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07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包括需要顶出的模板和针板,且所述模板与针板之间设有托板,还包括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在所述托板下方设有的铲基以及所述模板下方设有的方顶杆,所述针板上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方顶杆和所述铲基顶出或复位的限位块;该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能够通过设有的顶出部实现顶出方顶杆和铲基的顶出与复位,其结构中设有的限位块具有可移动性,能够避免针板上的受力不平衡造成的变形情况;有利于防止针板变形可能引起的卡死情况;同时该结构能够节约模具空间,顶出效率较高,且结构稳定可靠。且结构稳定可靠。且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该模具在工件技工成型后需要用顶出装置顶出完成脱模。目前往往结构复杂的塑料工件需要使用二次顶出结构强化脱模效果,避免工件粘连模腔。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680145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底座、限位组件、第一弹性组件、传动板、固定座、固定板、第二弹性组件、升降板以及顶出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底部活动卡设于所述限位组件中;所述传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上方;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固定座的上端穿过所述传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的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
[0004]上述模具顶出结构结构复杂,且该顶出机构一般都设置在模具外侧,如天侧或地侧处;位于外侧的二次顶出机构大多应用于中小型模具的顶出,但是在大型模具中使用,注塑机的顶杆顶出位置位于针板中心,容易造成二次顶出机构受力点在针板的两侧,会导致顶出受力中心出现变形的风险,从而后期导致针板卡死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顶出结构,避免其造成针板受力不均发生变形以及针板变形造成的卡死等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包括需要顶出的模板和针板,且所述模板与针板之间设有托板,还包括:
[0008]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在所述托板下方设有的铲基以及所述模板下方设有的方顶杆,所述针板上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方顶杆和所述铲基顶出或复位的限位块。
[0009]优选的,所述方顶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下方,且所述托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方顶杆插接穿过的插孔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铲基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板下方,且所述铲基末端设有斜面。
[0011]优选的,所述针板包括固定安装的上针板和下针板,且所述上针板和下针板上设有相互对齐能够插接穿过所述方顶杆的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
[0012]优选的,所述上针板和下针板上设有能够插接穿过所述铲基的第一导通槽和第二导通槽,且所述第一导通槽内设有能够安装所述限位块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导通槽内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压块。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一侧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槽壁弹性挤压的回位弹簧,所
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回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安装槽移动。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能够供所述铲基插接穿过的第一通孔,且所述压块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能够与所述斜面插接配合的斜坡面,且所述方顶杆末端与所述限位块对应侧处设有嵌位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该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能够通过设有的顶出部实现顶出方顶杆和铲基的顶出与复位,其结构中设有的限位块具有可移动性,能够避免针板上的受力不平衡造成的变形情况;有利于防止针板变形可能引起的卡死情况;同时该结构能够节约模具空间,顶出效率较高,且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顶出部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顶出部剖面示意图之一;
[0024]图6为本技术顶出部剖面示意图之二。
[0025]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26]1、方顶杆;101、嵌位槽;2、铲基;21、斜面;3、限位块;31、第一通孔;4、压块;41、第二通孔;5、回位弹簧;6、模板;7、托板;8、上针板;81、第一安装槽;82、第一导通槽;83、第一移动槽;9、下针板;91、第二安装槽;92、第二导通槽;93、第二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请参阅图1

6,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30]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包括需要顶出的模板6和针板,且模板6与针板之间设有托板7,还包括:
[0031]顶出部,顶出部包括在托板7下方设有的铲基2以及模板6下方设有的方顶杆1,针板上安装有能够带动方顶杆1和铲基2顶出或复位的限位块3。
[0032]方顶杆1固定安装在模板6下方,且托板7上设有能够供方顶杆1插接穿过的插孔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结构能够基于针板的向上移动,配合限位块3与方顶杆1之间卡扣定位后,推动其向上,并且顶出至固定高度后限位块3受到铲基2的挤压作用后松开与方顶杆1
之间的卡扣关系,完成一次顶出。
[0033]针板包括固定安装的上针板8和下针板9,且上针板8和下针板9上设有相互对齐能够插接穿过方顶杆1的第一移动槽83和第二移动槽93,提供顶出时的移动路径。
[0034]上针板8和下针板9上设有能够插接穿过铲基2的第一导通槽82和第二导通槽92,且第一导通槽82内设有能够安装限位块3的第一安装槽81,第二导通槽92内设有第二安装槽91,第二安装槽91内安装有压块4,压块4起到过渡连接关系,上方的限位块3往复移动容易磨损,压块4便于更换,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
[0035]限位块3一侧安装有与第一安装槽81槽壁弹性挤压的回位弹簧5,限位块3能够在回位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沿第一安装槽81移动;限位块3上设有能够供铲基2插接穿过的第一通孔31,且压块4上设有能够与第一通孔31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41。第一通孔31内设有能够与斜面21插接配合的斜坡面,且方顶杆1末端与限位块3对应侧处设有嵌位槽101。如图4和图5顶出部剖面示意图之一所示,回位弹簧5始终挤压第一安装槽81,配合固定安装在托板7下方的铲基2,且铲基2末端设有斜面21,能够穿入限位块3内,使其限位块3与方顶杆1的卡扣关系松开。
[0036]本实施例的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为了可以平衡注塑机顶杆对针板中心处施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包括需要顶出的模板(6)和针板,且所述模板(6)与针板之间设有托板(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部,所述顶出部包括在所述托板(7)下方设有的铲基(2)以及所述模板(6)下方设有的方顶杆(1),所述针板上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方顶杆(1)和所述铲基(2)顶出或复位的限位块(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顶杆(1)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6)下方,且所述托板(7)上设有能够供所述方顶杆(1)插接穿过的插孔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基(2)固定安装在所述托板(7)下方,且所述铲基(2)末端设有斜面(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包括固定安装的上针板(8)和下针板(9),且所述上针板(8)和下针板(9)上设有相互对齐能够插接穿过所述方顶杆(1)的第一移动槽(83)和第二移动槽(9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内部的二次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