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管、电控板散热结构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98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管、电控板散热结构和空调器,其中,该散热管包括第一纵管、第二纵管和至少一个横管。所述第一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纵管间隔设置的第二纵管,所述第二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出口;至少一个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管和所述第二纵管连通;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或所述第二纵管的连接处形成流路岔口,冷媒在流路岔口分流或汇聚。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解决现有窗式空调对其电控板的散热效果不够好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管、电控板散热结构和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电控板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管、电控板散热结构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很多窗式空调在空间结构上都需要设置得比较紧凑,而在空间狭小的窗式空调内,电控板的高效散热尤为重要,特别是电控板上的整流桥、IGBT、IPM等元器件,如果这些元器件温度过高,则会极大地影响窗式空调的性能。因此,现有的一些窗式空调会通过冷媒散热的方式对其电控板进行散热,也即,将通有冷媒的散热管道靠近电控板设置,进而通过冷媒带走电控板上的热量。
[0003]而在现有技术中,一些散热管道会呈S形延伸而增加散热面积,但是这种结构的管道冷媒流路单一,导致冷媒离管道入口越远温度越高,进而对电控板上距离管道入口较远的元器件的散热效率较低,整体的散热效果仍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管,以解决现有窗式空调对其电控板的散热效果仍不够好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散热管包括第一纵管、第二纵管和至少一个横管。所述第一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纵管间隔设置的第二纵管,所述第二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出口;至少一个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管和所述第二纵管连通;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或所述第二纵管的连接处形成流路岔口,冷媒在所述流路岔口分流或汇聚。
[0006]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所述第二纵管围合形成散热区;或,相邻两个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所述第二纵管围合形成散热区。
[0007]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常规段和至少一个第一增阻段,所述第一增阻段的冷媒流通阻力高于所述第一常规段的冷媒流通阻力;所述第二纵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常规段和至少一个第二增阻段,所述第二增阻段的冷媒流通阻力高于所述第二常规段的冷媒流通阻力;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常规段与冷媒管道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常规段与冷媒管道连通,所述横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常规段与所述第一增阻段的连接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常规段与所述第二增阻段的连接处。
[0008]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阻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常规段的管径;所述第二增阻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二常规段的管径。
[0009]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阻段和第二增阻段内设有阻流件。
[0010]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阻段、所述第二增阻段中的冷媒流量与所述横管中的冷媒流量相等或相近。
[0011]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控板散热结构,所述电控板散热结构包括电控板和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管,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多个元器件,所述散热管设于所述电控板上,
至少部分所述元器件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散热区设置。
[0012]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多个元器件,至少部分所述元器件分别伸入所述第一纵管、所述第二纵管和所述横管之间围合出的散热区内,所述元器件与所述散热管之间设有绝缘导热层;或者,所述电控板上设有多个元器件,所述电控板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基板和连接在所述散热基板上的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基板覆盖在所述多个元器件上,所述散热管设置于所述散热基板上具有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每个所述横管位于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
[0013]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散热结构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板和所述散热管均安装在所述电控盒内;所述电控盒内还设有防护围板,所述防护围板围绕于所述散热管的周侧。
[0014]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控板散热结构。
[0015]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管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第一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有冷媒入口,第二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冷媒出口;同时,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之间连通有至少一个横管,且横管与第一纵管或第二纵管的连接处形成流路岔口。当冷媒流经流路岔口时,部分冷媒会流入所述横管,进而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此时因为还有部分冷媒沿着第一纵管或第二纵管直接流向距离冷媒入口更远的位置,进而能够在冷媒温度变得较高之前对距离冷媒入口较远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也即能够提高距离冷媒入口较远的元器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散热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散热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电控板散热结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电控板散热结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散热管32冷媒出口60第一连接管20第一纵管33第二常规段70第二连接管21第一增阻结构34第二增阻段100电控板散热结构22冷媒入口40横管110散热件23第一常规段50散热区111散热基板24第一增阻段51第一散热区112散热翅片30第二纵管52第二散热区120电控盒31第二增阻结构
ꢀꢀ
121防护围板
[0023]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管,以解决现有窗式空调对其电控板的散热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散热管10包括第一纵管20、第二纵管30和至少一个横管40,这里需要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定义的“纵管”和“横管40”是为了区分两种不同延伸方向的管路,并不代表在实际应用时“纵管”一定要纵向延伸,也不代表“横管40”一定要横向延伸。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实际的安装方式,第一纵管20和第二纵管30可以沿重力方向竖向延伸,也可以水平延伸,还可以倾斜延伸,横管40可以是水平延伸、竖向延伸、倾斜延伸中的一种。为了更加清楚地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本申请以“纵管竖向延伸,横管40横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
[0027]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管2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入口22,第二纵管30与所述第一纵管2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纵管3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纵管间隔设置的第二纵管,所述第二纵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出口;至少一个横管,所述横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管和所述第二纵管连通;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或所述第二纵管的连通处形成流路岔口,冷媒在所述流路岔口分流或汇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所述第二纵管围合形成散热区;或,相邻两个所述横管与所述第一纵管、所述第二纵管围合形成散热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常规段和至少一个第一增阻段,所述第一增阻段的冷媒流通阻力高于所述第一常规段的冷媒流通阻力;所述第二纵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常规段和至少一个第二增阻段,所述第二增阻段的冷媒流通阻力高于所述第二常规段的冷媒流通阻力;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常规段与冷媒管道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常规段与冷媒管道连通,所述横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常规段与所述第一增阻段的连接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常规段与所述第二增阻段的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阻段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常规段的管径;所述第二增阻段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桐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