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转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88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转体组件,其包括中间支撑部;在中间支撑部两侧设置有转体驱动部;中间支撑部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转体驱动部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端部底部;中间支撑部自转设置;转体驱动部升降设置,转体驱动部带动转体桥梁绕中间支撑部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转体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转体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某些连续梁在墩区段上跨高速,转体连续梁两端接双线简支梁,原设计采用旁位支架现浇+转体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梁体施工时平行于公路,位于高速公路运营安全距离外,转体过程中对高速公路进行临时封闭,整个过程约12小时,转体后合龙段施工预计为30天,严重影响工作期限。现有双转体梁方案,需要两端及中间存在大间隔,需要填充间隔,从而减少振动。如何改善现有转体方案,减少转体间隙,减少周转作业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桥梁转体组件、系统及方法;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桥梁转体组件,包括中间支撑部;在中间支撑部两侧设置有转体驱动部;中间支撑部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转体驱动部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端部底部;
[0006]中间支撑部自转设置;
[0007]转体驱动部升降设置,转体驱动部带动转体桥梁绕中间支撑部转动。
[0008]一种桥梁转体系统, 系统包括两端的待合龙桥以及设置在两待合龙桥之间的转体桥梁A及转体桥梁B;在待合龙桥与转体桥梁A之间及在待合龙桥与转体桥梁B之间分别设置有合龙间隙;在转体桥梁A与转体桥梁B之间设置有转体预留间隙;在转体桥梁A和/或转体桥梁B下方。
[0009]一种桥梁转体方法,借助于桥梁转体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将转体桥梁A及转体桥梁B分别架设至中间支撑部上,转体驱动部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A及转体桥梁B的端部底部,等待转体;
[0011]步骤二,转体桥梁A及转体桥梁B在高度方向上,高低错位设置且均高于待合龙桥所在高度位置,设定转体桥梁A的上升位置低于转体桥梁B的上升位置;转体驱动部带动转体桥梁A转体到终止转体位置处的上升位置;
[0012]步骤三,转体桥梁A从上升位置下降到终止位置,落架到对应的中间辅助支撑桥墩及主桥墩组件上;
[0013]步骤四,转体桥梁B,从起始位置经过上升位置到终止位置;
[0014]步骤五,拆除中间支撑部和/或转体驱动部。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本技术时,实现了两端的待合龙桥,通过转体桥梁A,转体桥梁B实现了转体合拢,其合龙间隙与转体预留间隙小,施工安全,降低误差,通过中间支撑部,转体驱动部进行一托转升降,一驱动旋转,为了实现中间转体支撑与升降,实现转体梁落架到中间辅助支撑桥墩,主桥墩组件之上。中间底架支撑部实现固定支撑,中间升降部实现升降托载,中间转体部实现旋转Z轴限制,中间下磁力部,中间上活动座,中间上磁力部,中间上托座,中间限位侧挡部实现了磁悬浮支撑,中间辅助升降柱,中间辅助接触球实现对转体梁的重量分担,带镂空导流部,围堰部实现水流的冲击,升降转体支撑部实现了转体旋转驱动,驱动下磁力部,驱动上磁力部没有限制,从而方便多个或一个下磁力部对上磁力部的接力承接,侧连接部,驱动上托座实现了连接,从动扇形齿轮架,转体导向槽,主驱动齿轮部,主驱动升降部,主托载架,主支撑轮,实现了齿轮啮合实现缓慢转体。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不限于此描述,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了更佳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转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现有转盘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转体原理俯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转体原理侧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转体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转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中间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转体驱动部的结构参考示意图。
[0026]其中:1、待合龙桥;2、转体桥梁A;3、转体桥梁B;5、合龙间隙;4、转体预留间隙;6、中间支撑部;7、转体驱动部;8、中间辅助支撑桥墩;9、主桥墩组件;10、中间底架支撑部;11、中间升降部;12、中间转体部;13、中间下磁力部;14、中间上活动座;15、中间上磁力部;16、中间上托座;17、中间限位侧挡部;18、中间辅助升降柱;19、中间辅助接触球;20、带镂空导流部;21、围堰部;22、升降转体支撑部;23、驱动下磁力部;24、驱动上磁力部;25、侧连接部;26、驱动上托座;27、从动扇形齿轮架;28、转体导向槽;29、主驱动齿轮部;30、主驱动升降部;31、主托载架;32、主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

8所示,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桥梁转体组件,包括中间支撑部6;在中间支撑部6两侧设置有转体驱动部7;中间支撑部6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转体驱动部7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端部底部;本技术通过撑、转、升降实现转体间隙的缩减。本技术通过支持部为支点,实现定位,本技术通过驱动部实现了驱动转体桥梁,从而实现定位与驱动相分离,通过多或一驱动方式,实现了更好的转体,附图中不清晰的文字,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中间支撑部6自转设置,其仅仅实现支撑作用;转体驱动部7升降设置,可以是液压或螺杆升降,转体驱动部7带动转体桥梁绕中间支撑部6转动,从而实现一托一转实现旋转。
[0029]在转体驱动部7与中间支撑部6之间设置有中间辅助支撑桥墩8,在转体驱动部7外侧设置有主桥墩组件9。其在托载下降后的梁体,然后,拆去转体驱动部与中间支持部。
[0030]作为提交介绍,中间支撑部6包括中间底架支撑部10,其可以是预制、拼装或现场浇筑等方式实现;
[0031]在中间底架支撑部10上设置有中间升降部11,其可以是丝杆组件、液压缸或螺杆组件等;在中间升降部11上设置有中间转体部12,其可以是压力轴承、聚四氟乙烯或石墨填充等常规结构;中间转体部12包括固定设置在中间升降部11上的中间下磁力部13及设置在中间下磁力部13上方的中间上活动座14;在中间上活动座14底部设置有与中间下磁力部13相对应的中间上磁力部15,上下磁力部优选为配套的回转体形,例如圆台及圆凹槽或其他结构,其巧妙利用磁悬浮原理,从而减少上下磁力部之间的摩擦力;在中间上活动座14上部设置有中间上托座16,用于托载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其可以与转体梁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旋转托载;在中间上活动座14边缘处设置有中间限位侧挡部17,罩在中间下磁力部13外侧,磁力部可以是旋转托座;中间上磁力部15具有中心柱,在中间下磁力部13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用于与中心柱配套,实现旋转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转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支撑部(6);在中间支撑部(6)两侧设置有转体驱动部(7);中间支撑部(6)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转体驱动部(7)用于托载对应的转体桥梁的端部底部;中间支撑部(6)自转设置;中间支撑部(6)包括中间底架支撑部(10);在中间底架支撑部(10)上设置有中间升降部(11);在中间升降部(11)上设置有中间转体部(12);中间转体部(12)包括固定设置在中间升降部(11)上的中间下磁力部(13)及设置在中间下磁力部(13)上方的中间上活动座(14);在中间上活动座(14)底部设置有与中间下磁力部(13)相对应的中间上磁力部(15);在中间上活动座(14)上部设置有中间上托座(16),用于托载转体桥梁的中部底部;在中间上活动座(14)边缘处设置有中间限位侧挡部(17),罩在中间下磁力部(13)外侧;中间上磁力部(15)具有中心柱,在中间下磁力部(13)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用于与中心柱配套;在中间底架支撑部(10)侧部设置有中间辅助升降柱(18),在中间辅助升降柱(18)上顶部设置有用于滚动接触转体桥梁底部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百全黄波刘强陶永博杨科张庆杨晓博张冬雷正平史江涛柯政王娟李杰王卫健陈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