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12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轴,用于安装转子,电机轴设有转子冷却介质通道,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转子冷却介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轴内;冷却介质能够由第一水口流入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第二水口流出;或者,冷却介质能够由第二水口流入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第一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电机转子的冷却。的冷却。的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导致温度升高,以致对电机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电机冷却方式通常是对定子冷却,但是,转子温度在特定工况下会高于定子,从而出现电机功率限制或者电机磁钢退磁的风险。现有技术中针对转子的冷却方案较少,且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适用性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电机转子的冷却。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轴,用于安装转子,所述电机轴设有转子冷却介质通道,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机轴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水口流入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二水口流出;或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水口流入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一水口流出。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穿过第一水口进入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冷却介质在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内沿轴向流动,再从第二水口流出,或者冷却介质也可沿上述路径反向流动。由于转子冷却介质通道设于电机轴,电机轴紧邻转子,则转子冷却介质通道靠近转子,故冷却介质在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内流动的过程就是对转子冷却的过程。综上,本方案提供了转子的冷却通道,可实现转子的冷却,从而保证电机的性能,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转子冷却方案,本方案的结构更为简单,更具有适用性。
[000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机轴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介质能够从第一水口进入第一通道,然后到达第一汇流通道,然后进入第二通道流至第二水口,或者冷却介质也可沿上述路径反向流动,从而实现转子的冷却。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平行设置,且沿径向间隔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电机轴上的平行设置,即使得冷却介质通过在电机轴的一个往复流动,使得套设于电机轴的转子得到冷却。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机轴设有中空的内腔,所述电机轴
的轴向一端开口,轴向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水口为通孔,所述第二水口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外壁靠近所述轴向一端的部分;所述电机轴的内腔设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与所述电机轴的内腔的腔壁相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水口,另一端设有换向口,所述换向口与所述电机轴的轴向另一端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汇流通道。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口是在电机轴上沿径向开的通孔,第二水口从电机轴的外壁贯穿至第二通道,以供第二通道内的冷却介质能够从第二水口进入或流出。第二通道是由凹槽、第一导水管的外壁以及电机轴的内腔的腔壁相贴合所形成的一个两端连通四周密闭的空间,以使得冷却介质从第二通道的一端流至另一端,而不会发生沿周向或径向的泄露。
[0012]冷却介质在第一汇流通道处发生换向,也就是说,当冷却介质在第一通道内沿轴向流动,冷却介质从换向口穿出到达第一汇流通道,然后冷却介质在第一汇流通道处发生换向,也就是冷却介质进入第二通道,其流向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即,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通道内进行了一个往复流动,从而实现对转子的冷却。同样,冷却介质也可沿上述路径反向流动以及换向。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沿所述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电机轴的外壁沿所述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水口,多个所述第二水口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径向一一对应。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通道设有六个,与其对应的第二水口也设有六个,以供每一个第二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都能流出或流进其相对应的第二水口,以利于冷却介质流至其他通道,从而实现后续过程中对定子或转子的冷却。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导水管和定子冷却介质通道;所述第二导水管的一端和所述电机轴上的所述第二水口连通;所述定子冷却介质通道设于所述电机的机壳,所述机壳包覆所述电机的定子,所述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第一水管接头和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水管接头连通,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水管接头流入所述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二水管接头流出,或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水管接头流入所述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一水管接头流出。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二水口进入第二导水管的冷却介质可以到达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冷却介质在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内流动的过程就是对定子的冷却过程,同样,冷却介质也可沿上述路径反向流动,即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导水管进入第二水口,从而到达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实现对转子的冷却。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水管的一端包覆所述电机轴设有所述第二水口的部分,所述第二导水管一端的内壁和所述电机轴设有所述第二水口的外壁沿所述径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水口的一端为封闭端,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封闭端流入所述第二水口,再进入所述第二汇流通道,然后流进所述第二导水管,或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导水管进入所述第二汇流通道,再流入所述第二水口,然后进入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封闭端。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通道内的冷却介质从与其对应的多个第二水口流
出,则多个第二水口流出的冷却介质进入第二汇流通道汇合,然后进入第二导水管,再流入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实现对定子的冷却,同样,冷却介质也可沿上述路径反向流动。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定子冷却介质通道螺旋环绕于所述电机的所述机壳。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子在轴向上具有设定的长度,而定子冷却介质通道在机壳上螺旋环绕可以使得冷却介质在机壳上环绕流动,从而保证定子较好的冷却效果。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机的后端盖上设有第三水管接头,所述第三水管接头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以供为所述第一导水管供给或回收冷却介质。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水管接头可与外界设备连接,从而为转子冷却介质通道供给或回收冷却介质。
[002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所述电机轴和所述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轴,用于安装转子,所述电机轴设有转子冷却介质通道,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机轴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一水口流入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二水口流出;或者,冷却介质能够由所述第二水口流入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再由所述第一水口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汇流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转子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平行设置,且沿径向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设有中空的内腔,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一端开口,轴向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二水口为通孔,所述第二水口设于所述电机轴的外壁靠近所述轴向一端的部分;所述电机轴的内腔设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内腔,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与所述电机轴的内腔的腔壁相贴合以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导水管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水口,另一端设有换向口,所述换向口与所述电机轴的所述轴向另一端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汇流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外壁沿所述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电机轴的外壁沿所述周向间隔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洋张伟刚彭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纬湃汽车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