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83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应急抢险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包括支架、行走轮、控制阀块、油箱、液压泵,控制阀块包括回油管路、至少一组用于外接大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一接头组和多组用于外接小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二接头组,第一接头组包括第一供油接头、第一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第二接头组包括第二供油接头和第二回油接头,控制阀块使液压油选择性地供给到大功率液压设备或者小功率液压设备,第一回油接头、第二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均通过回油管路与油箱连接。通过在控制阀块上集成第一泄油接头,从而将大功率液压设备内泄的液压油通过控制阀块排到油箱,维持大功率液压设备的正常工作,还能减少管路的连接,使用更方便。使用更方便。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抢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

技术介绍

[0002]在应急抢险救援中,特别是排涝应急这一方面,救援地势复杂,深坑等积水深度较大的场所,由于涉水深度较大,因此救援设备无法到达坑底进行排水作业。为此需要能够外接水泵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小型液压动力站因其体积小,机动性强,适用于多种应急场景。作业时将动力站固定在深坑顶部周围等未大量积水的位置,水泵则放置到深水中进行排水,水泵和动力站之间依靠液压管路控制,这种方式只有水泵需要涉水作业,动力站则设置在排涝场地附近,降低排涝应急的难度。对于积水较多且需要快速排涝的场所,需要增加水泵的数量,但是有的应急场所空间狭小,难以放置多个水泵,只能增大水泵的功率,这样就需要增大动力站的液压压力,相应地就需要增大液压油泵的输出功率和发动机功率,而小型的液压动力站无法提供所需的动力。
[0003]中国文献CN202111014480.3提出一种排涝机器人液压系统,通过两路液压管路的合流和分流能够分别驱动大功率外接液压设备和小功率外接液压设备,能够解决小型液压动力站无法驱动大功率水泵的问题。但是该液压系统未针对大功率水泵设置泄油管路,由于大功率水泵内泄的油量较大,若没有设置泄油管将内泄的液压油排到油箱将会影响液压设备工作,只能通过外接泄油管路与油箱连接将泄油管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这就需要在动力站增设合流管、过渡接头和液压胶管等回油管连接装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以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排涝机器人的液压系统驱动大功率液压设备时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下方的行走轮、设置在支架上的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包括控制阀块、油箱、液压泵,液压泵与油箱连接用于将液压油供给到控制阀块,控制阀块包括回油管路、至少一组用于外接大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一接头组和多组用于外接小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二接头组,且第一接头组的数量比第二接头组的数量少,第一接头组包括第一供油接头、第一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第二接头组包括第二供油接头和第二回油接头,控制阀块使液压油选择性地供给到与第一供油接头连接的大功率液压设备或者与第二供油接头连接的小功率液压设备,第一回油接头、第二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均与回油管路连接,控制阀块的回油管路向外延伸与油箱连接,从而外接的大功率液压设备和小功率液压设备均通过回油管路回油或者泄油。
[0006]本技术通过在控制阀块上集成第一泄油接头,从而将大功率液压设备内泄的液压油通过控制阀块排到油箱,维持大功率液压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第一泄油接头是集
成在控制阀块上的,通过控制阀块的回油管路将大功率液压设备的内泄液压油排到油箱,从而减少管路的连接,使用更方便。
[0007]进一步,所述控制阀块还包括第一供油管路、第二供油管路、合流供油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合流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供油管路上,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供油管路上,合流电磁阀用于控制合流供油管路的液压油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供油接头或者油箱,液压泵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供油管路向控制阀块外延伸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二供油管路向控制阀块外延伸与第二出口连接,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泵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供给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08]所述第一接头组为一组,所述第二接头组为两组,第一接头组包括一个第一供油接头、一个第一回油接头和一个第一泄油接头,每一第二接头组包括一个第二供油接头和一个第二回油接头,第一供油接头设置在合流供油管路上,两个第二供油接头分别设置在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上;
[0009]第一电磁阀具有两个状态,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磁阀的出口根据合流电磁阀的状态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供油接头或者油箱,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一供油管路上的第二供油接头连接;
[0010]第二电磁阀具有两个状态,第二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电磁阀的出口根据合流电磁阀的状态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供油接头或者油箱,第二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电磁阀的出口与第二供油管路上的第二供油接头连接。
