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移位寄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56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移位寄存器,该装置包含多条栅极线,以及多级移位寄存单元以分别驱动相对应的栅极线。每一个移位寄存单元包含第一和一第二电路。第一电路设于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一侧,包含脉冲产生电路和具有第一沟道宽长比的第一晶体管。脉冲产生电路可依据节点的电位来产生驱动信号,而第一晶体管可维持节点的电位。第二电路设于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二侧,包含具有第二沟道宽长比的第二晶体管,可从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二侧来维持驱动信号的电位。第一沟道宽长比的值小于该第二沟道宽长比的值,且第一电路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路的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信号输入侧的电路布局空间,进而缩减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以达到微型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 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低辐射、体积小及低耗能等 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CRT), 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平面电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产品上。传统液晶显示器的运行方式是利用外 部驱动芯片来驱动面板上的像素以显示图像,但为了减少元件数目并降低制 造成本,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将驱动电路结构直接制作于显示面板上,例如将 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整合于液晶面板(gate on array, GOA)的 技术。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液晶显 示装置100使用GOA技术来制作,包含一显示区180和一非显示区190。 非显示区190内设有一移位寄存器(shift register) 110、 一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 130、 一时钟脉冲产生器140和一电源产生器150,可驱动显示区180 内的像素(未显示)以显示图像。请参考图2,图2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简化方框示意图。图2仅显示 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部分结构,包含设置于显示区180内的多条栅极线 GL(1) GL(N),以及设置于非显示区190内的移位寄存器110、时钟脉冲产 生器140和电源产生器150。时钟脉冲产生器140可提供移位寄存器110运 行所需的起始脉冲信号VST和时钟脉冲信号CLKl CLKm,而电源产生器 150可提供移位寄存器IIO运行所需的操作电压VSS。移位寄存器110包含 有多级串接的移位寄存单元SR (1) SR (N),其输出端分别耦接于相对 应栅极线GL(1) GL(N)的第一端L (1) L (N),且分别包含脉冲产生电路PG (1) PG (N)和低阶稳定器(low level stabilizer) LLS (1) LLS (N)。因此,依据时钟脉冲信号CLK1 CLKN和起始脉冲信号VST,移位寄存器110可分别通过移位寄存单元SR (1) SR (N)依序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S(1) GS(N)至相对应的栅极线GL(1) GL(N)。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的多级移位寄存单元SR (1) SR (N)中一第n级移位寄存单元SR(n)的示意图(n为介于l和N之间的整数)。移位寄存单元SR (n)包含一脉冲产生电路PG (n)和一低阶稳定电路LLS (n)。移位寄存单元SR (n)的输入端耦接于前一级移位寄存单元SR (n-l)的输出端,而移位寄存单元SR (n)的输出端耦接于栅极线GL(n)的第一端L(n)。脉冲产生电路PG (n)包含晶体管开关T1、 T2、 T9和T10,可依据前 一级移位寄存单元SR (n-l)传来的栅极驱动信号GS(n-l)和时钟脉冲信号 CLKn来产生栅极驱动信号GS(n)。低阶稳定电路LLS (n)包含晶体管开关 T3、 T4和T11 T14。晶体管开关T11 T14形成一下拉控制电路11,可依 据时钟脉冲信号CLKn和端点Q (n)的电位来输出控制信号至晶体管开关 T3和T4的栅极,使得晶体管开关T3能依据其栅极的电位来控制端点Q (n) 和电压源VSS之间的信号导通路径,而晶体管开关T4能依据其栅极的电位 来控制栅极线GL(n)第一端L(n)和低电压VSS之间的信号导通路径。如图l所示,现有技术移位寄存单元SR (n)的脉冲产生电路PG (n) 和低阶稳定电路LLS (n)在非显示区190内的设置位置在显示区180的同 一侧。在移位寄存单元SR(n)的输出周期内,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通过脉冲产生电路PG (n)由栅极线GL(n)的第一端L(n)输入栅极驱动信号 GS(n);在移位寄存单元SRL (n)的输出周期外的其它时间内,现有技术的 液晶显示装置100通过低阶稳定电路LLS (n)的晶体管开关T3和T4在栅 极线GL(n)的第一端L(n)提供单向稳压。