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702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33
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S),其在作用有从车辆的侧方朝向内侧的外力时能够保护就坐于座椅(1)的乘员。具有:乘员承挡部(14),其能够从等待位置(P1)配置于能够承挡乘员的保护对象部位的承挡位置(P2);外力承受部(20A),其配置于座椅的外力作用侧而能够承受外力;以及移动机构(12、15),其在由外力承受部承受外力时能够使得乘员承挡部从等待位置移动至承挡位置。乘员承挡部由具有形状保持性的材料形成,在等待位置配置于座椅的侧面侧,在由外力承受部承受外力时,通过移动机构而以将座椅的座部与靠背部之间的空间封堵并将保护对象部位的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承挡位置。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承挡位置。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承挡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员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碰撞时作用有外力时能够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作为用于保护就坐于车辆的座椅的乘员的装置,使用由膨胀的气囊保护乘员的保护对象部位的气囊装置。另外,当前,如日本特开2014

83858公报所示,还存在一人乘用的不具有车门的、乘员的左右侧方敞开的状态的车辆。
[0003]这样,在不具有车门的车辆的情况下,仅使气囊膨胀难以可靠地保护乘员的侧方。另外,通常,关于气囊装置,构成为利用充气机使气囊膨胀,因此在作为简便的结构而保护乘员这一点上存有改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作为简便的结构,即使是不具有车门的类型的车辆也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员。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
[0006]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在作用有从车辆的侧方朝向内侧的外力时能够保护就坐于座椅的乘员,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乘员保护装置具有:
[0008]乘员承挡部,其配置于乘员的侧方,能够从等待位置配置于能够承挡乘员的保护对象部位的承挡位置;
[0009]外力承受部,其配置于座椅的外力作用侧而能够承受外力;以及
[0010]移动机构,其在由外力承受部承受外力时能够使乘员承挡部从等待位置移动至承挡位置,
[0011]所述乘员承挡部由具有形状保持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在等待位置配置于座椅的侧面侧,在承受外力承受部的外力时,通过移动机构而以将座椅的座部与靠背部之间的空间封堵并将保护对象部位的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承挡位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作用有来自车辆的侧方的外力时,利用该外力使乘员承挡部移动为以将乘员的保护对象部位的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承挡位置,另外,该乘员承挡部由具有形状保持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即使搭载于不具有将乘员的侧方覆盖的车门的类型的车辆,也能够利用乘员承挡部迅速地将乘员的侧方覆盖,另外,能够利用乘员承挡部可靠地约束保护对象部位。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抑制乘员朝向外力作用侧移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即,由外力承受部直接承受从车辆的侧方作用的外力,利用作用于该外力承受部的外力,通过移动机构使乘员承挡部从等待位置移动至承挡位置,因此无需另外设置驱动源,还能够作为简便的结构而廉价地制造。
[0013]因此,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作为简便的结构,即使是不具有车门的类型的车辆,也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员。
[0014]另外,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优选地,如果形成为具有配置为在承挡位置处将乘员承挡部的外力作用侧覆盖的保护壁部的结构,则能够抑制乘员承挡部直接与作用有外力的车辆等接触,因此能够通过乘员承挡部进一步可靠地约束保护对象部位。
[0015]并且,在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的基础上,优选地,具有前壁部、后壁部、内壁部以及外壁部,它们以彼此由回转对偶件连结而构成四节连杆机构的方式,形成为使得轴向大致沿着上下方向侧的近似四方筒形状,
[0016]后壁部作为固定于座椅侧的固定连杆而配置,
[0017]由内壁部构成乘员承挡部,
[0018]由外壁部构成保护壁部,
[0019]将前壁部、后壁部、内壁部以及外壁部构成为,在等待位置处形成为使得将外壁部与前壁部连结的前外侧回转对偶件朝向外侧并且彼此重叠的近似平板状,配置于座椅的侧面侧,
[0020]由前外侧回转对偶件附近的部位构成外力承受部,
[0021]由外壁部及前壁部构成移动机构。
[0022]如果使得乘员保护装置形成为上述结构,则在承挡位置形成为近似四方筒形状的前壁部、后壁部、内壁部以及外壁部为如下结构,即,在等待位置形成为彼此重叠的平板状,配置于座椅的侧面侧,因此能够紧凑地搭载。另外,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在等待位置位于最外侧的前外侧回转对偶件附近的部位构成外力承受部,外壁部及前壁部构成移动机构,因此如果对前外侧回转对偶件附近的部位作用有朝向内侧按压的外力,则前壁部以及外壁部受到该外力而从平坦地展开的状态立起并且移动,随着该前壁部及外壁部的移动,内壁部也移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驱动源,能够从等待位置移动至承挡位置,能够形成为更简便的结构。
[0023]并且,另外,关于上述结构的乘员保护装置,如果形成为在承挡位置在乘员承挡部与保护壁部之间配置使得空气充满内部的气囊的结构,则即使保护壁部与作用有外力的车辆等接触,也能够利用来自使得空气充满内部而膨胀的气囊的反作用力来抑制接近乘员承挡部侧,因此能够抑制作用有外力的车辆等的进一步进入,另外,即使因反向移动而使得乘员要以朝向保护壁部侧(外侧)的方式移动,也能够利用配置为将保护对象部位的侧方覆盖的乘员承挡部来约束保护对象部位,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乘员朝向保护壁部侧的移动。另外,在配置气囊的情况下,如果使得气囊形成为使得周壁与乘员承挡部及保护壁部连结并且具有在乘员承挡部的移动时能够使得大气流入内部的进气孔的结构,则在乘员承挡部移动时经由进气孔使大气流入内部而使得气囊膨胀,因此无需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充气机等气体供给部件,即使是配置有气囊的结构,也能够作为简便的结构而廉价地制造。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搭载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概略侧视图。
[0025]图2是搭载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的概略主视图。
[0026]图3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3的A表示等待位置的状态,图3的B表
示承挡位置的状态。
[0027]图4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图4的A表示等待位置的状态,图4的B表示承挡位置的状态。
[0028]图5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主视图,图5的A表示等待位置的状态,图5的B表示承挡位置的状态。
[0029]图6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剖面图,与图5的VI

