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隔离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67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箱隔离阀,包括外壳、通气阀组件、及排气阀组件。通过设置外壳、通气阀组件、及排气阀组件,将电磁阀与通气阀进行一体的设计,并将排气阀与通气阀做垂直安装设计,从而提高了整个油箱隔离阀的集成度,让油箱隔离阀内部结构避免独立安装,使其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减小产品的体积,同时减少生产该油箱隔离阀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置两段式开启的电磁阀,可以使平衡碳罐与油箱间的压力的趋势放缓,能够有效减小瞬时压力冲击,确保系统压力平稳变化,同时对电磁力的需求较小,从而可以使电磁阀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使电磁阀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使电磁阀的结构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箱隔离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隔离阀,属于隔离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尾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现颁布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中针对车辆允许对大气排放的约束越发严格,但也推动了汽车油电混动技术的急速发展。目前来说混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混合动力REEV)经过几年的技术累积,慢慢成为了目前社会大众们最能接受的车型,混动车型不仅具有很好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进行发动机工作和电池工作状态的切换使用。
[0003]在传统燃油汽车的蒸发排放管理系统中,燃油蒸汽通过油箱排气阀(GVV),排放到碳罐。碳罐含有活性炭,具有吸附燃油蒸汽的功能。当发动机启动后,新鲜空气被吸入碳罐,和活性炭吸附的燃油蒸汽一起被送往发动机参与燃烧。但是在混合动力车型(PHEV)中,存在长期使用电动驱动的模式行驶,在电动模式下碳罐没有脱附功能。油箱中的蒸汽如果持续排放到碳罐,容易引起碳罐饱和。饱和后的燃油蒸汽会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引起环境污染。
[0004]在此过程中油箱隔离阀应运而生,它可以将油箱的油气蒸发气体严格控制排放到碳罐处,不至于在混合动力的车型中油路与电路的切换中导致油箱内部的油气蒸汽频繁的输送至碳罐,使其饱和、甚至直接对大气排空。
[0005]但是,目前国内的油箱隔离阀设计采用了排气阀与通气阀的分体设计,体积大、制造工艺繁琐,无论是在车辆内部的装置还是制造过程的管控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0006]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油箱隔离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通气阀与排气阀集成设计的油箱隔离阀,以及更加简单的结构设计。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油箱隔离阀,包括:
[0010]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焊接成型的下壳、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中间的隔离层、与所述上壳连通的油箱端口、及与所述下壳连通的碳罐端口,所述隔离层上设有连通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的通气口和排气口;
[0011]通气阀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壳中,所述通气阀组件包括与汽车ECU连接的驱动线圈总成组件、套设于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段且与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段间隙配合的第一密封组件、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外周的通气弹簧,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通气弹簧的作用下紧贴所述通气口并在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或油箱气体负压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通气口,以实现所述通气口的闭合与开启;
[0012]排气阀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壳中,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
底座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弹簧上的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底座弹簧的作用下紧贴所述排气口并在油箱气体正压的作用下远离所述排气口,以实现所述排气口的闭合与开启;
[0013]其中,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端在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紧密贴合或远离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以实现所述排气口的闭合与开启。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包括线圈保护壳,以及设置于所述线圈保护壳内的线圈骨架、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线圈、与汽车ECU连接的插针、分别连接所述漆包线线圈及所述插针的二极管、插入到所述漆包线线圈内的定铁芯、设置于所述定铁芯内的线圈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定铁芯下方且与所述定铁芯凹凸配合的动铁芯,所述线圈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定铁芯及所述动铁芯上,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套设于所述动铁芯上且与所述动铁芯间隙配合。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的顶部带有橡胶固定环。
[001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动铁芯外的自润滑轴承,所述动铁芯与所述自润滑轴承滑动连接,所述自润滑轴承与所述动铁芯的接触面上设有自润滑涂层。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动铁芯上且与所述动铁芯间隙配合的第一限位环、及包裹所述第一限位环底部且与所述通气口紧密贴合的橡胶密封圈。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的中部设有凸缘,所述第一限位环上设有与所述凸缘配合设置的倒扣,所述倒扣设置于所述凸缘的上方3mm处。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限位环、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排气口之间的橡胶密封垫。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下壳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中心设有通气孔。
[002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通气弹簧的弹性系数。
[0022]进一步地,所述通气阀组件与所述排气阀组件同轴设置。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通气阀组件、及排气阀组件,将电磁阀与通气阀进行一体的设计,并将排气阀与通气阀做垂直安装设计,从而提高了整个油箱隔离阀的集成度,让油箱隔离阀内部结构避免独立安装,使其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减小产品的体积,同时减少生产该油箱隔离阀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置两段式开启的电磁阀,可以使平衡碳罐与油箱间的压力的趋势放缓,能够有效减小瞬时压力冲击,确保系统压力平稳变化,同时对电磁力的需求较小,从而可以使电磁阀的结构更加紧凑。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的通气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外壳;11、上壳;12、下壳;13、隔离层;131、通气口;132、排气口;14、油箱端口;15、碳罐端口;2、通气阀组件;21、驱动线圈总成组件;211、线圈保护壳;212、线圈骨架;213、插针;214、橡胶固定环;215、线圈弹簧;216、定铁芯;217;自润滑轴承;218、动铁芯;219、凸缘;22、通气弹簧;23、第一密封组件;231、第一限位环;232、橡胶密封圈;233、倒扣;3、排气阀组件;31、底座;32、底座弹簧;33、第二密封组件;331、第二限位环;332、橡胶密封垫;33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焊接成型的下壳、设置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中间的隔离层、与所述上壳连通的油箱端口、及与所述下壳连通的碳罐端口,所述隔离层上设有连通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的通气口和排气口;通气阀组件,设置于所述上壳中,所述通气阀组件包括与汽车ECU连接的驱动线圈总成组件、套设于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段且与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段间隙配合的第一密封组件、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外周的通气弹簧,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通气弹簧的作用下紧贴所述通气口并在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或油箱气体负压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通气口,以实现所述通气口的闭合与开启;排气阀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壳中,所述排气阀组件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底座弹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弹簧上的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在所述底座弹簧的作用下紧贴所述排气口并在油箱气体正压的作用下远离所述排气口,以实现所述排气口的闭合与开启;其中,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下端在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紧密贴合或远离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以实现所述排气口的闭合与开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总成组件包括线圈保护壳,以及设置于所述线圈保护壳内的线圈骨架、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线圈、与汽车ECU连接的插针、分别连接所述漆包线线圈及所述插针的二极管、插入到所述漆包线线圈内的定铁芯、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炎陈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菲特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