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573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包括壳分总成、推杆合件、动触片分总成、静触片分总成、电容模块以及底座;所述外壳分总成包括装有螺管的上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底座组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推杆合件的上端部插接在所述上壳体的螺管内,所述推杆合件的下端部一侧卡接有簧片,所述静触片分总成以及电容模块分别组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触片分总成设置在所述推杆合件的下端部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在大负载一路设计有电容灭弧结构,电容模块与静触片分总成通过叉式铆压实现导通连接,配合推杆合件以及动触片分总成实现开关功能,整个装配过程简单,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和效率。水平和效率。水平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制动灯开关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凸显,其不仅在刹车时用于提供制动灯开关或信号,同时给也用于车辆的巡航、ECU、BCM、ABS、ESP等系统提供信号,且这种信号安全优先级较高,如果制动灯开关信号出现异常,将直接导致车辆很多功能受限,甚至功能丧失,因此,各大主机厂对制动开关信号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制动灯开关已很难达到要求。
[0003]目前常规制动灯开关要么是适用于大负载的触点结构而并不适用于信号负载的要求;要么是只适用于信号负载的滑片式结构而无法运用于大负载的场合;市面上少量的较高端制动灯开关同时集成了触点结构和滑片结构,但其结构空间较大且没有较好的灭弧设计使之可靠性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包括:外壳分总成、推杆合件、动触片分总成、静触片分总成、电容模块以及底座;所述外壳分总成包括装有螺管的上壳体以及卡接在所述上壳体底部的下壳体,其中,所述底座组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推杆合件的上端部插接在所述上壳体的螺管内,所述推杆合件的下端部一侧卡接有簧片,所述静触片分总成以及电容模块分别组装在所述底座上并相互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片分总成设置在所述推杆合件的下端部另一侧;所述底座上端通过定位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推杆合件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簧片的一侧顶持在所述第二弹簧上,所述静触片分总成的触点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所述动触片分总成的触点段位置位于所述所述静触片分总成的触点端位置的正上方,并在所述推杆合件下压时,所述动触片分总成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的触点端相互贴合实现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簧片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贴合实现电性连接。
[000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对称设置并相互卡接的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第一分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扣台,所述第二分壳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扣台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扣台扣设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使所述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卡接固定。
[000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内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内的定位块对向设置。
[000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位于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的贴合处开设有底孔,所述底孔内插接有线束组件;所述线束组件与所述静触片分总
成电性连接。
[0009]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上壳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凸台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扣台,所述第二扣台扣设在所述第二凸台上,使所述底座与所述上壳体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分壳体以及第二分壳体内均设置有内卡扣,所述内卡扣卡设在所述上壳体内侧,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卡接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提供两路开关含盖大小负载,既适用于大负载的触点结构和适用于信号负载的滑片式结构,在大负载一路设计有电容灭弧结构,电容模块与静触片分总成通过叉式铆压实现导通连接,配合推杆合件以及动触片分总成实现开关功能,整个装配过程简单,工艺性好,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的侧剖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螺管;2、上壳体;3、推杆合件;4、簧片;5、动触片分总成;6、静触片分总成;7、电容模块;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底座;11、第一分壳体;12、第二分壳体;13、线束组件;14、第一扣台;15、第一凸台;16、定位块;17、内卡扣;18、底孔;19、第二凸台;20、第二扣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8]参阅图1

2所示,所述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包括外壳分总成、推杆合件3、动触片分总成5、静触片分总成6、电容模块7以及底座10;所述外壳分总成包括装有螺管1的上壳体2以及卡接在所述上壳体2底部的下壳体,其中,所述底座10组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推杆合件3的上端部插接在所述上壳体2的螺管1内,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一侧卡接有簧片4,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以及电容模块7分别组装在所述底座10上并相互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设置在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另一侧;所述底座10上端通过定位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8以及第二弹簧9,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簧片4的一侧顶持在所述第二弹簧9上,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弹簧8的顶部,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的触点段位置位于所述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位置的正上方,并在所述推杆合件3下压
时,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相互贴合实现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簧片4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贴合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以及第二弹簧9提供弹性复位作用。
[0019]所述下壳体包括对称设置并相互卡接的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第一分壳体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扣台14,所述第二分壳体12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扣台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台15,所述第一扣台14扣设在所述第一凸台15上,使所述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卡接固定。
[0020]所述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内均设置有定位块16,所述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内的定位块16对向设置,两组所述定位块16配合用以支撑固定所述底座10。
[0021]所述底座10的两侧设置有设置有第二凸台19,所述上壳体2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凸台19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扣台20,所述第二扣台20扣设在所述第二凸台19上,使所述底座10与所述上壳体2相对固定,同时,所述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内均设置有内卡扣17,所述内卡扣17卡设在所述上壳体2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分总成、推杆合件(3)、动触片分总成(5)、静触片分总成(6)、电容模块(7)以及底座(10);所述外壳分总成包括装有螺管(1)的上壳体(2)以及卡接在所述上壳体(2)底部的下壳体,其中,所述底座(10)组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推杆合件(3)的上端部插接在所述上壳体(2)的螺管(1)内,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一侧卡接有簧片(4),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以及电容模块(7)分别组装在所述底座(10)上并相互电性连接,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设置在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另一侧;所述底座(10)上端通过定位柱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8)以及第二弹簧(9),所述推杆合件(3)的下端部位于所述簧片(4)的一侧顶持在所述第二弹簧(9)上,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贴合在所述第一弹簧(8)的顶部,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的触点段位置位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位置的正上方,并在所述推杆合件(3)下压时,所述动触片分总成(5)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的触点端相互贴合实现电性连接,以及所述簧片(4)与所述静触片分总成(6)贴合实现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制动灯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对称设置并相互卡接的第一分壳体(11)以及第二分壳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盛马运凡马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运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