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抗浮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地铁车站属于常见的地下长箱型结构,其体型狭长而具有较大的内腔。地下岩土少水环境的地下水位变化,主要来源于地表雨水下渗引起的水位变化,暴雨时甚至满水位,因此,地下长箱结构所受水浮力变化剧烈,暴雨时节浮力大,少雨时节浮力小;同时地下建筑防渗防潮耐久要求高,地下水位宜控制在一定高度。
[0003]考虑周边环境及管线沉降等因素,若直接采取释放水浮力法的疏排水,则会导致该地区的地下水的水位迅速下降,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另一方面,若不做抗浮处理,该地区受雨水下渗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时,水位变化幅度大,同样可能存在抗浮设计水位不足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作为抗浮构件的抗浮桩、抗浮锚杆与地下长箱结构连接会增加长箱结构纵向收缩的约束、增加超长混凝土结构开裂风险。2、频繁的高低抗浮水位变化,若工程设计采用高水位设计,会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抗浮装置包括抗浮构件、抗浮主体、排水暗渠和监测井,长箱结构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的两侧的抗浮凸榫,所述抗浮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抗浮槽和第一排水暗渠,所述抗浮凸榫限位于所述抗浮槽内,所述长箱结构相对于所述抗浮主体能够变形滑动,所述长箱结构与所述抗浮主体之间设有第一疏水层,所述抗浮主体置于地基上,所述抗浮主体和所述地基之间设有第二疏水层,所述抗浮主体与基坑边坡之间的基坑肥槽内设有第三疏水层,所述第二疏水层、所述第三疏水层均与所述第一疏水层连通,所述的第一疏水层与所述第一排水暗渠通过孔道连通,所述监测井与所述第一排水暗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层内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位于所述长箱结构的下方,所述长箱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撑单元能够变形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撑墩柱,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墩柱沿所述长箱结构纵向间距排列于所述抗浮槽,所述第一支撑墩柱与所述抗浮主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抗浮子构件,所述抗浮子构件置于所述地基,两个所述抗浮子构件之间围成所述抗浮槽,两个所述抗浮子构件分别与所述基坑边坡之间围成基坑肥槽,所述的基坑肥槽内设有所述第一排水暗渠。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岩土少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相接的第二支撑墩柱和独立基础,所述独立基础置于所述地基,所述第二支撑墩柱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层内,所述长箱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墩柱之间能够相对变形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岩土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朱乃伟,王松帆,张敬宇,苏雷,周运刚,张灿辉,周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