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208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其包括,鞍座,设置于鞍座上的筒体,设置于筒体前后两端的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开设于筒体上的排出孔,设置于筒体外表面的收集槽,收集槽与排出孔相连通,设置于筒体内的换热芯体,设置于换热芯体前后两端的第一导流叶轮和第二导流叶轮,设置于第一封头上的第一进口管,设置于第二封头上的第二进口管,设置于收集槽上的第一出口管,以及设置于第一封头上的第二出口管,其中换热芯体由芯体支架和盘管构成,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内设置换热芯体,简化整体结构,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热能的高效利用已势在必行,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换热技术,以最小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换热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作为换热技术的载体,换热器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领域,但是传统的换热器已无法满足节能环保的时代要求,开发强化传热技术迫在眉睫。强化传热技术包括外加作用力下的主动技术和无需借助外力的被动技术,其中,以施加机械搅动、电磁场为主的主动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还不成熟,而以改变管程、壳程结构为主的被动技术,仅仅通过增加换热面积、设置流体扰动等方式来改善传热性能,无法从根本上大幅度提高换热效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换热装置的局限性来提高其换热效率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其包括,鞍座,设置于鞍座上的筒体,设置于筒体前后两端的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开设于筒体上的排出孔,设置于筒体外表面的收集槽,收集槽与排出孔相连通,设置于筒体内的换热芯体,设置于换热芯体前后两端的第一导流叶轮和第二导流叶轮,设置于第一封头上的第一进口管,设置于第二封头上的第二进口管,设置于收集槽上的第一出口管,以及设置于第一封头上的第二出口管,其中换热芯体由芯体支架和盘管构成,提高换热效率。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芯体支架包括设置于筒体内的中心管,设置于中心管上的肋板,肋板上开设有圆孔,固定盘管,以及开设于中心管上的导流孔,直接通过肋板上的圆孔对盘管进行支撑固定,简化了整体的结构,使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占地面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肋板在周向上至少布置3块,肋板的厚度为2~5mm,肋板在轴向上至少布置1块,其可呈规律性或非规律性分布,使得轴向上的相邻的肋板可以安装在同一直线上,或者相互错开排列,使得筒体内的冷流体能够充分和盘管内的热流体进行换热。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盘管为圆管或椭圆管,从肋板的最外层圆孔依次穿过相邻肋板,由外向内缠绕,盘管的内端与中心管上的导流孔相连通,盘管的外端与筒体上的排出孔相连通,使得盘管自身存在自由的弯曲段,消除由温
差带来的热应力,其热膨胀部分可由盘管自行补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盘管的直径为6~25mm,肋板上相邻层的圆孔上下边缘间隔为2~5mm,盘管之间的距离为2~10mm,以便于承受较大的压力。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导流叶轮和第二导流叶轮的厚度为2~5mm,夹角θ为0~30
°
,第一导流叶轮和第二导流叶轮的至少布置3个,使得壳程流体以旋流的方式向前流动,提高壳程内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盘管内外冷热流体的热量交换。
[0011]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
[0012]1、盘管内流体变向流动产生的涡流和二次流会加剧流体的掺混,从而减小管内流体温差,避免受热不均;
[0013]2、通过在换热芯体上安装第一导流叶轮和第二导流叶轮,与中心管上的肋板相配合,使得壳程流体以旋流的方式向前流动,提高壳程内冷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盘管内外冷热流体的热量交换;
[0014]3、流体在频繁地变向运动过程中会对管程和壳程的壁面进行冲刷,同时流体的速度脉动会降低流体在壁面上的附着,以减少结垢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自清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6]图1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换热芯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芯体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波纹型肋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阶梯型肋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盘管缠绕示意图。
[0023]图8为新型盘管换热装置的导流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第一封头;2、第一进口管;3、第二出口管;4、第一导流叶轮;5、筒体;6、第二导流叶轮;7、第二封头;8、换热芯体;9、第二进口管;10、收集槽;11、第一出口管;12、鞍座;13、芯体支架;14、盘管;15、中心管;16、肋板;17、导流孔;18、排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说明。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
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地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盘管14换热装置。
[0030]具体的,鞍座12,设置于鞍座12上的筒体5,设置于筒体5前后两端的第一封头1和第二封头7,开设于筒体5上的排出孔18,设置于筒体5外表面的收集槽10,收集槽10与排出孔18相连通,设置于筒体5内的换热芯体8,设置于换热芯体8前后两端的第一导流叶轮4和第二导流叶轮6,设置于第一封头1上的第一进口管2,设置于第二封头7上的第二进口管9,设置于收集槽10上的第一出口管11,以及设置于第一封头1上的第二出口管3,其中换热芯体8由芯体支架13和盘管14构成,提高换热效率。
[0031]本装置以鞍座12作为安装的基础,鞍座12上固定安装有筒体5,筒体5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封头1和第二封头7,以密封筒体5的前后两端,筒体5上开设有排出孔18,以便于盘管14内的流体通过排出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盘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鞍座(12),设置于鞍座(12)上的筒体(5),设置于筒体(5)前后两端的第一封头(1)和第二封头(7),开设于筒体(5)上的排出孔(18),设置于筒体(5)外表面的收集槽(10),收集槽(10)与排出孔(18)相连通,设置于筒体(5)内的换热芯体(8),设置于换热芯体(8)前后两端的第一导流叶轮(4)和第二导流叶轮(6),设置于第一封头(1)上的第一进口管(2),设置于第二封头(7)上的第二进口管(9),设置于收集槽(10)上的第一出口管(11),以及设置于第一封头(1)上的第二出口管(3),其中换热芯体(8)由芯体支架(13)和盘管(14)构成,提高换热效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盘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芯体支架(13)包括设置于筒体(5)内的中心管(15),设置于中心管(15)上的肋板(16),肋板(16)上开设有圆孔,固定盘管,以及开设于中心管(15)上的导流孔(1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镇黄鑫秦浩然刘麟凌祥柳林李京潘海军赵玉杰孙泽季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