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油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48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润滑油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包括外油封(100),所述外油封(100)上连接有内油封(200),所述内油封(200)和外油封(100)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储油腔(101);所述外油封(100)上至少设有一个注油孔(102),所述注油孔(102)用于向储油腔(101)内补充润滑介质;所述外油封(100)上设有第一支撑件(30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润滑和密封性良好以及可以根据需求补充润滑介质的优点,并且适用于高速运转下油封唇口润滑不足的应用场合。用场合。用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油封


[0001]本技术涉及油封
,具体涉及一种自润滑油封。

技术介绍

[0002]油封是一般是用来密封油脂(油是传动系统中最常见的液体物质,也泛指一般的液体物质)的机械元件,它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相邻的部件或外部空间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
[0003]较为常见的油封是TC油封,是一种由橡胶包覆的带自紧弹簧的双唇油封。在实际使用中,油封通常会安装于相配合的装配孔中,常规情况下油封唇口会被密封介质润滑,润滑方式有浸泡或飞溅。但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在风机设备装配运用的领域中,基于密封性的要求,会在对应透盖的前部搭配迷宫通道的设计以及泄油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大部分润滑油进入到油封唇口的密封部位,同时,透盖的本体结构也阻挡了部分润滑油进入到油封唇口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油封唇口的部位润滑油不足。
[0004]通常情况下油封为标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油封和主轴之间的过盈量相对较大,导致油封受到的径向力较大,会造成唇口和主轴之间的摩擦增大,且由于轴径普遍较大,导致其线速度较高,导致油封磨损较大;并且摩擦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摩擦较为严重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导致部分润滑油碳化,甚至是造成积碳的现象。
[0005]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弥补润滑油不足的问题,通过减少装配的过盈量,从而减小径向力,以便减小摩擦生热和减小磨损,但是,因轴径普遍较大,其表面线速度较高,加之运转过程中的动态偏心,在小过盈量的情况下,密封性能相对不稳定,容易造成初期的润滑油泄露,不利于设备正常的运转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和密封性良好以及可以根据需求补充润滑介质,并且适用于高速运转下油封唇口润滑不足的应用场合的自润滑油封。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自润滑油封,包括外油封,所述外油封上连接有内油封,所述内油封和外油封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外油封上至少设有一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用于向储油腔内补充润滑介质;所述外油封上设有第一支撑件。
[0009]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通过采用外油封和内油封相配合的方案,便于形成双密封唇口的结构,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密封性;且通过采用内油封和外油封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储油腔的技术方案,使得储油腔内可以预填充较多的润滑介质,以实现在润滑不足的工况下密封唇口处的长期自润滑;通过设置注油孔,可以根据需求及时的向储油腔内补充润滑介质。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油封的侧面压装于外油封中。
[0011]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内油封和外油封之间的连接。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油封上的密封唇部上设有第一弹性件。
[0013]有益效果:设置第一弹性件,便于外油封相对稳定的连接在主轴上,同时使得外油封上的主唇口与主轴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油封上的密封唇部上设有第二弹性件。
[0015]有益效果:设置第二弹性件,便于通过第二弹性件使得内油封相对稳定的连接在主轴上,同时使得内油封上的主唇口与主轴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进一步的提升整体结构的密封性。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每个所述注油孔上均安装有油嘴。
[0017]有益效果:通过在注油孔上安装对应的油嘴,便于通过油嘴向储油腔内补充润滑介质。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油封的内侧端面压装于外油封的内侧端面上。
[0019]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内油封和外油封之间的连接。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油封上设有第二支撑件。
[0021]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支撑件,便于提升内油封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外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内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自润滑油封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中的油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
[0036]100、外油封;101、储油腔;102、注油孔;103、第一骨架内孔根部;104、第一骨架口部;105、第一弹簧槽;106、第三弹簧槽;110、油嘴;120、第一弹性件;130、第三弹性件;200、内油封;201、第二弹簧槽;202、第二骨架内孔根部;203、第二骨架口部;204、第四弹簧槽;210、第二弹性件;220、第四弹性件;300、第一支撑件;400、第二支撑件。
[0037]实施例一
[0038]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附图4,附图12所示:
[0039]一种自润滑油封,包括外油封100,外油封100上连接有内油封200,内油封200和外
油封100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储油腔101;外油封100上至少设有一个注油孔102,注油孔102用于向储油腔101内补充润滑介质;外油封100上设有第一支撑件300。具体的,第一支撑件300为金属骨架,内油封200和外油封100均为橡胶件。
[0040]在上述方案中,外油封100的侧面上均匀分布的设有六个注油孔102。
[004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注油孔102上均安装有油嘴110,通过在注油孔102上安装对应的油嘴110,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过油嘴110向储油腔101内补充润滑介质。
[0042]为便于第一支撑件300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外油封100上开设有第一骨架内孔根部103,外油封100上设有第一骨架口部104;第一支撑件300的一端布置于第一骨架内孔根部103内,第一支撑件300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骨架口部104上。优选的,第一支撑件300的竖向截面呈“L”形。优选的,采用硫化工艺将第一支撑件300与外油封100一体成型。
[00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内油封200的侧面压装于外油封100中。
[0044]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油嘴110为现有技术,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油封,包括外油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封(100)上连接有内油封(200),所述内油封(200)和外油封(100)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储油腔(101);所述外油封(100)上至少设有一个注油孔(102),所述注油孔(102)用于向储油腔(101)内补充润滑介质;所述外油封(100)上设有第一支撑件(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油封(200)的侧面压装于外油封(10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油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毅文建兴朱涛刘雪梅朱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泰佳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