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28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包括底轨,所述底轨的顶部内壁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平衡柱,所述底轨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一号减速槽,所述底轨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所述一号减速槽一侧的二号减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轨顶部的内壁开设一号减速槽、二号减速槽,先将车辆的前轮限位固定住,此时车辆的后轮正好位于限位板、斜面之间,此时限位板沿着转轴转动,使车辆后轮陷在限位板、斜面之间,从而将车辆的后轮限位固定,进而减小底轨在移动过程中,底轨上车辆产生晃动,从而减小之间的共振,防止共振使铰链断裂,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开始出现一些向上部借用空间的立体停车设备,其中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小、场地限制小的优点,其中入库导轨为车辆停放的底轨,现有技术如图所示,由底轨、减速带、连接柱、移动轴组成,汽车驶向底轨,并停留在底轨上,此时使车轮位于底轨上的两个减速带之间,并将停止车轮停在上方,然后电机带动铰链使移动轴移动,从而将底轨整体移动,使车辆入库上升,但是在底轨上升的过程中,底轨会产生晃动,此时靠轮胎与底轨之间的摩擦力,还是会导致车辆产生轻微晃动,从而产生共振容易导致铰链断裂,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包括底轨,所述底轨的顶部内壁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平衡柱,所述底轨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一号减速槽,所述底轨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所述一号减速槽一侧的二号减速槽,通过一号减速槽、二号减速槽,使车辆的前轮陷入其中将其固定,同时车辆的后轮依次经过限位板,当车辆前轮停留在二号减速槽处时,车辆的后轮刚好位于限位板与斜面之间,从而限位板沿着转轴转动,使限位板的表面将后轮限位,进而对车辆进行限位,防止车辆随底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晃动;
[0005]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减速槽与所述二号减速槽的顶部中间均开设有排水槽,所述一号减速槽为八分之一圆形,所述二号减速槽为六分之一圆形,且所述一号减速槽与所述二号减速槽的表面均开设圆槽,一号减速槽、二号减速槽表面开设有的凹槽增加了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了车辆打滑,同时若遇到雨水天气,一号减速槽、二号减速槽处积累的雨水也会从排水槽处排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轨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排水槽,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开设有斜面,通过排水槽将转动槽内侧的雨水排出,斜面与限位板将车辆的后轮限位卡住。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限位板中间的三分之一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摩擦槽,通过摩擦槽增加轮胎与限位板之间的摩擦力,使限位板沿着转轴转动,从而使限位板与斜面将车辆的后轮限位卡住。
[0008]进一步的,所述斜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尺寸大小与限位板的三分之一尺寸大小相适配,限位板转动时将会陷入凹槽内,而轮胎的直径远远大于凹槽的长度,使得
轮胎陷在限位板、斜面之间,从而将其固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轨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减速带,所述底轨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轴,所述底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二号减速槽一侧的定位柱,通过定位柱增加底轨与移动轴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小底轨移动时产生的晃动,同时定位柱可给驾驶人员进行定位,从而使车辆可以停在底轨的正中间,便于维持底轨的平衡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轨顶部的内壁开设一号减速槽、二号减速槽,先将车辆的前轮限位固定住,此时车辆的后轮正好位于限位板、斜面之间,此时限位板沿着转轴转动,使车辆后轮陷在限位板、斜面之间,从而将车辆的后轮限位固定,进而减小底轨在移动过程中,底轨上车辆产生晃动,从而减小之间的共振,防止共振使铰链断裂,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技术的导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底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1、底轨;2、减速带;3、连接柱;4、移动轴;5、定位柱;6、限位板;7、一号减速槽;8、二号减速槽;9、排水槽;10、转动槽;11、斜面;12、转轴;13、摩擦槽;14、平衡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18]实施例一
[0019]参照图2

4,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先在底轨1顶部的内壁开设转动槽10,接着在转动槽10的内壁开设排水槽9,然后在转动槽10的一侧开设斜面11,并使斜面11与底轨1的顶部呈三十度夹角,然后将转轴12穿过限位板6,并使转轴12位于限位板6三分之一处,在限位板6的顶部开设摩擦槽13,再将平衡柱14固定安装在限位板6底部的一端,然后在底轨1的顶部依次开设一号减速槽7、二号减速槽8,并使一号减速槽7为八分之一圆形,二号减速槽8为六分之一圆形,同时(使8)的中部至限位板6与斜面11之间的距离为1.6米,与平常车辆前后轮之间的通用距离相同,然后在一号减速槽7、二号减速槽8底部中间等距开设排水槽9,接着将减速带2固定安装在底轨1的顶部,将连接柱3固定安装在底轨1的两侧,将移动轴4固定安装在连接柱3的一端,最后将定位柱5固定安装在底轨1顶部二号减速槽8的一侧,并使定位柱5与驾驶座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将定位柱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移动轴4的底部。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驾驶人员将车辆驶向底轨1,此时驾驶人员的视线正对定位柱5,然后将车辆驶到底轨1上,并使车辆的前轮位于二号减速槽8内,从而车辆的后轮位于限位板6、斜面11之间,此时二号减速槽8表面的凹槽将会使车辆前轮陷入二号减速槽8内,而限位板6沿着转轴12转动,使限位板6、斜面11将车辆后轮进行限位吗,从而对车辆进行整体固定,防止车辆在底轨1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共振对铰链产生损坏,同时定位柱5对车辆进行定位,使得车辆可以驶向底轨1的正中间位置,从而保持了底轨1的平衡性,减小了底轨1震动的力度;在遇到风雨天气时,雨水滴落在底轨1上,从而会堆积在一号减速槽7、二号减速槽8、转动槽10内,此时排水槽9将会排出一号减速槽7、二号减速槽8、转动槽10的雨水,防止雨水减小轮胎与底轨1之间的摩擦力,使车辆更容易产生晃动。
[0021]底轨1主要用于对车辆进行承重,选取时,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常规选择即可。
[0022]减速带2主要用于对车辆进行减速,选取时,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常规选择即可。
[0023]连接柱3主要用于将底轨1与移动轴4连接,选取时,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常规选择即可。
[0024]移动轴4主要用于与铰链连接,从而带动底轨1移动,选取时,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包括底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轨(1)的顶部内壁活动安装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底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平衡柱(14),所述底轨(1)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一号减速槽(7),所述底轨(1)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所述一号减速槽(7)一侧的二号减速槽(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减速槽(7)与所述二号减速槽(8)的顶部中间均开设有排水槽(9),所述一号减速槽(7)为八分之一圆形,所述二号减速槽(8)为六分之一圆形,且所述一号减速槽(7)与所述二号减速槽(8)的表面均开设圆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入库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轨(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转动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寨赵锴李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耀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