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亚东专利>正文

一种气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42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动泵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气动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内开设有滑块室、分岔型进气道、出气通孔一、出气通孔二和挤压腔,滑块室内安装有滑块和挤压球,泵体内设置有挤压柱,当送气软管进气时,滑块与活塞上的气道相连通,气压推动滑块移动,当滑块移动至挤压球与挤压柱相挤压时,挤压球发生形变,推动滑块向滑块室另一端移动,此时滑块与活塞上的气道连接关系发生变化,完成进出气换向,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气动泵机械换向机构易磨损,换向零件易疲劳,且换向机构不易更换,支杆、联杆易疲劳、滑块易磨损,活塞行程过短的问题,减缓了零部件的老化的问题。减缓了零部件的老化的问题。减缓了零部件的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泵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动泵
,具体的说是一种气动泵。

技术介绍

[0002]气动泵是一种重要的液体运送工具,主要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将降低的空气压力转换为高压油,通过利用大面积的活塞端的低气压来更好的产生小面积的活塞端的高液压,从而实现液体的运输,气动泵既能抽送流动的液体,又能输送一些有颗粒的流体介质,常见的气动泵有隔膜泵、采用气动换向阀的泵与采用机械换向机构的泵。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244370B公开了一种气动泵,它包括缸体、底盖、和活塞,气体进出气换向机构包括支杆、联动杆、进气联杆和、气联动杆、进气通孔、出气通孔、出气盲孔和横向出气道,该气动泵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平稳,噪音小,但存在支杆、联杆易疲劳、滑块易磨损,活塞行程过短,且气体进出气换向机构不易更换等缺点。
[0004]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气动泵,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3244370B公开了一种气动泵,该气动泵采用了机械换向机构,通过联动杆带动进气滑块和出气滑块上下联动,该气动泵存在支杆、联杆易疲劳、滑块易磨损,活塞行程过短,且气体进出气换向机构不易更换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采用螺栓和螺母与底盖密封连接,所述泵体上方内壁固接有一号挤压柱,所述底盖与所述泵体接触的一侧固接有二号挤压柱,所述泵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挤压腔,所述挤压柱远离泵体的一端可伸入挤压腔内,活塞将泵体内部分隔为上气室与下气室,所述上气室与下气室分别开设有排气孔一和排气孔二,所述排气孔一和所述排气孔二通过电控开关控制开启与关闭;
[0007]所述活塞顶部与底部均固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延伸至泵体外,所述活塞内开设有分岔型进气道;
[0008]所述分岔型进气道一端连通有送气软管,另一端分为气孔一和气孔二;
[0009]所述送气软管远离活塞的一端贯穿泵体,并与外部气源相连接;
[0010]所述滑块室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块气道,所述滑块气道包括气孔三、气孔四和气孔五;
[0011]所述滑块室的两端固接有挤压球,所述挤压球由弹性金属制成;
[0012]所述上气室与所述气孔三通过出气通孔一相连通,所述下气室与所述气孔四通过出气通孔二相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一号挤压柱与二号挤压柱结构相同,均由挤压块和波纹管组成,所述
波纹管一端与泵体内壁固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
[0014]优选的,所述泵体内开设有油管通道,油管通道内放置有一根以上一号油管和一根以上二号油管;
[0015]所述一号油管一端与一号挤压柱靠近泵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挤压柱靠近泵体的一端相连通;
[0016]所述二号油管一端与一号挤压柱靠近泵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二号挤压柱靠近底盖的一端相连通;
[0017]所述一号油管与二号油管内填充有导热油;
[0018]所述油管内安装有单向阀。
[0019]优选的,所述泵体顶端外表面与所述底盖外表面均连接有外接油管,所述外接油管贯穿外侧泵体;
[0020]所述外接油管靠近泵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一号挤压柱与二号挤压柱靠近泵体的一端相连通。
[0021]优选的,所述滑块室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用于限制滑块的移动,并限制挤压球。
