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4010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35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将污水提升腔内分为污泥处理腔和污水处理腔,对收集后的污泥在污泥集中腔内的污泥过滤膜上进行集中,过滤后的污泥刮板的作用下,将过滤膜上的污泥推送到收集仓内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过滤后的污水经单向阀进入到污水处理腔内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抽泥过程设置矩形壳体,壳体内设置转动连接的拨动板,拨动板端部设置金属棒与壳体外的南北磁铁产生作用形成电流,判断是否发生封堵,进一步进行反吹清理的工作,本系统能有效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自动化污泥清理过程,污泥集中方便集中清理,同时能对污泥的吸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堵塞,及时进行处理,节约了成本和人力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的,尤其涉及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废水大多都是采用沉淀池来进行生化发酵、分解,现在的沉淀池大多由砖砌成或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埋设在地下。现有的砖砌成或者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沉淀池,将废水引致沉淀池内等待沉淀发酵,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处理工序处理,但是经过实践证明,目前使用的沉淀池不具有提升强排功能,而且安装不方便,不能灵活适用于各个场所,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2018203055870,专利名称为:一种污水处理智能系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智能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垂直设置有2块隔板,所述隔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拦截网,2块隔板将箱体内的空间分成3部分,依次为一级生化腔室、二级生化腔室和污水提升腔室,所述一级生化腔室和二级生化腔室内部均填充有填料,且底部设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上开有吸泥孔,所述箱体外侧设有抽泥泵,所述吸泥管通过连接管与抽泥泵的入口相连,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抽泥泵的出口通过输泥管与污水提升腔室连通,所述一级生化腔室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污水提升腔室内设有溢水堰板,所述溢水堰板与箱体底面垂直,所述溢水堰板的两侧与箱体的两侧面固连,且溢水堰板的顶部靠近箱体的顶面,所述污水提升腔室内底面还设有提升泵,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提升泵与出水口相连”,其通过两级生化腔室内的填料对污水进行厌氧生化,沉淀发酵的处理,然后将经过溢水堰板进入污水提升腔室通过提升泵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2、1、生化沉淀后的污水和污泥一起被集中在污水提升腔内进行提升工作,其中污水和污泥混合,无法将发酵沉淀后的污水与污泥进行分离。

3、2、污泥在被抽走集中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在进行污泥清理时会带走大量的污水,且清理起来混合污水,在清理的过程中非常不方便。

4、3、污泥管在抽泥泵的作用下对沉淀后的污泥进行抽取的过程中,很容易堵塞抽泥管的抽泥孔,影响抽吸效率,且一旦堵塞,时间长了以后非常难清理,如果进行抽泥管更换,既不节约成本又不方便进行更换,所以我们希望对抽泥管的抽吸效率进行实时监测且进行及时清理。

5、4、生化腔室和提升腔室上方的开口会产生大量的难闻气体进入大气,从而造成空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水处理智能控制器系统无法对污泥和污水进行有效分离,清理污泥时会带动大量的水,且清理起来不方便,污泥在抽取过程中容易堵塞管道,影响抽泥效率,进行更换既增加成本又浪费人工,以及生化腔室和提升腔室内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空气的问题。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箱体内分为一级生化腔室、二级生化腔室和污水提升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安装有拦截网,所述污水提升腔室内安装有第三隔板将污水处理腔室分为污泥处理腔和污水处理腔,所述污水处理腔左侧的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矩形缺口,所述污泥处理腔内安装有污泥过滤板,所述污泥过滤板上方设置有安装在污泥处理腔上的污泥清理装置,满足对污泥过滤板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所述第三隔板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污泥处理腔的下方区域与污水处理腔之间的单向阀;

4、所述一级生化腔室和二级生化腔室内均设置有多组填料,且在相应腔室的底部安装有多组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上开有多组吸泥孔,同一生化腔室内的多组吸泥管经连接管与安装在箱体外的抽泥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抽泥泵的出口端与污泥处理腔之间经管道进行连通,且两组管道与污泥处理腔之间的连接点置于污泥过滤板的上方,所述连接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污泥流速监测装置,满足污泥流速监测装置对连接管中经过的污泥流速进行监测且对污泥孔的堵塞进行反吹处理;

5、所述一级生化腔室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污水处理腔的后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安装在污水处理腔内的提升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污泥清理装置、污泥流速检测装置、第一阀门、抽泥泵、提升泵均与安装在箱体外的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横向滑动穿设污泥处理腔的两组矩形杆,两组矩形杆的左端安装有置于污泥过滤板上方的刮板,两组矩形杆的右端延伸出污泥处理腔外且在端部安装驱动板,所述污泥处理腔的右侧壁上开有置于污泥过滤板上方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位置转动安装有开关门,所述矩形孔的下端纵向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开关门的下端开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矩形杆的右端与相应侧的开关门右侧壁之间铰接有伸缩式连杆结构,所述驱动板的左端与安装在污泥处理腔外的电动伸缩杆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污泥处理腔外安装有置于矩形孔下方的污泥安置仓,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矩形杆的右端铰接套筒,所述开关门的右侧铰接与套筒轴向滑动配合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端部与套筒内底面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套筒端部设置有限位环,铰接杆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环配合的限位柱,从而伸缩式连杆结构。

8、优选的,所述污泥流速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相应连接管上的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内转动连接套管轴,所述套管轴外周向均布设置有径向延伸的拨动板,其中一组拨动板上纵向安装金属棒,所述矩形壳体外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南极磁铁和北极磁铁,所述金属棒内接有延伸出套管轴后端的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9、还包括连通在连接管一侧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出口位置设置有第二阀门且在端部安装有气泵,所述延伸管与连接管呈“t”形设置,所述第二阀门、气泵均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一级生化腔室、二级生化腔室以及污水提升腔室上端均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上端配合盖合有封堵盖,所述检修口上端面设置有磁铁,封堵盖下端面上设置有与磁铁配合的衔铁。

