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运输车辆上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92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1),该电动机具有沿轴线(A)延伸的转子和设置有电气绕组(26)和具有槽孔(27)的定子组(25)的定子(5),电气绕组部分在槽孔(27)中延伸,且部分在设置于定子组(25)的相反侧上的两个顶件处延伸,并且电气绕组具有杆(30、31、32、33)和连接板(46、47、48、49、51、52、53),这些杆容置在槽孔(27)中,并在顶件(28、29)处彼此连接,每个连接板均具有主体(74)和臂(70),该主体(74)具有用于容置杆(30、31、32、33)的至少两个座部(69),该臂(70)设置在两个座部(69)之间,并从主体朝轴线(A)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上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 化为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同步电动机,其包括沿轴线延伸的 带有永磁体的转子和设有电气绕组和具有槽孔的定子组的定子,电气绕 组部分在槽孔中延伸,且部分在与安置在定子组的相对侧上的两个顶件 对应的位置中延伸,并且该电气绕组包括容置在槽孔中、并在与顶件对 应的位置中彼此连接的杆。
技术介绍
上述类型的电动机的利用在运输车辆、特别是在装配有内燃机而且 其中电动机在运输车辆的制动过程中起到产生电能的作用、并在给定的 运行状况中起到将电能转化为原动力的作用的运输车辆中得到日益广 泛的应用。这些运输车辆通常被称为混合动力车辆或混合动力推进车。动能转化为电能以及电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需要在机动车上安装称之为KERS (动能回收系统)的辅助系统,除可逆型的电动机以外,该系统还包括用于积蓄电能的单元以及连接于电动机和积蓄单元的控制单元。虽然从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的立场而言该辅助系统提供令人鼓舞 结果,但是实际上,它们增加了运输车辆的重量和整体尺寸,并且在许 多情况下,所述类型的辅助系统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 在运输车 上将动能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该电动机将没有已知技术的缺 点。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上将动能转换成电 能并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该电动机将非常耐应力,并 且同时能够提供高性能级别。根据以上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上将动能转换成电能并 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其包括沿轴线延伸的转子和设置 有定子组和电气绕组的定子,定子组具有槽孔,电气绕组部分在槽孔中 延伸,且部分在设置于定子组的相对侧上的两个顶件处延伸,并且电气 绕组包括容置在槽孔中并在顶件处彼此连接的杆,该电动机的特征在于,电气绕组包括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容置 杆的至少两个座部;以及至少一个臂,其i殳在两个座部之间并从主体朝 轴线延伸。这样,电气绕组就非常紧凑且具有尺寸相当大的连接板,而且能够 以最佳方式利用与顶件对应的位置中的可用空间,从而使总体积最小 化。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从随后参照附图对于其实施方式 的非限定性示例进行的"^兌明中清楚地显现出来,其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构建的电动机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 因去掉了元件;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细节的主视放大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 掉了元件;图3是图1的电动机的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掉了 元件并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4是图1的电动机的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掉了 元件;图5是图1的电动机的另一部件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掉了元件并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6是图1的电动机的细节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掉了 元件;图7是图l的电动机的另一细节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以 放大的方式示出并去掉了元件;图8是图l的电动机的又一细节的立体图,其中出于清楚的原因去 掉了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在图i中,以附图标记l作为整体指示的是多相同步电动机,其用 于在运输车辆(在附图中未示出)上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 动能。