栅极线GL(n)第一端L(n)的稳压通 过导通晶体管开关T3以将端点Q (n)拉至低电位VSS,进而关闭晶体管开 关T2,确保在非输出周期时栅极线GL(n)第一端L(n)的电位不会被时钟脉冲 信号CLKn所影响;同时,通过导通晶体管开关T4以将栅极线GL(n)第一端 的L(n)拉至低电位VSS,也即从信号输入侧来将栅极驱动信号GS(n)维持在 低电位。在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中, 一般会依据对驱动能力的要求来决定晶体管开关的沟道宽长比(channel width/length ratio)。晶体管开关的沟道宽长 比越大,其驱动能力越强,但体积也会随的增加。由于下拉控制电路11是 用来提供晶体管开关T3的控制信号,不需要很大的驱动能力,因此一般会 使用小沟道宽长比的晶体管开关T11 T14,并不会占据太大电路空间。因 此,若要进行液晶显示器的微型化或缩减边框, 一般仅会考虑晶体管开关 T1 T4的沟道宽长比W/I^ W/L4对面板面积的主要影响。在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脉冲产生电路PG (n)通过晶体管 开关Tl来接收输入信号,而通过晶体管开关T2来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S(n) 以驱动栅极线GL (n),因此晶体管开关T2对驱动能力的要求远高于晶体 管开关T1。低阶稳定电路LLS (n)通过晶体管开关T3来维持端点Q (n) 的电位,而通过晶体管开关T4来维持整体输出的电位,因此晶体管开关T4 对驱动能力的要求远高于晶体管开关T3。在一般设计中,W/L,的值约为300, W/L2的值约为2000, W/L3的值约为40,而W/L4的值约为300。如图1所示,无论是否设置驱动电路,在液晶显示装置位于显示区周围 的非显示区内皆需包含闲置空间。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IOO采用单向驱 动和单向稳压的架构,将移位寄存单元SR (n)的脉冲产生电路PG (n)和 低阶稳定电路LLS (n)皆设置于非显示区190内位于显示区180同一侧的 闲置空间内。由于晶体管开关T1 T4需要足够的电路布局空间,因此无法 有效地縮减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边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以改善 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区域, 其上设有多条互相平行的栅极线; 一非显示区域,包含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 区域,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两对向侧; 一移位寄存 器,包含多级串接的移位寄存单元,其中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单元中的一移位 寄存单元用来驱动所述多条栅极线中一相对应的栅极线。该移位寄存单元包 含一第一电路,设于该第一区域内且包含一脉冲产生电路,用来依据一输入信号产生一驱动信号,该脉冲产生电路包含一输入端,用来接收该输入信号; 一输出端,耦接于该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一端,用来输出该驱动信号;及一节 点; 一具有第一沟道宽长比的第一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节点; 一第二端,用来接收一第一电压;及一控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向稳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 一显示区域,其上设有多条互相平行的栅极线; 一非显示区域,包含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分别位于该显示区域的两对向侧; 一移位寄存器,包含多级串接的移位寄存单 元,其中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单元中的一移位寄存单元用来驱动所述多条栅极线中一相对应的栅极线,且包含: 一第一电路,设于该第一区域内且包含: 一脉冲产生电路,用来依据一输入信号产生一驱动信号,该脉冲产生电路包含:一输入端,用来接收该输 入信号;一输出端,耦接于该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一端,用来输出该驱动信号;及一节点; 一具有第一沟道宽长比的第一晶体管,用来依据一第一控制信号维持该节点的电位,该第一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节点;一第二端,用来接收一第一电压;及一控制 端,用来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及 一第二电路,设于该第二区域内且包含: 一具有第二沟道宽长比的第二晶体管,用来依据一第二控制信号维持该相对应栅极线第二端的电位,该第二晶体管包含: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相对应栅极线的第二端;一第二端,用 来接收一第二电压;及一控制端,用来接收该第二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一沟道宽长比的值小于该第二沟道宽长比的值,且该第一电路的面积大于该第二电路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一遂陈建良蔡明谚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