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15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风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密封组件、导风组件以及驱动盘,主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密封组件在主体组件内转动,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导风组件在主体组件内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一个驱动盘转动,实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即降低了风门驱动结构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风装置
,具体为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空调出风口一般要用手动调节拨钮机构来调节通风量及风向,其缺点是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对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外观上由于手动操作的部件较多且全部外露,一是影响美观,二是部件外露还有车内凸出物问题,可能会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有电机驱动叶片来实现自动调节功能,但其传统的电机控制结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及机械耐用性差。
[0003]为此,已经处于公开状态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13085491A)公开了一种车载自动扫风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其上端两侧形成的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前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前风门机构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出风方向;后风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后风门机构能够用来控制所述第一出风端口与第二出风端口的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步进电机直接驱动完全隐藏式叶片来实现空调扫风功能,此新型机构改善了汽车内饰美观度,取消常规风口的操作部件,解决了凸出物问题,减少了乘员需要手动调节空调的动作,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0004]但是该出风口调节装置在控制风向时使用了两个电机对风向进行调节,其制作成本较高,且占用车内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风门驱动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包括:至少具有关闭状态、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和第二单出风状态,所述风门驱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其内部具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相对设置且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形成进风道;密封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导风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道连通;驱动盘,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外侧,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所述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当所述驱动盘单向转动时,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
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从所述第二单出风状态依次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
[0007]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密封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0008]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
[0009]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推动段和第一避位段,所述第一避位段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圆心与所述驱动盘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避位段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时,使所述密封组件保持不动,所述第一推动段从所述第一避位段的端部向着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对侧延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柱移动。
[0010]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二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推动段和第三推动段,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处于第二推动段和所述第三推动段时,所述第二连接柱的摆动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第二推动段与所述第三推动段之间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第一避位段内或者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与所述第一推动段的交汇处。
[0011]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两端均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连通的第二避位段,且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二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当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一避位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时,所述第二连接柱处于与所述第三推动段连通的所述第二避位段内。
[0012]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两个密封板,其中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另一个所述密封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和所述进风道之间,所述密封板与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活动抵靠;第一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部;第二连接凸部,每个所述密封板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凸部;连杆,其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凸部和第二连接凸部上。
[0013]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可因穿入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连接孔的侧壁抵紧时产生弹性形变,使所述弹性卡扣通过所述连接孔,并因所述弹性卡扣的端部进入所述第一卡槽时恢复并与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抵紧,防止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脱离卡接。
[0014]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
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部转动卡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5]在上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进风道内,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导风板,其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二转轴一体成型或者分体设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进风道的侧壁活动抵靠。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一个驱动盘转动,实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依次从第二单出风状态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减少了电机的使用,即降低了风门驱动结构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又减少了风门驱动结构的制造成本;(2)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接柱的设置,用于实现密封组件与第一轨迹槽之间的连接;(3)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连接柱的设置,用于实现导风组件与第二轨迹槽之间的连接;(4)第一避位段和第一推动段的设置,用于使驱动盘在单向转动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关闭状态、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和第二单出风状态,所述风门驱动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其内部具有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相对设置且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连通的一端形成进风道;密封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导风组件,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上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道连通;驱动盘,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外侧,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密封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所述第二轨迹槽用于驱动所述导风组件在所述主体组件内转动;当所述驱动盘单向转动时,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依次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第一单出风状态、全开状态、第二单出风状态,或者用于带动所述风门驱动结构从所述第二单出风状态依次切换至全开状态、第一单出风状态、关闭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密封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与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轨迹槽的内壁活动抵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推动段和第一避位段,所述第一避位段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圆心与所述驱动盘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避位段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处于所述第一避位段时,使所述密封组件保持不动,所述第一推动段从所述第一避位段的端部向着所述第一避位段的对侧延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连接柱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推动段和第三推动段,所述第二连接柱分别处于第二推动段和所述第三推动段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耿宏颜磊宓文龙汶博陈耀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