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362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8
一种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下塑胶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包括主体板、防爆凸台和多个第一推点,主体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防爆凸台凸设于第二表面,并用于与防爆阀对应,防爆凸台凸出于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三表面;多个第一推点设置在第三表面并互相间隔设置,多个通气孔位于多个第一推点之间,其中,多个第一推点在第二中线的两侧分别沿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呈一列,两列第一推点与第二中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能实现均匀脱模,可以在塑胶成型后即可进行顶出操作,不需要在模具中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再脱模,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避免模具反复大幅加热和冷却,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池的端盖组件的厚度是影响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重要参数,端盖组件过厚则降低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目前的端盖组件包括用于顶盖和极柱之间进行绝缘的下塑胶,为了提升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通常将下塑胶设计得很薄。
[0003]下塑胶在注塑成型时通常需要完全冷却后才能脱模,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将还未完全冷却的下塑胶脱模时,容易导致下塑胶产生弯曲、扭曲等变形,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下塑胶注塑脱模的效率低以及产生变形而良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下塑胶,用于储能装置的端盖组件,所述下塑胶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下塑胶包括:主体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朝向电极组件,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线为第一中线,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线为第二中线;防爆凸台,凸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用于与防爆阀对应,所述防爆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三表面,所述主体板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防爆凸台延伸,所述防爆凸台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自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与多个通气孔连通,多个所述通气孔均相对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多个第一推点,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并互相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通气孔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推点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推点在所述第二中线的两侧分别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呈一列,两列所述第一推点与所述第二中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0006]通过设置互相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推点,并使得两列第一推点与第二中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防爆凸台能够受到均匀度顶出力而实现均匀脱模,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的弯曲、扭曲等变形,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下塑胶可以在塑胶成型后即可进行顶出操作,不需要在模具中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再脱模,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避免模具反复大幅加热
和冷却,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推点包括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均各自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第一推点在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靠近所述主体板的边沿,所述第一中线两侧各设有一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一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通过设置两个第一组第一推点和两个第二组第一推点,并相对第一中线对称,能够提升脱模时防爆凸台受力的均匀性,有利于均匀脱模而形成无变形的产品。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推点还包括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包括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且第三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各自位于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位于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的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之间。通过设置如此的第三组第一推点,是考虑在两个第二组第一推点之间的间距不宜设置过多的第一推点,故而采用交错设置的第三组第一推点,在保证脱模均匀性的同时,减少了第一推点的数量。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还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五表面;所述下塑胶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设置的多个第二推点,多个所述第二推点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通过设置多个第二推点,脱模时能给第二表面、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提供均匀的顶出力,实现均匀脱模。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表面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溢流孔,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孔在同一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孔位于第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之间,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第一凸台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85mm

1.15mm;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所述第五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第二凸台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85mm

1.15mm。使得在下塑胶的四角处设置有第二推点,可以对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有均匀的脱模效果。第一组第二推点的位置较为居中,避免脱模时过于靠近产生形貌变化的结构而导致结构变形。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还凸设有加固筋条,所述加固筋条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边的边沿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防爆凸台;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推点,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加固筋条之间的距离为1.25mm

1.85mm。设置多个第二组第二推点,可以提升脱模的均匀性。设置此距离的第二组第二推点,可以将加固筋条与主体板一起顶出以脱模,而不必在加固筋条上再额外设置推点。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极柱台,所述极柱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极柱台的位置开设有极柱槽,自所述极柱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至
所述极柱台的顶面的呈圆形的极柱孔,所述第一中线与所述极柱孔的圆心相交;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三组所述第二推点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所述极柱槽位于第三组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之间,第三组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极柱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45mm

0.85mm。设置此距离的第三组第二推点,可将极柱台和主体板一起顶出以脱模,避免再额外在极柱槽的底壁设置推点。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还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五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呈圆形的第一溢流孔,所述第五表面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呈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用于储能装置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下塑胶包括:主体板,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朝向电极组件,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线为第一中线,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中线为第二中线;防爆凸台,凸设于所述第二表面,并用于与防爆阀对应,所述防爆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三表面,所述主体板开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防爆凸台延伸,所述防爆凸台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自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通气槽与多个通气孔连通,多个所述通气孔均相对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多个第一推点,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并互相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通气孔位于多个所述第一推点之间,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推点在所述第二中线的两侧分别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呈一列,两列所述第一推点与所述第二中线之间的间距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推点包括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均各自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第二组第一推点在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靠近所述主体板的边沿,所述第一中线两侧各设有一第一组所述第一推点和一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推点还包括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包括在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且第三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推点各自位于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第三组所述第一推点位于所述第一中线两侧的第二组所述第一推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还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凸出,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四表面,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顶面为第五表面;所述下塑胶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设置的多个第二推点,多个所述第二推点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开设有多个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溢流孔,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孔在同一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多个所述第一溢流孔位于第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之间,第一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第一凸台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85mm

1.15mm;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于所述第一中线和所述第二中线对称,所述第五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第二凸台的边沿之间的距离为0.85mm

1.15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还凸设有加固筋条,所述加固筋条位于所述主体板的长边的边沿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防爆凸台;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二组所述第
二推点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二推点,第二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加固筋条之间的距离为1.25mm

1.85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极柱台,所述极柱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极柱台的位置开设有极柱槽,自所述极柱槽的底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极柱台的顶面的呈圆形的极柱孔,所述第一中线与所述极柱孔的圆心相交;多个所述第二推点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三组所述第二推点,第三组所述第二推点包括沿所述主体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所述极柱槽位于第三组的两个所述第二推点之间,第三组的所述第二推点与所述极柱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45mm

0.85mm。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