以及流通管的立体图。
[0018]图11是图10中冷却管以及流通管的立体剖视图。
[0019]图12是图1中隐藏阻挡盖板后的立体图。
[0020]图13是图12中制冷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14是图12中冷凝器、护风罩以及冷凝风扇的立体图。
[0022]图15是图12另一侧的立体图。
[0023]图16是图15中离心风机、延伸管、电加热器以及第二换热管体的立体图。
[0024]图17是图16中的立体剖视图。
[0025]图18是图16的爆炸图。
[0026]图19是图18中第二壳体部的立体图。
[0027]图20是图18中圆圈A处的放大图。
[0028]图21是图1中的立体剖视图,用于展示吹风方向。
[0029]图22是图3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如图1至图22所示为符合本申请的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包括:安装板1、循环管组2以及用于对循环管组2内的循环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模块3,循环管组2包括风机21、进风管22以及换热管5,循环管组2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循环管出风端62,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循环管出风端62均与无人机充电装置相连通,风机21将无人机充电装置的空气通过循环管进风端2232进入换热管5内,换热管5内的热交换模块3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循环管出风端62吹向无人机充电装置处,实现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冷却或者加热。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充电装置外围具有密封箱体,从密封箱体内腔吸风,再将冷却或加热后的风再吹至密封箱体内,实现无人机充电装置处的风循环使用,对无人机充电装置进行冷却,减少外界的灰尘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影响。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人机充电装置也可以暴露于外界,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循环管出风端62均正对无人机充电装置,无人机充电装置周围的热气通过循环管进风端2232进入热交换模块3内进行换热,随后通过循环管出风端62再吹至无人机充电装置表面,实现对无人机充电装置的冷却。
[0034]参照图1以及图2,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具有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以及竖直方向Z,纵向方向X与安装板1长度方向平行,横向方向Y与安装板1宽度方向平行,竖直方向Z与安装板1厚度方向平行。
[0035]参照图3、图4以及图5,进风管22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出风端2222,进风管22包括管部221、散口弯管222以及入口弯管223,吹风方向B形成的连续曲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管部221、散口弯管222以及入口弯管223的设置更加紧凑,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模块化;入口弯管223具有循环管进风端2232以及第二弯管端2231,安装板1具有第一开口13,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且循环管进风端2232与第一开口13连通设置,循环管进风端2232用于将无人机充电装置附近的空气进行吸入,入口弯管223自安装板1沿竖直方向Z方向延伸随后弯曲后沿横向方向Y延伸。管部221长度方向与横向方向Y
平行,管部221具有第一管部端2211以及第二管部端2212,第一管部端2211与第二弯管端2231密封连接,管部221内部与入口弯管223内部相连通。
[0036]参照图3、图4以及图5,散口弯管222具有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第一弯管端2221与第二管部端2212固定连接,出风端2222位于管部221背离安装板1的一侧,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均朝向同一平面,且该平面与横向方向Y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与横向方向Y垂直设置;出风端2222与热交换模块3连接,使得热交换模块3、管部221沿竖直方向Z分布,且管部221与热交换模块3相邻设置,使得进风管22与热交换模块3紧凑设置,实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整体体积减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弯管端2221所在平面以及出风端2222所在平面平行设置,或者第一弯管端2221以及出风端2222的设置只需要实现管部221与热交换模块3相邻设置,且管部221与换热管5平行设置即可。
[0037]参照图4以及图5,循环管进风端2232的流通面为腰孔形,第二弯管端2231的流通面为矩形,管部221以及散口弯管222的流通面均为矩形,入口弯管223、管部221以及散口弯管222的流通面积依次沿吹风方向B逐渐增加,第一管部端221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管部端2212的流通面积,第一弯管端2221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以及热交换模块,所述进风管包括管部以及散口弯管,所述散口弯管具有第一弯管端以及出风端,所述管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端连接,所述出风端与所述热交换模块连接,所述管部位于所述热交换模块一侧,定义与所述无人机热管理装置的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弯管端以及所述出风端均朝向所述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具有第一管部端以及第二管部端,所述第一管部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管部端的流通面积,所述第二管部端与所述第一弯管端连接;所述第一弯管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出风端流通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口弯管内具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所述散口弯管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直板片、第一弯板片、第二直板片以及第二弯板片,所述第一直板片、所述第一弯板片、所述第二直板片以及所述第二弯板片依次沿所述进风管延伸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直板片与所述第一弯板片连接,所述第一弯板片与所述第二直板片连接,所述第二直板片与所述第二弯板片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端流通面为矩形,所述散口弯管的流通面为矩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包括入口弯管,所述入口弯管具有循环管进风端以及第二弯管端,所述第二弯管端与所述第一管部端连接,所述循环管进风端位于所述管部背离所述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沈志康杨利生请求不公布姓名尹斌张东明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