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7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钩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顶板、车钩支撑弧形槽;支撑底座与支撑顶板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多组连接柱固定连接,支撑顶板顶部升降式设置有一组车钩支撑弧形槽,车钩支撑弧形槽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摆动轴,摆动轴外侧转动连接有U型连接架,U型连接架底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升降杆,支撑升降杆底端活动穿过开设在支撑顶板内部的通孔,置于通孔外侧的支撑升降杆端部连接有自适应升降机构,本装置可对安装后底部存在高度差的轨道车钩进行自适应性接触支撑,确保具有稳定支撑强度以及广泛的使用范围。撑强度以及广泛的使用范围。撑强度以及广泛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车钩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铁轨道车辆的单车实际装配制造过程中,或者模拟车辆在连挂时,车钩在安装完毕后,为了保证车钩连接后的稳定,需要对车钩进行一定力度的支撑,降低车钩纵向上的压力,以及防止车钩两侧发生一定的位移,现有专利授权号为:CN210588931U,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其在对安装后的车钩进行支撑时,两侧采用对称的支撑机构,采用单手控制两侧支撑组件同步移动,对安装后的车钩进行支撑,解决了现有的支撑装置单手无法控制移动对车钩进行支撑的问题,经过对该装置分析后发现,其两侧采用对称的结构,单手控制顶部的支撑座移动,然后对接触到的车钩进行支撑,但是由于轨道车辆连接用的车钩其并非是统一标准大小或者形状,特别是两端连接的车钩并非都是统一对称的,而且车钩底部形状并非都是统一的水平面或者弧形面,多数情况是,两端的车钩底部形状不同,高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若是采用上述两侧对称的支撑结构对其进行支撑,难以对高度不同的车钩进行充分接触式支撑,导致支撑稳定性低,或者发生倾斜的情况;
[0003]因此,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方案设计了一种可解决的支撑装置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顶板、车钩支撑弧形槽;支撑底座与支撑顶板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多组连接柱固定连接,支撑顶板顶部升降式设置有一组车钩支撑弧形槽,车钩支撑弧形槽用于支撑安装后的轨道车辆车钩,车钩支撑弧形槽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摆动轴,摆动轴外侧转动连接有U型连接架,U型连接架底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升降杆,通过U型连接架与摆动轴配合,可控制车钩支撑弧形槽两端进行高度摆动调节,使得在对存在高度差的安装后车钩进行支撑时,进行自适应性接触,确保对不同大小、形状车钩的安装后的稳定支撑,支撑升降杆底端活动穿过开设在支撑顶板内部的通孔,置于通孔外侧的支撑升降杆端部连接有自适应升降机构,自适应升降机构在驱动两侧支撑升降杆高度调节的同时,根据两侧支撑升降杆顶部接触物高度的不同,自适应调节两侧支撑升降杆产生高度差,确保支撑升降杆顶部的车钩支撑弧形槽两端能够与车钩进行最佳的接触支撑。
[0006]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通过在现有支撑装置的基础上,采用直齿轮、转动杆、定位键、斜齿轮、弧形斜齿条之间的配合运行,控制摆动安装在两端弧形斜齿条顶部的车钩支撑弧形槽进行自适应性摆动,实现对不同高度安装后的车钩进行稳定接触式支撑,提高本装置支撑功能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中:支撑底座10,支撑顶板11,连接柱12,车钩支撑弧形槽13,U型连接架14,支撑升降杆15,液压缸16,液压杆17,弧形滑道18,弧形齿条19,直齿轮20,转动杆21,定位键22,固定板23,斜齿轮24,弧形斜齿条25,纵向滑轨26,摆动轴27。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4]如图1