具体而言,电动机l是一种小型可逆三相同步电动机,它能够提供 对于其自身的重量而言较高的功率。电动机l大致呈圆柱体形,沿轴线 A延伸,并且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比直径大的全长,具体地约为直径的两 倍的全长。电动机1包括支承壳3、沿轴线A延伸的转子4、和绕转子4设置 的定子5。支承壳3包括在内部沿轴向彼此配合的两个半壳6和7。半壳6和 7大致呈圆筒形,并围绕转子4和定子5组装在一起。半壳6包括垂直 于轴线A设置的端部法兰8和平行于轴线A设置的圓筒壁9。法兰8 具有用于容置支承转子4用的轴承10的中央孔口 ,同时壁9具有外部 螺旋槽12和设计成对定子5施加压力的内部轴肩11。半壳7包括垂直于轴线A设置的端部法兰13和平行于轴线A设置 的圆筒壁14。法兰13具有用于容置支承转子4用的轴承15的中央孔口 , 同时壁14具有设计成对定子5施加压力的内部轴肩16。壁14在与外部螺旋槽12对应的位置中与壁9部分重叠,从而形成 螺旋形的冷却室17,并且壁14具有供应口 18和排出口 19,它们被i更 计成分别连接至用于供应和排放沿螺旋形的冷却室17传送的用于冷却定子5的具体为冷却液的冷却介质的管道(未示出)。转子4包括轴20,轴20由轴承10和15支承并包括中央部分,沿 中央部分设置有四个平坦表面21和多个永磁体22,永磁体22沿平坦表 面21设置在与电动机的极数相等的多排中。就图1所示的情况而言, 永磁体22被设置成四排,每排五个永磁体22。每一极(排)使用多个 永磁体旨在限制因磁体自身中的寄生电流所导致的损耗。每个永磁体22优选由钐钴合金制成,并粘合于相应的平坦表面21。 转子4包括围绕永磁体22设置的由碳纤维制成的管道23,以防止永磁 体22与轴20可能发生的脱离。根据替代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未示出), 省略掉由碳纤维制成的管道23,转子4包括围绕永磁体22以螺旋线方 式缠绕的Zyloi^线,以防止永磁体脱离。轴20的一端设置在支承壳3外部,并具有用于附连于齿轮或滑轮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柄24。转子4、具体地是其由永磁体22所限定 的有效部分的直径明显小于转子4的长度、具体地小于其有效部分的长 度,从而限制离心力,并确保低转动惯量和对每分钟转数变化的较大的 反应能力.定子5包括定子组25和电气绕组26。定子组25由垂直于轴线A 设置的一组叠片形成,并具有轴向槽孔27,即,平行于轴线A设置并 面向轴线A的槽孔。电气绕組26包括在槽孔27内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在 槽孔27的外侧上延伸、并且在所论及的情况中由紧靠定子组25的两相 对端设立的两个顶件28和29所限定的笫二部分。参见图2,电气绕组26包括导电杆30、 31、 32、 33,它们部分设 在槽孔27中,部分设置在与顶件28和29对应的位置中,其中杆30、 31、 32、 33彼此连接,以便限定绕组26的给定电气接线。在所论及的情况中,图2示出了由容置在单个槽孔27内的四个杆 30、 31、 32和33所形成的一组杆。基本上,每个槽孔27均被四个杆 30、 31、 32和33构成的一组杆所占据。每个杆30、 31、 32和33都缠绕有绝缘带,并且每个杆进一步通过 灌注在定子组25中的树脂与定子组25和其它杆30、 31、 32、 33绝缘。 一旦已将整个电气绕组26完成并组装在定子组25上,就用树脂进行灌注。在图2中,树脂和绝缘带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4指示。参照图1,定子组25被"i殳置成分别向半壳6的轴肩11和半壳7的 轴肩16施加压力,并被夹持在通过平行于轴线A设置的拉杆35组装起 来的半壳6、 7之间。参见图3,定子组25大致呈圆筒形,并具有外表面36和内表面38, 外表面36具有间隔开设置的、用于容置拉杆35的沟槽37,内表面38 被十二个槽孔27中断。应该明白,槽孔27的数量是一个设计参数,与 所有的其它特征一样,槽孔27的数量可从三的任意倍数中进行选择。每个槽孔27由两个相对的平坦的朝轴线A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运输车辆上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多相同步电动机(1),所述电动机(1)包括沿轴线(A)延伸的转子(4)以及设置有定子组(25)和电气绕组(26)的定子(5),所述定子组(25)具有槽孔(27),所述电气绕组(26)部分在所述槽孔(27)中延伸,且部分在设置于所述定子组(25)的相对侧上的两个顶件(28、29)处延伸,并且所述电气绕组(26)包括容置在所述槽孔(27)中并在所述顶件(28、29)处彼此连接的杆(30、31、32、33), 所述电动机 (1)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绕组(26)包括连接板(46、47、48、49、51、52、53;50),所述连接板中的每个均包括:主体(74、75),所述主体(74、75)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杆(30、31、32、33)的至少两个座部(69 、80);以及至少一个臂(70、76),所述臂(70、76)设置在所述两个座部(69、80)之间,并从所述主体朝所述轴线(A)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佛朗哥钱波利尼奥古斯托欧金尼奥米凯莱马里亚古乔埃吉迪奥德阿尔保斯保罗利索尼
申请(专利权)人:马涅蒂马瑞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