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天福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717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或机车内的充电器,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车道旁并可将高压电转换为安全电压的电源箱,导电层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有一定间隔形成中间绝缘带,相邻的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源箱的两极导线连接,在电动车或机车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的端部可与相邻的导电层接触,通过导电组件向充电器输送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幅度提高电动车的连续行驶里程。可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机车中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关注,电动车以清洁无污染的电能作为驱动能 源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电动车由于储蓄的能量有限,存 在行驶里程短的,充电频繁,延误电动车的正常行驶等缺点。 因此,需要出现一种能够在电动车正常行驶过程中自动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使连 续行驶里程大大增加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电动车 或机车正常行驶过程中自动为车辆进行充电,使连续行驶里程大大增加的电动车或机车的 充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或机车内的充电器,还包括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车道旁的电源箱,所述的导电层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有一定间隔形成中间绝缘带,所述的相邻的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源箱的两极导线连接,在所述电动车或机车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的端部可与所述相邻的导电层接触,通过所述的导电组件向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 其中,所述的导电层为金属涂层或金属板或铁轨。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导电组件为并排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车轮附近 的两个导电轮,所述的车轮与电动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车轮的外层为绝缘构 件,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绝缘,车轮与车体绝缘。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改进,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并排安装在所述电动车车轮胎 槽上的金属环,所述的金属环通过导线与电动车的轮毂连接,并通过设置在轮毂上的碳刷 通到所述的充电器上,为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所述的轮毂与电动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 的间隙,在所述的轮毂外围设有绝缘构件,保证轮毂与车体绝缘。或者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 分别设置在所述机车车轮上的碳刷,所述机车的车轮与机车的车体间也保持一定的间隙, 所述的碳刷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充电器连接,为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 在所述的铺设有导电层的车道旁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电源箱。所述电源箱包括依 次由变压器、空气开关、保险丝和电度表组成的回路,通过所述的电源箱将高压电转换为安 全电压。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操作方便; 2、大幅度提高电动车的连续行驶里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动车充电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机车充电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源箱的电路原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导电层;2-电动车;3-车轮;4-导电轮;5_充电器;6_蓄电器;7_电源箱;8-铁 轨;9-机车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用于电动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 内的充电器,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1以及设置在车道旁并可将高压电转换为安全电压 (36V左右)的电源箱7,导电层1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有一定间隔(IO厘 米左右)形成中间绝缘带,相邻的导电层1分别与电源箱7的两极导线连接,在电动车2的 底部设有与充电器5连接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可与相邻的导电层1接触,通过导电组件向 所述的充电器5输送电源。 其中,导电层1为金属涂层或金属板。导电组件为并排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车轮3附 近的两个导电轮4。车轮与电动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车轮的外层为绝缘构件, 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绝缘,车轮与车身绝缘。或者导电组件包括并排安装在电动车车轮胎槽 上的金属环(未示出),金属环通过导线与电动车的轮毂连接,在轮毂上设置碳刷,碳刷通 过导线连通到充电器5上,为充电器5输送电源,充电器5将输送电源传送到蓄电器6储存 为驱动能量。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用于机车的充电系统,其中导电层为铁轨8,导电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机车车轮9上的碳刷,碳刷通过导线与充电器5连接,为所充电器5输送电源。机车的车轮与机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保证车轮与车体绝缘。 如图3所示,在铺设有导电层1的车道旁间隔设置有多个电源箱7。电源箱7包括依次由变压器、空气开关K、保险丝F和电度表组成的回路,通过电源箱7将高压电转换为安全电压,为充电系统提供电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 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 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 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或机车内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车道旁的电源箱,所述的导电层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具有一定间隔形成中间绝缘带,所述的相邻的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源箱的两极导线连接,在所述电动车或机车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相邻的导电层接触,通过所述的导电组件向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为金属涂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为金属板。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为铁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组件为并排设置 在所述电动车车轮附近的两个导电轮,所述的车轮与电动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 述车轮的外层为绝缘构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并排安 装在所述电动车的车轮胎槽上的金属环,所述的金属环通过导线与电动车的轮毂连接,并 通过设置在轮毂上的碳刷连通到所述的充电器上,为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所述的轮毂 与电动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在所述的轮毂外围设有绝缘构件。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组件包括分别设 置在所述机车的车轮上的碳刷,所述机车的车轮与机车的车体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所述的 碳刷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充电器连接,为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铺设有导电层的车 道旁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的电源箱。9. 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箱包括依次由 保险丝、空气开关、变压器、和电度表组成的回路,通过所述的电源箱将高压电转换为安全 电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或机车内的充电器,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车道旁并可将高压电转换为安全电压的电源箱,导电层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有一定间隔形成中间绝缘带,相邻的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源箱的两极导线连接,在电动车或机车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的端部可与相邻的导电层接触,通过导电组件向充电器输送电源。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幅度提高电动车的连续行驶里程。可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动车或机车的充电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或机车内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设在车道上的导电层以及设置在车道旁的电源箱,所述的导电层至少平行的设置两条,相邻的导电层间具有一定间隔形成中间绝缘带,所述的相邻的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源箱的两极导线连接,在所述电动车或机车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充电器连接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导电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相邻的导电层接触,通过所述的导电组件向所述的充电器输送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天福
申请(专利权)人:叶天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