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的结构图,包括:支撑底座10、支撑顶板11、车钩支撑弧形槽13;支撑底座10与支撑顶板11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多组连接柱12固定连接,支撑顶板11顶部升降式设置有一组车钩支撑弧形槽13,车钩支撑弧形槽13用于支撑安装后的轨道车辆车钩,车钩支撑弧形槽13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摆动轴27,摆动轴27外侧转动连接有U型连接架14,U型连接架14底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升降杆15,通过U型连接架14与摆动轴27配合,可控制车钩支撑弧形槽13两端进行高度摆动调节,使得在对存在高度差的安装后车钩进行支撑时,进行自适应性接触,确保对不同大小、形状车钩的安装后的稳定支撑,支撑升降杆15底端活动穿过开设在支撑顶板11内部的通孔,置于通孔外侧的支撑升降杆15端部连接有自适应升降机构,自适应升降机构在驱动两侧支撑升降杆15高度调节的同时,根据两侧支撑升降杆15顶部接触物高度的不同,自适应调节两侧支撑升降杆15产生高度差,确保支撑升降杆15顶部的车钩支撑弧形槽13两端能够与车钩进行最佳的接触支撑。
[00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质量大于支撑顶板11质量,保持整个支撑装置下重上轻,具有充足的稳定性,车钩支撑弧形槽13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支撑车钩的形状进行更换,可使用顶部为平面,斜面等多种情形。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自适应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支撑升降杆15底端的弧形斜齿条25,弧形斜齿条25的一侧设置有与弧形斜齿条25配合滑动的纵向滑轨26,纵向滑轨26顶端固定在通孔底部对应的支撑顶板11底部上,弧形斜齿条25远离纵向滑轨26的一侧啮合式连接有斜齿轮24,两侧斜齿轮24中部共同安装有一组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两端活动穿过有固定在支撑顶板11两侧侧壁上的固定板23,转动杆21与固定板23之间活动连接,同时可进行横向位置移动,由于斜齿轮24与弧形斜齿条25采用斜齿啮合连接,通过设置斜齿轮24斜齿齿长大于弧形斜齿条25的齿长,在斜齿轮24旋转驱动弧形斜齿条25沿着纵向滑轨26内部升降至一定高度后,弧形斜齿条25顶端受到不同高度物体的阻力,此时先受到阻力的弧形斜齿条25停止移动,未受到阻力的弧形斜齿条25继续移动,若想上述移动能够实现,此时斜齿轮24与弧形斜齿条25之间需要发生横向移动,横向移动的距离等于两组
弧形斜齿条25顶端停止后的高度差,即通过上述运行结构便可自适应对不同高度差的车钩进行稳定充分支撑;
[0017]转动杆21中部套装有直齿轮20,直齿轮20内侧对应的转动杆21上安装有定位键22,直齿轮20顶部啮合有弧形齿条19,通过定位键22的限制作用,在弧形齿条19驱动直齿轮20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杆21转动,同时转动杆21的横向移动不影响直齿轮20与弧形齿条19之间的正常啮合驱动,所述弧形齿条19的一端连接有液压杆17,液压杆17端部连接有液压缸16,液压缸16顶部通过支架安装在连接柱12上,即启动液压缸16驱动液压杆17伸缩,然后带动弧形齿条19移动,控制直齿轮20旋转,进而驱动转动杆21转动,然后带动两侧的斜齿轮24转动,进而通过斜齿轮24与弧形斜齿条25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0)、支撑顶板(11)、车钩支撑弧形槽(13);支撑底座(10)与支撑顶板(11)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通过多组连接柱(1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板(11)顶部升降式设置有一组车钩支撑弧形槽(13),所述车钩支撑弧形槽(13)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摆动轴(27),摆动轴(27)外侧转动连接有U型连接架(14),U型连接架(14)底部连接有竖直的支撑升降杆(15),所述支撑升降杆(15)底端活动穿过开设在支撑顶板(11)内部的通孔,置于通孔外侧的支撑升降杆(15)端部连接有自适应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0)质量大于支撑顶板(11)质量,保持整个支撑装置下重上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车钩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支撑升降杆(15)底端的弧形斜齿条(25),弧形斜齿条(25)的一侧设置有与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单娜张勃段增刚张锋周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复兴地铁设备维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