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07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成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该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第二模芯和斜顶组件,该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在第二模芯上对应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斜顶件设置在过件通道内,且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过件通道。通过设置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在第一模芯相对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斜顶配合件能够向斜顶件持续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斜顶件能够沿着过件通道移动,从而实现斜顶件的完全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斜顶配合件能够与斜顶件保持抵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斜顶件能够相对过件通道稳定设置,进而保证在压铸的过程中,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
,具体涉及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成型腔,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将产品顶出,会设置斜顶件,利用斜顶件对产品施加顶出力,从而实现产品与模芯的分离,然后利用机械手将产品取出,再将模具进行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会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同时也存在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合模的过程中,会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的缺陷以及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模芯结构及压铸模具。
[0005]一种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上对应所述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所述斜顶件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内,且所述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在所述第一模芯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与所述斜顶配合件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持续向所述斜顶件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沿所述过件通道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过件通道保持静止。
[0006]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沿所述第二模芯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的本体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斜顶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模芯的中心。
[0007]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过件通道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的轴向呈夹角设置。
[0008]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的倾斜角度设置为8
°
;和/或,所述过件通道
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8
°

[0009]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上设置阻挡部,对应所述阻挡部,在所述过件通道的内壁面上设置阻挡配合部,在合模位置时,所述阻挡部与所述阻挡配合部抵接。
[0010]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配合件为成型在所述第一模芯上的一壁面的凸台。
[0011]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凸台呈扁圆柱体状。
[0012]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件的端部呈平面状结构。
[0013]可选地,上述模芯结构中,所述斜顶组件还包括斜顶驱动件,其与所述斜顶件连接。
[0014]一种压铸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模芯结构,所述模芯结构为上所述的模芯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模芯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第二模芯对应设置在第二模体上。
[0015]可选地,上述压铸模具中,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上对应开设过料通道,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连通设置,在合模位置时,所述过料通道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模芯结构,包括: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所述第一模芯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斜顶组件,包括至少一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上对应所述斜顶件开设过件通道,所述斜顶件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内,且所述斜顶件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在所述第一模芯相对所述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与所述斜顶配合件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持续向所述斜顶件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沿所述过件通道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相对所述过件通道保持静止。
[0018]此结构的模芯结构中,通过设置斜顶件和斜顶配合件,在第一模芯相对第二模芯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斜顶配合件能够向斜顶件持续施加偏压力,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斜顶件能够沿着过件通道移动,从而实现斜顶件的完全复位,且在合模位置时,斜顶配合件能够与斜顶件保持抵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斜顶件能够相对过件通道稳定设置,进而保证在压铸的过程中,斜顶件不会出现上浮或者下沉,从而实现在压铸完成后,斜顶件与过件通道内不会残余物料,进而保证后续利用斜顶件对产品进行顶出的效果,且在压铸过程中,斜顶配合件位置的设置能够在产品的内侧成型碰穿孔,无需再在后面工序中对压铸成型钢后的产品进行过后道碰穿孔的加工,避免对产品造成加工变形,同时,减少了加工程序,提高了成型效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合模的过程中,出现斜顶件复位不到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进行成型,成型过程中斜顶件会上浮或者下沉的浮动,且在成型结束后,斜顶件会被卡住,导致斜顶件无法正常的使用的缺陷以及现有工序中对于产品上的碰穿孔的是在压铸成型结束后,再利用后续加工对产品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碰穿孔的加工,容易对产品造成变形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模芯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第二模芯与斜顶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第二模芯上开设过件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第二模芯的仰视图;
[0026]图7为斜顶件与斜顶配合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模芯结构上的成型腔的示意图;
[0028]图9为斜顶件上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产品上开设的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芯(1)和第二模芯(2),所述第一模芯(1)的一壁面和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适于形成成型腔(3),且二者被配置成开模位置和合模位置;斜顶组件(4),包括至少一斜顶件(401)和斜顶配合件(402),其中,所述斜顶配合件(402)设置在所述第一模芯(1)上朝向所述第二模芯(2)的一壁面上,在所述第二模芯(2)上对应所述斜顶件(401)开设过件通道(201),所述斜顶件(401)设置在所述过件通道(201)内,且所述斜顶件(401)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过件通道(201);在所述第一模芯(1)相对所述第二模芯(2)由开模位置切换到合模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斜顶件(401)与所述斜顶配合件(402)具有抵接的抵接状态,在所述抵接状态下,所述斜顶配合件(402)持续向所述斜顶件(401)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斜顶件(401)沿所述过件通道(201)移动,且在所述合模位置时,在偏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斜顶件(401)相对所述过件通道(201)保持静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模芯(2)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所述斜顶件(401)相对所述第二模芯(2)的本体呈倾斜设置,且所述斜顶件(401)的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模芯(2)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件通道(201)的轴向与所述第二模芯(2)的轴向呈夹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401)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剑付道升杜军红葛振纲
申请(专利权)人: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