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既有建筑在改造加建时通常划分为多个建筑单体组合而成,例如较高的建筑塔楼(第一建筑单体)和较低的建筑裙房(第二建筑单体)等多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成。为了适应不同结构单元间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热胀冷缩和地震活动,必须在它们之间设置结构变形缝。
2、在改造工程实践中,大量的机电设备(如空调机组、通风设备等)常被安装在较低裙房屋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较高的建筑塔楼。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机电管线(如冷媒管、水管、电缆等)需要从裙房屋顶出发,跨越并穿越塔楼与裙房之间的变形缝,最终穿透塔楼的幕墙进入其内部。当机电管线穿越变形缝时,管线本身成为了引导雨水侵入建筑内部的直接通道。
3、具体而言,当雨水流经塔楼幕墙立面或降落在变形缝区域时,极易沿着管线的外壁流动。由于管线与防水层或第一密封胶之间的粘接界面极小,且长期受到温差变化(管线本身的热胀冷缩)、振动以及建筑位移的影响,传统的密封措施(如涂抹第一密封胶)极易开裂、老化或脱离,形成渗漏通路。一旦密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所述既有建筑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建筑单体(1)及第二建筑单体(2),所述第一建筑单体(1)靠近所述第二建筑单体(2)的端面上设有幕墙(3),所述第二建筑单体(2)的顶面上安装有机电设备(4),所述机电设备(4)的管线穿过所述幕墙(3)并进入到所述第一建筑单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设备(4)与所述管井(5)之间设有排水沟(8),所述防水挑檐(7)的顶面具有朝向所述管井(5)的第一排水坡度,所述管井(5)的具有朝向所述排水沟(8)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所述既有建筑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建筑单体(1)及第二建筑单体(2),所述第一建筑单体(1)靠近所述第二建筑单体(2)的端面上设有幕墙(3),所述第二建筑单体(2)的顶面上安装有机电设备(4),所述机电设备(4)的管线穿过所述幕墙(3)并进入到所述第一建筑单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电设备(4)与所述管井(5)之间设有排水沟(8),所述防水挑檐(7)的顶面具有朝向所述管井(5)的第一排水坡度,所述管井(5)的具有朝向所述排水沟(8)的第二排水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带(10),所述管井(5)顶面与所述防水挑檐(7)的底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密封胶(11),所述止水带(1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防水挑檐(7)上,所述止水带(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胶(11)贴合于所述管井(5)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管线过渡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泡沫填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君,钟慧华,叶茂烜,刘江南,刘庆刚,陈晓阳,陈景鹏,曾庆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