[0022]优选的,所述泵体外侧均匀分布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油管通道相连通。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动泵,可有效解决机械换向机构易磨损,换向零件易疲劳,且换向机构不易更换,支杆、联杆易疲劳、滑块易磨损,活塞行程过短的问题,减缓了零部件的老化。
[0025]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动泵,通过挤压块、挤压球、波纹管、滑块与滑块内部开设的气道、通孔相配合,在实现进出气换向的同时减少了换向机构的磨损,增加了活塞的行程。
[0026]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动泵,通过油管、油道、与散热油、散热孔的配合,增强了泵体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位于工作状态一时的剖视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位于工作状态二时的剖视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塞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中:泵体1、螺栓和螺母12、油管通道17、一号油管171、二号油管172、外接油管18、散热孔19、底盖2、一号挤压柱3、挤压块31、波纹管32、二号挤压柱4、活塞5、挤压腔51、分岔型进气道52、气孔一53、气孔二54、出气通孔一55、出气通孔56、挤压球57、限位块59、活塞杆6、送气软管7、滑块8、滑块气81、气孔三811、气孔四812、气孔五8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动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采用螺栓和螺母12与底盖2密封
连接,所述泵体1上方内壁固接有一号挤压柱3,所述底盖2与所述泵体1接触的一侧固接有二号挤压柱4,所述泵体1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5,所述活塞5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挤压腔51,所述一号挤压柱3和二号挤压柱4远离泵体1的一端可伸入挤压腔51内,活塞5将泵体1内部分隔为上气室13与下气室14,所述上气室与下气室分别开设有排气孔一15和排气孔二16,所述排气孔一15和所述排气孔二16通过电控开关控制开启与关闭;
[0034]所述活塞5顶部与底部均固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远离活塞5的一端延伸至泵体1外,所述活塞5内开设有分岔型进气道52;
[0035]所述分岔型进气道51一端连通有送气软管7,另一端分为气孔一53和气孔二54;
[0036]所述送气软管7远离活塞5的一端贯穿泵体1,并与外部气源相连接;
[0037]所述活塞5内开设有滑块室58,所述滑块室58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块气道81,所述滑块气道包括气孔三811、气孔四812和气孔五813;
[0038]所述滑块室58的两端固接有挤压球57,所述挤压球57由弹性金属制成;
[0039]所述上气室13与所述气孔三811通过出气通孔一55相连通,所述下气室14与所述气孔四812通过出气通孔二56相连通;
[0040]当该气动泵工作时,首先打开外接气源为送气软管7供气,当滑块8位于工作状态一时,分岔型进气道52的气孔二54与滑块8气道的气孔五813相连通,气孔三811与出气通孔一55相连通,外接气源输出的气体依次经过分岔型进气道52、滑块8气道、出气通孔一55后进入上气室13,此时排气孔一15上的电控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采用螺栓和螺母(12)与底盖(2)密封连接,所述泵体(1)上方内壁固接有一号挤压柱(3),所述底盖(2)与所述泵体(1)接触的一侧固接有二号挤压柱(4),所述泵体(1)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5),所述活塞(5)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挤压腔(51),所述一号挤压柱(3)和二号挤压柱(4)远离泵体(1)的一端可伸入挤压腔(51)内,活塞(5)将泵体(1)内部分隔为上气室(13)与下气室(14),所述上气室与下气室分别开设有排气孔一(15)和排气孔二(16),所述排气孔一(15)和所述排气孔二(16)通过电控开关控制开启与关闭;所述活塞(5)顶部与底部均固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远离活塞(5)的一端延伸至泵体(1)外,所述活塞(5)内开设有分岔型进气道(52);所述分岔型进气道(51)一端连通有送气软管(7),另一端分为气孔一(53)和气孔二(54);所述送气软管(7)远离活塞(5)的一端贯穿泵体(1),并与外部气源相连接;所述活塞(5)内开设有滑块室(58),所述滑块室(58)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块气道(81),所述滑块气道包括气孔三(811)、气孔四(812)和气孔五(813);所述滑块室(58)的两端固接有挤压球(57),所述挤压球(57)由弹性金属制成;所述上气室(13)与所述气孔三(811)通过出气通孔一(55)相连通,所述下气室(14)与所述气孔四(812)通过出气通孔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亚东田凯
申请(专利权)人:姜亚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