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274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包括设于行李箱中的第一电池包,设于第一电池包顶部的保护架,以及位于保护架上方的行李箱盖板;其中,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与保护架抵接,且在后排座椅的靠背折叠后,行李箱盖板的顶部与靠背的顶部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通过对电池包于车辆上布置结构进行优化,使后排座椅的靠背折叠后,行李箱盖板的顶部与靠背的顶部平齐,方便对货物进行搭载的同时,也利于使行李箱空间整齐美观,并且保护架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电池包起到保护作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下部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下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车辆逐渐受到推崇,由于新能源车辆所增加的动力电池系统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等特点,并且在整车布置时需要考虑到电池包的位置对整车安全性能的影响,电池包的重量和形状对整车结构寿命的影响,以及电池包的散热条件等因素,很难在车辆上找到完美的安装位置。
[0003]对此,现有的部分车辆选择将电池包布置在车辆的后行李箱内,然而,受限于电池包于行李箱的布置结构,往往会使电池包占据行李箱内大量空间,不方便行李货物的搭载。此外,电池包的设置也会影响行李箱空间的美观性,不利于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下部结构,以便于在行李箱内搭载货物。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设于行李箱中的第一电池包,设于所述第一电池包顶部的保护架,以及位于所述保护架上方的行李箱盖板;
[0007]所述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与所述保护架抵接,且在后排座椅的靠背折叠后,所述行李箱盖板的顶部与所述靠背的顶部平齐。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排座椅的下方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后排座椅通过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身地板上;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车身地板之间围构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第二电池包,所述第二电池包与所述第一电池包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前端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后排座椅的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用于限制所述后排座椅向前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内连通的容纳槽;
[0011]所述第二电池包的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中形成用于安装BDU和/或BMS的安装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池包上设有第一插口,所述第一插口沿整车前后方向朝前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池包的左端和/或右端设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口沿整车左右方向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池包上设有与所述车身地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插口在整车前后方向上交错布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池包的后端设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具有沿整车上下方向布置的纵向部分,以及沿整车前后方向布置的横向部分,所述纵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
池包相连,所述横向部分与所述车身地板相连。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车身地板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包下方,并在所述凹槽中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池包或所述第二电池包电连接的充电机。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8]本技术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通过对电池包于车辆上布置结构进行优化,使后排座椅的靠背折叠后,行李箱盖板的顶部与靠背的顶部平齐,方便对货物进行搭载的同时,也利于使行李箱空间整齐美观。并且,保护架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电池包起到保护作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0019]此外,通过在后排座椅的下方布置有第二电池包,利于充分利用后排座椅下方空间,并且能够在不影响乘坐空间的前提下,提升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的总容量,进而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
[0020]通过在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凸出部,并在后排座椅上设置与凸出部配合的限位槽,能够起到防下潜作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且,凸出部上容纳槽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凸起部分的容纳,有利于充分利用后排座椅下方的空间。
[0021]另外,通过使第一插口开口朝前设置,利于实现第一电池包对行李箱内沿整车左右方向上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便于使插头等插拔件具有足够的插拔空间。通过使连接部与第二插口在整车前后方向上交错布置,利于最大程度利用后排座椅下方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空间。
[0022]通过将连接支架设置成纵向部分加横向部分的形式,能够实现第二电池包与车身地板连接的同时,利于第二电池包对后排座椅下方的沿车辆前后方向上空间的充分利用,方便更大容量的电池包的布置。
[0023]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
[0024]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的顶部与靠背的顶部平齐时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池包及第二电池包于车身地板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第一电池包;101、上凸部分;102、第一插口;
[0035]2、车身地板;201、凹槽;
[0036]3、保护架;301、横梁;302、纵梁;303、第一连接臂;304、第二连接臂;
[0037]4、安装支架;401、凸出部;4011、容纳槽;402、第三连接臂;403、第四连接臂;404、安装空间;
[0038]5、支撑座;
[0039]6、第二电池包;601、凸起部分;602、第二插口;603、连接部;
[0040]7、行李箱盖板;
[0041]8、连接支架;801、横向部分;802、纵向部分;
[0042]9、后排座椅;901、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4]以本技术描述的车身下部结构所在的车辆为例,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车辆的上下方向也即车辆的高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也即车辆的长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也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5]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行李箱中的第一电池包(1),设于所述第一电池包(1)顶部的保护架(3),以及位于所述保护架(3)上方的行李箱盖板(7);所述行李箱盖板(7)的底部与所述保护架(3)抵接,且在后排座椅(9)的靠背(901)折叠后,所述行李箱盖板(7)的顶部与所述靠背(901)的顶部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9)的下方设有安装支架(4),所述后排座椅(9)通过所述安装支架(4)设置在车身地板(2)上;所述安装支架(4)与所述车身地板(2)之间围构形成有安装空间(404),所述安装空间(404)内设有第二电池包(6),所述第二电池包(6)与所述第一电池包(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的前端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401),所述后排座椅(9)的底部设有限位槽,所述凸出部(401)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用于限制所述后排座椅(9)向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401)上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404)内连通的容纳槽(4011);所述第二电池包(6)的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4011)内的凸起部分(601),所述凸起部分(601)中形成用于安装BDU和/或BMS的安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林涛陈运涛赵朝文秦妍杨怀玉李梦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