[0011]合流电磁阀具有两个状态,合流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且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合流的液压油经合流电磁阀直接回油箱;合流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合流的出口与第一供油接头连接。
[0012]当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处于第一状态时,液压泵的两个出口供应的液压油合流供给到大功率液压设备,再通过第一回油接头以及第一泄油接头连接的回油管路回流到油箱,利用现有控制阀块的回油管路,能够满足大功率液压设备的回油和泄油需求,避免降低大功率液压设备输出的功率。
[0013]进一步,所述控制阀块还包括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一电磁阀的进油口并联设置,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与第二电磁阀的进油口并联设置,从而保证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压力按照设定值稳定输出。
[0014]将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分别设置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进油口处,从而减小液压装置启动时压力不稳定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冲击造成的影响,避免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损坏。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溢流阀进油口还并联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溢流阀进油口还并联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从而实时检测液压泵输出的压力,并根据需要调整。
[0016]在溢流阀的进油口处设置压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液压装置的溢流压力,避免因为溢流阀故障导致的液压装置压力异常。
[0017]进一步,所述控制阀块还包括合流测试接头,所述合流测试接头与第一供油接头并联,用于检测第一供油接头的压力。
[0018]由于第一供油接头进油端的液压油是两条液压管路合流而成,因此液压油压力不
稳定,有可能因为第一电磁阀或者第二电磁故障影响合流的液压油,设置合流测试接头即可监测合流的液压油压力,及时排查液压装置的故障。
[0019]进一步,还包括回油滤芯,回油滤芯设有旁通阀,回油管路上还配置呼吸阀。
[0020]回油滤芯设置旁通阀,确保滤芯堵塞时旁通流量,使液压装置正常工作。
[0021]进一步,所述大功率液压设备是8寸水泵,所述小功率液压设备是4寸水泵。
[0022]进一步,所述行走轮是人力驱动。
[0023]设置人力驱动行走轮,避免行走轮抢占液压油而影响水泵的输出功率。
[002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可以外接大功率液压设备和小功率液压设备,由于小功率液压设备的内泄量较少,因此小功率液压设备内泄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回油接头连接的回油管路即可回流到油箱,而大功率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下方的行走轮、设置在支架上的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包括控制阀块、油箱、液压泵,液压泵与油箱连接用于将液压油供给到控制阀块,控制阀块包括回油管路、至少一组用于外接大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一接头组和多组用于外接小功率液压设备的第二接头组,且第一接头组的数量比第二接头组的数量少,第一接头组包括第一供油接头、第一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第二接头组包括第二供油接头和第二回油接头,控制阀块使液压油选择性地供给到与第一供油接头连接的大功率液压设备或者与第二供油接头连接的小功率液压设备,第一回油接头、第二回油接头和第一泄油接头均与回油管路连接,控制阀块的回油管路向外延伸与油箱连接,从而外接的大功率液压设备和小功率液压设备均通过回油管路回油或者泄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排涝作业的小型液压动力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块还包括第一供油管路、第二供油管路、合流供油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合流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供油管路上,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供油管路上,合流电磁阀用于控制合流供油管路的液压油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供油接头或者油箱,液压泵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供油管路向控制阀块外延伸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二供油管路向控制阀块外延伸与第二出口连接,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泵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供给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接头组为一组,所述第二接头组为两组,第一接头组包括一个第一供油接头、一个第一回油接头和一个第一泄油接头,每一第二接头组包括一个第二供油接头和一个第二回油接头,第一供油接头设置在合流供油管路上,两个第二供油接头分别设置在第一供油管路和第二供油管路上;第一电磁阀具有两个状态,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电磁阀的出口根据合流电磁阀的状态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供油接头或者直接回油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昆平康森炜康丽花康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鲲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