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628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病患转运床,具体涉及转运床技术领域,包括导向凹槽支板,所述导向凹槽支板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运皮带,所述转运皮带的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的驱动轴杆,所述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另一侧位置处设有联动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伺服减速电机带动驱动轴杆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皮带带动多个辅助辊轮沿着支撑轴杆的外壁旋转,这样联动轴杆也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床垫可以沿着转运皮带的上表面向左移动,转运无行动能力的患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病患转运床


[0001]本技术属于转运床
,尤其涉及病患转运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的急诊病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急诊重症患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移动,但是又必须接受手术或者转院去更好的医院,这时候就需要将这名病患转移,需要将他们从床上转移下来,因为是重症或者是身体受到创伤,不能随便活动,因此需要用到病患转运床。
[0003]经检索在现有公开文献中,专利公开号CN21375898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床,针对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减少了传统的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各大医院都在使用,是医院的必备医用设备。而现有的转运床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复杂且不方便病患上下,在转运过程中病患挂吊瓶不方便等问题;该专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床板设置有独立的腰部支撑板和左右腿支撑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两侧的可转动护栏方便病患上下,同时还可通过护栏进行安装固定杆,有效解决在转运过程中病患挂吊瓶的问题;但是该转运床还存在如下缺陷;
[0004]该转运床在使用时,针对一些急诊重症患者无法移动的人体,难以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转运,将床体上的急诊重症患者转运到另外一张床上时,还是需要人员托举床垫将患者输送到另外一张床上,因此难以对急诊重症患者进行转运,使用起来更加费时费力,为此需要提供病患转运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本技术提供病患转运床。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病患转运床,包括导向凹槽支板,所述导向凹槽支板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运皮带,所述转运皮带的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设有传动机构;
[000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的驱动轴杆,所述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另一侧位置处设有联动轴杆,所述导向凹槽支板上表面且位于联动轴杆和驱动轴杆之间位置处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有多个转动连接的辅助辊轮,每个辅助辊轮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杆,在驱动轴杆的一端部同轴传动连接有伺服减速电机,所述转运皮带的内壁顶端与多个辅助辊轮外壁之间传动连接,且转运皮带的外壁经抛光处理,所述驱动轴杆的外壁且靠近伺服减速电机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环轴承板,所述驱动轴杆外壁且远离伺服减速电机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轴承环。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轴杆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头部限位板,且头部限位板与辅助辊轮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导向凹槽支板的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有两个支撑底架,两个所述支撑底架均与导向凹槽支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转运皮带的上表面设有转运床垫,在转运床垫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手部握架,且第一手部握架的一侧设有颈背辅助带,所述颈背辅助带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手部握架,所述第二手部握架和第一手部握架的外壁均通过热熔胶粘接固定有摩擦限位套,所述第一手部握架和第二手部握架以及颈背辅助带均与转运床垫之间缝合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启动伺服减速电机,伺服减速电机带动驱动轴杆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皮带带动多个辅助辊轮沿着支撑轴杆的外壁旋转,这样联动轴杆也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床垫可以沿着转运皮带的上表面向左移动,转运到另外一张床上,转运无行动能力的患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0012]2、医护人员可以头部穿过颈背辅助带,两个手部分别握在第一手部握架外部的摩擦限位套上以及第二手部握架的外壁摩擦限位套上,对转运床垫位置进行调整,避免转运床垫在转运时发生倾斜偏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病患转运床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病患转运床竖截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导向凹槽支板;2、转运皮带;3、驱动轴杆;4、联动轴杆;5、辅助辊轮;6、支撑轴杆;7、伺服减速电机;8、套环轴承板;9、轴承环;10、头部限位板;11、支撑底架;12、转运床垫;13、摩擦限位套;14、第一手部握架;15、第二手部握架;16、颈背辅助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如附图1

4所示的病患转运床,该病患转运床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启动伺服减速电机,伺服减速电机带动驱动轴杆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皮带带动多个辅助辊轮沿着支撑轴杆的外壁旋转,这样联动轴杆也在套环轴承板内部传动,转运床垫可以沿着转运皮带的上表面向左移动,转运到另外一张床上,转运无行动能力的患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

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皮带2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1一侧位置处的驱动轴杆3,转运皮带2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1另一侧位置处设有联动轴杆4,导向凹槽支板1上表面且位于联动轴杆4和驱动轴杆3之间位置处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有多个转动连接的辅助辊轮5,每个辅助辊轮5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杆6,在驱动轴杆3的一端部同轴传动连接有伺服减速电机7,转运皮带2的内壁顶端与多个辅助辊轮5外壁之间传动连接,且转运皮带2的外壁经抛光处理;
[0021]本实施例病患转运床的使用原理,急诊病患位于转运床垫12上方位置处,将另外一张床调节到与转运床垫12高度一致位置处,再通过头部限位板10上的开关启动伺服减速
电机7,并且设备由病房的插座进行供电,能够使伺服减速电机7带动驱动轴杆3在套环轴承板8内部传动,同时驱动轴杆3在轴承环9内部传动,并且驱动轴杆3带动转运皮带2传动,转运皮带2沿着导向凹槽支板1内部传动,并且转运皮带2带动多个辅助辊轮5沿着支撑轴杆6的外壁旋转,这样联动轴杆4也在套环轴承板8内部传动,转运床垫12可以沿着转运皮带2的上表面向左移动,转运到另外一张床上。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

4所示,驱动轴杆3的外壁且靠近伺服减速电机7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环轴承板8,驱动轴杆3外壁且远离伺服减速电机7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轴承环9,以便于驱动轴杆3和联动轴杆4均与套环轴承板8内部转动,且轴承环9保证驱动轴杆3在其内部稳定旋转,支撑轴杆6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有头部限位板10,且头部限位板10与辅助辊轮5之间活动连接,以便于头部限位板10可以对病患头部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增加病患头部的支撑稳定性,导向凹槽支板1的下表面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病患转运床,包括导向凹槽支板,所述导向凹槽支板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运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皮带的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一侧位置处的驱动轴杆,所述转运皮带内壁且位于导向凹槽支板另一侧位置处设有联动轴杆,所述导向凹槽支板上表面且位于联动轴杆和驱动轴杆之间位置处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有多个转动连接的辅助辊轮,每个辅助辊轮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杆,在驱动轴杆的一端部同轴传动连接有伺服减速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患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皮带的内壁顶端与多个辅助辊轮外壁之间传动连接,且转运皮带的外壁经抛光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患转运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杆的外壁且靠近伺服减速电机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套环轴承板,所述驱动轴杆外壁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