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16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包括:底板层,形成地下室室腔的承载底板结构;地基土层,形成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抗浮垫层,固定填充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且所述抗浮垫层为混凝土块结构垫层。该架构通过改变施工过程中的习惯思维,既节省了抗浮工程造价又能有效达到抗浮目的,消除工程隐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抗浮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阶段地下室行业内,当地下室的上部荷载小于其地基基础产生的浮力时,需要有抗浮设汁。现有抗浮设计的处理基本采用抗浮桩或锚索(预应力)来解决,即,根据地下室的大小、埋深产生的浮力,确定抗浮桩的大小、长度、数量多少或锚索(预应力)数量多少来平衡,以达到最佳抗浮的效果。
[0003]但是,现有的抗浮设计均是在浮力产生后采用抗浮的方法手段来解决,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而且地下室产生浮力的主要原因,是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碎石填层形成含水层,看似经济实则有严重的工程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通过改变施工过程中的习惯思维,既节省了抗浮工程造价又能有效达到抗浮目的,消除工程隐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从源头消除产生浮力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包括:
[0007]底板层,形成地下室室腔的承载底板结构;
[0008]地基土层,形成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
[0009]抗浮垫层,固定填充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且所述抗浮垫层为混凝土块结构垫层。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技术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
[0012]顶板层,与所述底板层之间留设有空间,所述空间形成所述室腔层。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为素混凝土块垫层。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混凝土块的形状为方形块。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的中间位置。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包括若干组方形混凝土块结构垫层;
[0018]若干组所述方形混凝土块结构垫层呈分散阵列式分布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
基土层之间的中间位置。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的边沿位置。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浮垫层的设置面积不小于匹配浮力所需面积,且所述抗浮垫层的设置面积不大于所述底板层的面积。
[002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该架构通过将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底板层与地基土层之间设置混凝土质抗浮垫层,整体设置面积相较于传统的碎石填层更为可控,能够根据地下室深度产生的既定浮力大小、地下室荷载大小以及实际的抗浮要求而灵活进行面积设置,以此在达到抗浮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节约施工造价成本,进而可从施工源头消除浮力并消除工程隐患,有效提升了整体的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的整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中垫层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顶板层1;室腔层2;底板层3;抗浮垫层4;地基土层5;方形混凝土块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0]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包括顶板层1、室腔层2、底板层3、抗浮垫层4和地基土层5,用以通过将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底板层3与地基土层5之间设置混凝土质抗浮垫层4,整体设置面积相较于传统的碎石填层更为可控,能够根据地下室深度产生的既定浮力大小、地下室荷载大小以及实际的抗浮要求而灵活进行面积设置,以此在达到抗浮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节约施工造价成本,进而
可从施工源头消除浮力并消除工程隐患,有效提升了整体的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0031]请参考图1,所述顶板层1与所述底板层3之间留设有预定空间,所述空间形成所述室腔层2,用以通过底板层3作为室腔层2的既定承载底板结构,同时通过顶板层1作为室腔层2的既定顶部护板结构。
[0032]所述地基土层5固定设置于地下,且所述地基土层5对应于所述底板层3的正下方,用以通过地基土层5作为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
[0033]所述抗浮垫层4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层3与所述地基土层5之间,所述抗浮垫层4为混凝土块,用以借助混凝土块的抗浮垫层4有效作为抗浮结构层。
[0034]具体地,混凝土块的所述抗浮垫层4为素混凝土块垫层,所述素混凝土块的形状可采用但不限于方形块,且素混凝土块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0035]所述抗浮垫层4在所述底板层3与所述地基土层5之间的位置设置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抗浮垫层4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3与所述地基土层5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抗浮垫层4对应位于所述底板层3与所述地基土层5之间的边沿位置。
[003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请参考图2,所述抗浮垫层4设有若干组方形混凝土块6垫层,若干组所述方形混凝土块6垫层呈分散阵列式分布设于所述底板层3与所述地基土层5之间的中间位置,用以以此形成既定的支撑抗浮作用。
[0037]所述抗浮垫层4以标准设计参数设置厚度,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地下室深度产生的既定浮力大小、地下室荷载大小以及实际的抗浮要求,通过改变抗浮垫层4的面积设置以匹配浮力,所述面积均为水平向面积,即,所述抗浮垫层4的设置面积不小于匹配浮力所需面积并不大于地下室面积,以此得出最佳的混凝土块抗浮垫层4设置面积,达到既消除浮力又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层,形成地下室室腔的承载底板结构;地基土层,形成整体填层架构的装配基础;抗浮垫层,固定填充设于所述底板层与所述地基土层之间,且所述抗浮垫层为混凝土块结构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层,与所述底板层之间留设有空间,所述空间形成所述室腔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为素混凝土块垫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块结构的所述抗浮垫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室抗浮施工填层架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仁荣黄亦尧戎阳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得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