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38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传动杆、绞龙叶片、伺服电机,所述传动杆底部与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顶部转动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所述绞龙叶片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且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传动杆、绞龙叶片以及伺服电机,可以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减水剂在被搅拌时,可在反应釜本体内部上下循环流动,避免减水剂分层,通过设置承载环、支撑座以及缓冲组件,使得反应釜在工作时,其产生的抖动被吸收,避免反应釜底部受到磨损,使得反应釜使用寿命更长。应釜使用寿命更长。应釜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水剂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减水剂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0003]在减水剂的制备过程中,也会用到反应釜对减水剂进行搅拌反应,为了一次性生产大量的减水剂,釜体越做越大,越做越高,减水剂生产时,反应釜内部会出现分层状况,另外反应釜大多都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在工作时,反应釜上的电机转动时会使反应釜产生一定的抖动,从而导致反应釜的底部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为了一次性生产大量的减水剂,釜体越做越大,越做越高,减水剂生产时,反应釜内部会出现分层状况,另外反应釜大多都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在工作时,反应釜上的电机转动时会使反应釜产生一定的抖动,从而导致反应釜的底部磨损严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减水剂反应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传动杆、绞龙叶片、伺服电机,所述传动杆底部与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顶部转动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所述绞龙叶片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且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承载环、支撑座、缓冲组件,所述承载环固定套设在所述反应釜侧壁上,所述支撑座数量设为多个,其设置在所述承载环下方,所述缓冲组件沿所述反应釜本体对称设置,其位于所述承载环以及所述支撑座之间。
[0006]优选的,所述绞龙叶片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
[0007]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杆、第一缓冲弹簧以及沿所述滑杆对称设置的滑动套筒、第一缓冲杆、第二缓冲杆、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动套筒被所述滑杆移动贯穿,且所述滑动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顶部与所述承载环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底部与所述滑动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杆顶部与所述承载环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缓冲杆底部移动贯穿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缓冲杆上,且其顶部与所述承载环固定连接,其底部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
[0009]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加热仓,且所述加热仓内设有多个电加热管。
[0010]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固定连通有加料斗,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传动杆、绞龙叶片以及伺服电机,可以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减水剂在被搅拌时,可在反应釜本体内部上下循环流动,避免减水剂分层。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承载环、支撑座以及缓冲组件,使得反应釜在工作时,其产生的抖动被吸收,避免反应釜底部受到磨损,使得反应釜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减水剂反应釜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反应釜本体;2、传动杆;3、绞龙叶片;4、伺服电机;5、承载环;6、支撑座;7、缓冲组件;701、滑杆;702、第一缓冲弹簧;703、滑动套筒;704、第一缓冲杆;705、第二缓冲杆;706、第二缓冲弹簧;8、连接杆;9、搅拌杆;10、承载板;11、加热仓;12、电加热管;13、加料斗;14、下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传动杆2、绞龙叶片3、伺服电机4,传动杆2底部与反应釜本体1底部转动连接,传动杆2顶部转动贯穿反应釜本体1顶部,绞龙叶片3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部,其固定套设在传动杆2上,伺服电机4固定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顶部,且传动杆2通过伺服电机4驱动;承载环5、支撑座6、缓冲组件7,承载环5固定套设在反应釜侧壁上,支撑座6数量设为多个,其设置在承载环5下方,缓冲组件7沿反应釜本体1对称设置,其位于承载环5以及支撑座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减水剂在反应釜本体1内部时,伺服电机4带动传动杆2转动,使得传动杆2带动绞龙叶片3对减水剂进行搅拌(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绞龙叶片3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另外绞龙叶片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8,连接杆8端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9,绞龙叶片3转动时带动连接杆8与搅拌杆9运动,从而对减水剂进行深度搅拌),在此过程中,绞龙叶片3会带动
反应釜本体1底部的减水剂向上运动,减水剂运动到反应釜本体1顶部时,会从绞龙叶片3两侧流下,再次到达反应釜本体1底部,从而在被搅拌的同时上下循环流动,不会分层,另外本装置通过设置承载环5、支撑座6以及缓冲组件7,使得反应釜在工作时,其产生的抖动被吸收,避免反应釜底部受到磨损,使得反应釜使用寿命更长。
[0024]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7包括滑杆701、第一缓冲弹簧702以及沿滑杆701对称设置的滑动套筒703、第一缓冲杆704、第二缓冲杆705、第二缓冲弹簧706,滑杆701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6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弹簧702套设在滑杆701上,滑动套筒703被滑杆701移动贯穿,且滑动套筒703分别与第一缓冲弹簧702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杆704顶部与承载环5底部转动连接,第一缓冲杆704底部与滑动套筒703转动连接,第二缓冲杆705顶部与承载环5底部固定连接,且第二缓冲杆705底部移动贯穿支撑座6,第二缓冲弹簧706套设在第二缓冲杆705上,且其顶部与承载环5固定连接,其底部与支撑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1)、传动杆(2)、绞龙叶片(3)、伺服电机(4),所述传动杆(2)底部与所述反应釜本体(1)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2)顶部转动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部,所述绞龙叶片(3)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内部,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传动杆(2)上,所述伺服电机(4)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部,且所述传动杆(2)通过所述伺服电机(4)驱动;承载环(5)、支撑座(6)、缓冲组件(7),所述承载环(5)固定套设在所述反应釜侧壁上,所述支撑座(6)数量设为多个,其设置在所述承载环(5)下方,所述缓冲组件(7)沿所述反应釜本体(1)对称设置,其位于所述承载环(5)以及所述支撑座(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叶片(3)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端部转动连接有搅拌杆(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水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滑杆(701)、第一缓冲弹簧(702)以及沿所述滑杆(701)对称设置的滑动套筒(703)、第一缓冲杆(704)、第二缓冲杆(705)、第二缓冲弹簧(70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周玉蔡伟宋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友西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