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结构以及支承辊平衡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40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支承辊调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结构以及支承辊平衡缸装置,活塞结构包括活塞孔、活塞杆、导向套和注油腔,活塞孔设置于下支承辊轴承箱上,活塞孔包括上部的螺纹孔和下部的光孔,光孔包括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第一光孔比螺纹孔的孔径小,且比第二光孔的孔径大;活塞杆置于活塞孔中,活塞杆的中部与第二光孔壁之间留有间隙,活塞杆的下部与第二光孔壁密切接触;导向套的外侧中上部与螺纹孔壁固定连接,外侧下部与第一光孔壁密切接触,内侧与活塞杆的上部密切接触;注油腔连通设置在第二光孔的下方,注油腔上开设有注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对下支承辊轴承箱的磨损,延长了下支承辊轴承箱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下支承辊轴承箱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下支承辊轴承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结构以及支承辊平衡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支承辊调平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结构以及支承辊平衡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2和3所示,目前工厂常使用安装在下支承辊轴承箱上的四个活塞结构对上支承辊进行调节平衡,实现上支承辊与下支承辊平行。工作原理为:一定压力的液压油通过活塞孔底部的注油孔进入,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进行提升运动,调节上支承辊四个角的高低,从而实现上支承辊的平衡;当取消液压油压力时,通过上支承辊的自重,将液压油从注油孔压出,上支承辊回落到初始状态。
[0003]如图4所示,现有的活塞结构在长时间升降使用后,活塞杆产生变形,导致与活塞孔的摩擦增大,从而使活塞孔也变形,出现漏油、压力不足等情况。若将活塞孔扩大,重新制作活塞杆,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出现上面问题。以此往复,当活塞孔尺寸扩大至极限时,就只能将轴承箱报废,重新制作轴承箱。在此期间,每次修复都需要对轴承箱活塞孔进行扩孔,对活塞杆进行重新制作,费时费力;且轴承箱的加工周期长,价格昂贵,因此这种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活塞结构以及支承辊平衡缸装置,减少了对下支承辊轴承箱的磨损,延长了下支承辊轴承箱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塞结构,包括:
[0007]活塞孔,其设置于下支承辊轴承箱上,所述活塞孔包括上部的螺纹孔和下部的光孔,所述光孔包括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所述第一光孔比螺纹孔的孔径小,且比第二光孔的孔径大;
[0008]活塞杆,置于活塞孔中,所述活塞杆的中部与第二光孔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活塞杆的下部与第二光孔壁密切接触;
[0009]导向套,其外侧中上部与螺纹孔壁固定连接,外侧下部与第一光孔壁密切接触,内侧与活塞杆的上部密切接触;以及
[0010]注油腔,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孔的下方,所述注油腔上开设有注油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承辊轴承箱上贯穿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间隙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下部沿圆周设置有导向带和Y型圈,且导向带位于Y型圈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的下部通过导向带、Y型圈与第二光孔壁密切接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形状为上部外径大于下部外径的中空圆柱体。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防尘圈,其沿圆周内嵌于导向套上部,且贴紧于活塞杆。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O型圈,其沿圆周内嵌于导向套下部,且贴紧于第一光孔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材质采用铜,所述活塞杆的材质采用45#钢。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承辊平衡缸装置,包括:
[0018]两个下支承辊轴承箱,与下支承辊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
[0019]四个如上述的活塞结构,其两两设置于两个下支承辊轴承箱上;以及
[0020]两个上支承辊轴承箱,与上支承辊的左右两端转动连接,两个上支承辊轴承箱与两个下支承辊轴承箱上下对应设置,每个上支承辊轴承箱位于两个活塞结构的正上方。
[0021]进一步地,每两个活塞结构前后设置于其中一侧下支承辊轴承箱上。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技术的导向套通过螺纹连接到下支承辊轴承箱上,活塞杆在导向套内进行升降运动,这种新型的活塞结构将原有的活塞杆与下支承辊轴承箱活塞孔摩擦变为活塞杆与导向套的摩擦,从而减少了对下支承辊轴承箱的磨损,延长了下支承辊轴承箱的使用寿命。
[0024]2、本技术采用防尘圈增加导向套与活塞杆的密封性;采用O型圈增加下支承辊轴承箱与导向套的密封性;这里使用防尘圈和O型圈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活塞杆与第二光孔壁之间的间隙阻碍活塞杆运动;活塞杆与注油腔采用Y型圈和导向带进行有效密封。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26]图1是现有技术支承辊平衡缸装置的正视图;
[0027]图2是现有技术支承辊平衡缸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3是图1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9]图4是图3中D

D截面的剖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为:
[0032]1.下支承辊轴承箱,2.螺纹孔,3.第一光孔,4.第二光孔,5.活塞杆,6.导向套,7.注油腔,8.注油孔,9.排气孔,10.导向带,11.Y型圈,12.防尘圈,13.O型圈,14.下支承辊,15.上支承辊,16.上支承辊轴承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0035]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
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
[0036]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37]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003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塞结构包括活塞孔、活塞杆5、导向套6和注油腔7;活塞孔设置在下支承辊轴承箱1上,活塞孔包括上部的螺纹孔2和下部的光孔,光孔包括第一光孔3和第二光孔4,第一光孔3比螺纹孔2的孔径小,且比第二光孔4的孔径大,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2的孔径为100mm,孔深为45mm,第一光孔3的孔径为90mm,孔深为25mm,第二光孔4的孔径为75mm,孔深为350mm。活塞杆5置于活塞孔中,活塞杆5的中部与第二光孔4壁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宽度为2.5mm;活塞杆5的下部与第二光孔4壁密切接触。导向套6的外侧中上部与螺纹孔2壁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孔,其设置于下支承辊轴承箱上,所述活塞孔包括上部的螺纹孔和下部的光孔,所述光孔包括第一光孔和第二光孔,所述第一光孔比螺纹孔的孔径小,且比第二光孔的孔径大;活塞杆,置于活塞孔中,所述活塞杆的中部与第二光孔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活塞杆的下部与第二光孔壁密切接触;导向套,其外侧中上部与螺纹孔壁固定连接,外侧下部与第一光孔壁密切接触,内侧与活塞杆的上部密切接触;以及注油腔,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光孔的下方,所述注油腔上开设有注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承辊轴承箱上贯穿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间隙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下部沿圆周设置有导向带和Y型圈,且导向带位于Y型圈的上方;所述活塞杆的下部通过导向带、Y型圈与第二光孔壁密切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的形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红军李鹏飞贺杰营邵三勇姚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泰鸿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