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裹型复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8657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提高脾脏靶向效果和/或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以及包裹型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阴离子化合物与包载活性成分的纳米颗粒进行孵育,获得可显著提高该复合物的脾脏靶向效果和/或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包裹型复合物。包裹型复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裹型复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脾脏靶向效果和/或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脾内定居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抗原进入脾脏之后,可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诱导T细胞活化和增殖,产生致敏T淋巴细胞。淋巴结作为外周免疫器官,同样具有过滤和清除异物的作用,能处理外来异物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被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然而,淋巴结清除癌细胞的能力较低,且其是针对来自淋巴液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与淋巴结不同,脾脏是针对血液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且90%左右的循环血液要经过脾,脾脏的这种生物学特性使得利用靶向递送技术将mRNA药物靶向递送至脾脏,表达相应的抗原蛋白,诱导快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高效地抗肿瘤作用成为可能。
[0003]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将抗原递送至脾脏发挥免疫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者通过简单调整阳离子脂质体与mRNA比例将抗原mRNA递送至脾脏发挥疫苗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报道,但后续无相关的报道,可能是阳离子脂质体的毒性及临床实验中疫苗的免疫抗肿瘤效果不佳。也有研究者将DNA递送至脾脏内B细胞发挥预防性的免疫抗肿瘤活性。此外,有研究者通过调整纳米递送载体的粒径,将蛋白/多肽抗原递送至脾脏发挥免疫抗肿瘤作用,尽管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这种策略递送抗原至脾脏的效率不高,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应答强度并不清楚
[0004]mRNA药物由于其时效性、有效性和简单的制造过程,被誉为医学的未来,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遗传病等的预防和治疗领域极具应用前景。mRNA药物研发成功的关键是确保mRNA在生理条件下的稳定并有效地传递到目标组织。目前Moderna和BioNTech公司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均将mRNA递送至肝脏表达抗原蛋白,其虽然能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但仍存在免疫原性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在肿瘤mRNA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尤为突出。mRNA疫苗要发挥更强的免疫效力,最佳的递送靶脏器是脾脏等免疫器官,然而可实现脾脏靶向的递送载体的开发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脾脏靶向效果的包裹型复合物,该包裹型复合物能够在生理条件下将核酸类药物,蛋白药物及小分子药物稳定并有效地靶向递送到脾脏组织。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该包裹型复合物能够在生理条件下增强所包载活性成分通过小窝蛋白途径的摄取,提高被递送的活性成分进入细胞质的效率,尤其是在递送mRNA时,可将mRNA直接递送至细胞质,翻译表达相应的蛋白。与内吞摄取途径相比,避免了经溶酶体逃逸的过程,大幅降低了被溶酶体中相
关酶降解的可能,可有效提供mRNA的表达效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用于提高脾脏靶向效果和/或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所述包裹型复合物由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和内部的纳米颗粒组成;所述外部的包裹层为阴离子化合物或阴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纳米颗粒为包载活性成分的阳离子纳米颗粒。
[0009]进一步,所述阴离子化合物为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进一步,所述阳离子纳米颗粒包括:脂质体、核壳型纳米粒、HDL纳米粒、脂质纳米颗粒、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胶束、乳剂;所述活性成分为核酸、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小分子药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进一步,所述阳离子纳米颗粒含有DOTAP、DOTMA、DOSPA、DTAB、DDAB、DC

CHOL脂质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进一步,所述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与所述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1:0.25~1:4。
[0013]进一步,所述核酸包括编码病毒的抗原蛋白、基因编辑工具蛋白、蛋白补充治疗相关蛋白、细胞因子的mRNA;所述病毒的抗原蛋白包括EBV、HPV、HBV、SARS

Cov

2、编码疟疾、合胞病毒、登革、寨卡、狂犬、流感病毒的抗原蛋白,所述基因编辑工具蛋白包括Cas9,所述细胞因子包括细胞因子IL12,所述蛋白补充治疗相关蛋白包括编码肿瘤的抗原蛋白Mucin1、KRAS。
[0014]进一步,所述mRNA包括但不限于鼻咽癌治疗用的LMP1

mRNA,LMP2

mRNA,EBNA1

mRNA(CN112237628A),EBV

mRNA;宫颈癌及口咽癌治疗用的E6/E7

mRNA(EP3011060B1),HPV

mRNA;SARS

Cov

2预防用的RBD

mRNA(CN113527522A)、S

mRNA。
[0015]进一步,所述复合物不含膜稳定剂胆固醇。
[0016]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与含胆固醇的包裹型复合物相比,不含胆固醇的包裹型复合物在脾脏的表达显著增强,且未进行包裹的复合物脾脏无表达,表明不含胆固醇的包裹型复合物更易靶向到脾脏。细胞摄取途径抑制考察结果显示,不含胆固醇的SA包裹型复合物可以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途径进入细胞,而含胆固醇的SA包裹型复合物通过该途径摄取不明显。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裹型纳米制剂,较传统正电荷的纳米制剂而言,该纳米制剂采用阴离子聚合物包裹策略,可实现脾脏靶向并改善细胞摄取途径,其所递送的mRNA具有更高的转染能力。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9]包裹型纳米制剂,所述包裹型纳米制剂由包裹型复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包裹型复合物由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和内部的纳米颗粒组成;所述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为阴离子化合物或阴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纳米颗粒为包载活性成分的阳离子纳米颗粒。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或包裹型纳米制剂在制备mRNA药物中的应用。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mRNA药物用于治疗的疾病包括鼻咽癌、宫颈癌、头颈鳞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病毒感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包裹型复合物或包裹型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4]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或包裹型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5]1)、将阳离子脂质材料溶于无水乙醇中,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脾脏靶向效果和/或改善细胞摄取途径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型复合物由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和内部的纳米颗粒组成;所述外部的包裹层为阴离子化合物或阴离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纳米颗粒为包载活性成分的阳离子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化合物为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纳米颗粒包括:脂质体、核壳型纳米粒、HDL纳米粒、脂质纳米颗粒、固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胶束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胶束、乳剂;所述活性成分为核酸、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小分子药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纳米颗粒含有DOTAP、DOTMA、DOSPA、DTAB、DDAB、DC

CHOL脂质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的带负电包裹层与所述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1:0.25~1: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裹型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包括编码病毒的抗原蛋白、基因编辑工具蛋白、蛋白补充治疗相关蛋白、细胞因子的mRNA;所述病毒的抗原蛋白包括EBV、HPV、HBV、SARS

Cov

2、编码疟疾、合胞病毒、登革、寨卡、狂犬、流感病毒的抗原蛋白,所述基因编辑工具蛋白包括Cas9,所述细胞因子包括细胞因子IL12,所述蛋白补充治疗相关蛋白包括编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相容魏霞蔚魏于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