11、优选的,所述封堵盖内纵向滑动连接有抽拉屉,所述抽拉屉内放置有活性炭,所述封堵盖沿抽拉屉的位置处设置有多组竖向通透的通气孔。

12、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腔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污水提升腔内分为污泥处理腔和污水处理腔,对收集后的含有污水的污泥在污泥集中腔内的污泥过滤膜上进行集中,在过滤以后,过滤后的污泥刮板的作用下,经矩形杆的向右移动,将开关门打开,将过滤膜上的污泥推送到收集仓内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过滤后的污水经单向阀进入到污水处理腔内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利用在抽泥过程中的连接管上设置矩形壳体,壳体内设置转动连接的拨动板,拨动板端部设置金属棒与壳体外的南北磁铁产生作用形成电流,从而判断是否发生封堵,进一步进行反吹清理的工作,本技术能有效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避免二次混合,在对污泥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带走大量的水,自动化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箱体(1)内分为一级生化腔室(4)、二级生化腔室(5)和污水提升腔室(6),所述第一隔板(2)上设置有矩形通孔(7),所述矩形通孔(7)内安装有拦截网(8),所述污水提升腔室(6)内安装有第三隔板将污水处理腔(11)室分为污泥处理腔(10)和污水处理腔(11),所述污水处理腔(11)左侧的第二隔板(3)的上端设置有矩形缺口(9),所述污泥处理腔(10)内安装有污泥过滤板(12),所述污泥过滤板(12)上方设置有安装在污泥处理腔(10)上的污泥清理装置,满足对污泥过滤板(12)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所述第三隔板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污泥处理腔(10)的下方区域与污水处理腔(11)之间的单向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横向滑动穿设污泥处理腔(10)的两组矩形杆(23),两组矩形杆(23)的左端安装有置于污泥过滤板(12)上方的刮板(24),两组矩形杆(23)的右端延伸出污泥处理腔(10)外且在端部安装驱动板(25),所述污泥处理腔(10)的右侧壁上开有置于污泥过滤板(12)上方的矩形孔(26),所述矩形孔(26)的位置转动安装有开关门(27),所述矩形孔(26)的下端纵向安装有限位杆(28),所述开关门(27)的下端开有与限位杆(28)相匹配的限位槽(29),所述矩形杆(23)的右端与相应侧的开关门(27)右侧壁之间铰接有伸缩式连杆结构,所述驱动板(25)的左端与安装在污泥处理腔(10)外的电动伸缩杆(30)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污泥处理腔(10)外安装有置于矩形孔(26)下方的污泥安置仓(31),所述电动伸缩杆(30)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23)的右端铰接套筒(32),所述开关门(27)的右侧铰接与套筒(32)轴向滑动配合的铰接杆(33),所述铰接杆(33)端部与套筒(32)内底面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34),所述套筒(32)端部设置有限位环(35),铰接杆(33)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环(35)配合的限位柱(36),从而伸缩式连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流速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相应连接管(17)上的矩形壳体(37),所述矩形壳体(37)内转动连接套管轴,所述套管轴外周向均布设置有径向延伸的拨动板(39),其中一组拨动板(39)上纵向安装金属棒(40),所述矩形壳体(37)外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南极磁铁(41)和北极磁铁(42),所述金属棒(40)内接有延伸出套管轴后端的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生化腔室(4)、二级生化腔室(5)以及污水提升腔室(6)上端均设置有检修口(46),所述检修口(46)上端配合盖合有封堵盖(47),所述检修口(46)上端面设置有磁铁,封堵盖(47)下端面上设置有与磁铁配合的衔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盖(47)内纵向滑动连接有抽拉屉(48),所述抽拉屉(48)内放置有活性炭,所述封堵盖(47)沿抽拉屉(48)的位置处设置有多组竖向通透的通气孔(4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腔(11)内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箱体(1)内分为一级生化腔室(4)、二级生化腔室(5)和污水提升腔室(6),所述第一隔板(2)上设置有矩形通孔(7),所述矩形通孔(7)内安装有拦截网(8),所述污水提升腔室(6)内安装有第三隔板将污水处理腔(11)室分为污泥处理腔(10)和污水处理腔(11),所述污水处理腔(11)左侧的第二隔板(3)的上端设置有矩形缺口(9),所述污泥处理腔(10)内安装有污泥过滤板(12),所述污泥过滤板(12)上方设置有安装在污泥处理腔(10)上的污泥清理装置,满足对污泥过滤板(12)上的污泥进行清理,所述第三隔板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污泥处理腔(10)的下方区域与污水处理腔(11)之间的单向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横向滑动穿设污泥处理腔(10)的两组矩形杆(23),两组矩形杆(23)的左端安装有置于污泥过滤板(12)上方的刮板(24),两组矩形杆(23)的右端延伸出污泥处理腔(10)外且在端部安装驱动板(25),所述污泥处理腔(10)的右侧壁上开有置于污泥过滤板(12)上方的矩形孔(26),所述矩形孔(26)的位置转动安装有开关门(27),所述矩形孔(26)的下端纵向安装有限位杆(28),所述开关门(27)的下端开有与限位杆(28)相匹配的限位槽(29),所述矩形杆(23)的右端与相应侧的开关门(27)右侧壁之间铰接有伸缩式连杆结构,所述驱动板(25)的左端与安装在污泥处理腔(10)外的电动伸缩杆(30)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污泥处理腔(10)外安装有置于矩形孔(26)下方的污泥安置仓(31),所述电动伸缩杆(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阳戎建华谢乃普童世君赵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得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