VI部位对应。
[0030]图7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端面图,与图5的VII

VII部位对应。
[0031]图8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保护主体部的概略斜视图,图8的A表示等待位置的状态,图8的B表示承挡位置的状态。
[0032]图9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概略剖面图,与图5的IX

IX部位对应。
[0033]图10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的承挡位置处的概略仰视图。
[0034]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使用的气囊的进气孔的部位附近的概略仰视图。
[0035]图12是图11的XII

XII部位的概略剖面图。
[0036]图13的A、B是表示进气孔的开闭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0037]图14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的承挡位置处的状态的概略纵剖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S),在作用有从车辆(V)的侧方朝向内侧的外力时能够保护就坐于座椅(1)的乘员(MD),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保护装置(S)具有:乘员承挡部(14),其配置于所述乘员的侧方,能够从等待位置(P1)配置于能够承挡所述乘员的保护对象部位(MW)的承挡位置(P2);外力承受部(20A),其配置于所述座椅的外力作用侧而能够承受所述外力;以及移动机构(22),其在由该外力承受部承受所述外力时,能够使所述乘员承挡部从所述等待位置移动至所述承挡位置,所述乘员承挡部由具有形状保持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在所述等待位置配置于所述座椅的侧面侧,在由所述外力承受部承受所述外力时,通过所述移动机构而以将所述座椅的座部(3)与靠背部(2)之间的空间封堵并将所述保护对象部位的侧方覆盖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承挡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保护装置(S)具有配置为在所述承挡位置(P2)处将所述乘员承挡部(14)的外力作用侧覆盖的保护壁部(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S),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壁部(12)、后壁部(13)、内壁部(14)以及外壁部(15),它们以彼此由回转对偶件(20A、20B、20C、20D)连结而构成四节连杆机构的方式,形成为使得轴向大致沿着上下方向侧的近似四方筒形状,所述后壁部作为固定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将央桥户达矢三浦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