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26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将发热电部件与散热组件相对设置,起到利用散热组件对发热电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通过第一凸筋形成U字形的散热腔,并在散热腔的每个侧部腔内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凸筋形成波形通道,一个波形通道、中部腔和另一波形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通道,能够在不增加电机控制器长宽尺寸的情况下,延长散热通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液在散热通道内充分流动,提高散热组件对发热电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此外,将散热组件和控制器外壳相连形成安装发热电部件的安装空间,减少了控制器外壳的用料,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控制器内部设有功率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因此需要为电机控制器配设散热结构,通常采用水冷散热结构。
[0003]但现有水冷散热结构有两种,第一种是加工电机控制器的外壳时,直接在外壳内形成冷却通道,但如此会增大电机控制器的外壳的加工难度;第二种是直接在外壳内设置散热结构,但会增大电机控制器的尺寸,增大了电机控制器的占用空间。此外,目前的水冷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能够减小电机控制器的占用空间,同时提高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效果。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电机控制器,包括:
[0007]控制器外壳;
[0008]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固设于所述控制器外壳内,所述散热组件内凸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使所述散热组件内形成U字形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筋两侧的侧部腔,及位于U字形底部的中部腔,所述侧部腔内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多个所述第二凸筋使其所在的所述侧部腔内形成波形通道,一个所述波形通道、所述中部腔和另一所述波形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通道;其中一个所述侧部腔远离所述中部腔的一端设有进液口,另一个所述侧部腔远离所述中部腔的一端设有出液口;
[0009]发热电部件,设于所述控制器外壳内,所述发热电部件与所述散热组件相对设置。r/>[0010]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内凸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使所述散热组件内形成U字形的散热腔;
[0011]所述散热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筋两侧的侧部腔,及位于U字形底部的中部腔,所述侧部腔内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多个所述第二凸筋使其所在的所述侧部腔内形成波形通道,两个所述波形通道通过所述中部腔连通;
[0012]其中一个所述侧部腔远离所述中部腔的一端设有进液口,另一个所述侧部腔远离所述中部腔的一端设有出液口。
[0013]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底板和散热盖板,所述散热底板和所述散热盖板层叠设置且焊接固定,所述散热底板和所述散热盖板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0014]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5]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制器外壳外,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密封连接;
[0016]出液接头,与所述进液接头位于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同一端,所述出液接头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制器外壳外,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密封连接。
[0017]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外壳包括U形的壳主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主体相对两侧的两个控制器盖板,及与所述壳主体的底部相对设置且封堵所述壳主体顶部开口的上盖板,两个所述控制器盖板均与所述壳主体密封连接且分别封堵所述壳主体的两个侧部开口;
[0018]所述进液接头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器盖板所在侧。
[0019]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控制器外壳相连,所述上盖板、所述控制器盖板分别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壳主体相连。
[0020]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热电部件包括控制器电路板和电机驱动板,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路板、电机驱动板均电连接的高压接头和低压接头,所述高压接头和所述低压接头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控制器盖板所在侧。
[0021]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器盖板外设置有拉手。
[0022]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外壳外设有安装导轨。
[0023]作为上述电机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外壳为铝合金钣金件。
[0024]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发热电部件如控制器电路板、电机驱动板等是电机控制器中的主要发热部件,将发热电部件与散热组件相对设置,可以起到利用散热组件对发热电部件进行散热的目的。通过第一凸筋形成U字形的散热腔,并在散热腔的每个侧部腔内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凸筋形成波形通道,一个波形通道、中部腔和另一波形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通道,能够在不增加电机控制器长宽尺寸的情况下,延长散热通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液在散热通道内充分流动,提高散热组件对发热电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效果。此外,将散热组件和控制器外壳相连形成安装发热电部件的安装空间,减少了控制器外壳的用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控制器盖板未示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控制器盖板和发热电部件未示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控制器的主视图。
[0030]图中:
[0031]1、控制器外壳;11、壳主体;12、控制器盖板;13、拉手;14、第一紧固件;
[0032]21、散热底板;211、第一凸筋;212、第二凸筋;22、散热盖板;23、散热通道;231、侧部腔;232、中部腔;
[0033]31、进液接头;32、出液接头;
[0034]41、控制器电路板;42、电机驱动板;43、滤波器;44、整流桥;
[0035]51、低压接头;52、高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外壳(1);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固设于所述控制器外壳(1)内,所述散热组件内凸设有第一凸筋(211),所述第一凸筋(211)使所述散热组件内形成U字形的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筋(211)两侧的侧部腔(231),及位于U字形底部的中部腔(232),所述侧部腔(231)内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二凸筋(212),多个所述第二凸筋(212)使其所在的所述侧部腔(231)内形成波形通道,一个所述波形通道、所述中部腔(232)和另一所述波形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用于流通冷却液的散热通道(23);其中一个所述侧部腔(231)远离所述中部腔(232)的一端设有进液口,另一个所述侧部腔(231)远离所述中部腔(232)的一端设有出液口;发热电部件,设于所述控制器外壳(1)内,所述发热电部件与所述散热组件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底板(21)和散热盖板(22),所述散热底板(21)和所述散热盖板(22)层叠设置且焊接固定,所述散热底板(21)和所述散热盖板(22)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接头(31),所述进液接头(31)的一端位于所述控制器外壳(1)外,另一端与所述进液口密封连接;出液接头(32),与所述进液接头(31)位于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同一端,所述出液接头(32)的一端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安李金娜马玲韩牧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松正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