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46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圆珠干粒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悬浮液主体,加入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协同作用,使悬浮液具有优异的悬浮性和分散性,将其运用到圆珠干粒的制备中,极大地增强了制备过程中体系原料颗粒的悬浮程度和分散、流动程度,有助于使制得干粒的形态极为圆润,同时,在添加悬浮液的前提下,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拥有了极好的流动性,因此,在熔炉修边处理过程中,中间干粒不易成团或卡住,修边处理能更好地进行,得到的圆珠干粒形态也极为圆润。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加入了碳酸锶和碳酸钡,强化了圆珠干粒成品的光泽度。强化了圆珠干粒成品的光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圆珠干粒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陶瓷、岩板等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和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空间美学的不断追求的前提下,陶瓷、岩板等作为家装的主体,发展到今天也已十分丰富。但同时,消费者对它们的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针对陶瓷、岩板等产品的表面形貌、光泽度以及表面功能化的方面。为了满足以上功能,干粒类产品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干粒类产品其实已经琳琅满目,但市面上传统的干粒所反映的问题是,干粒圆润度和光泽度差,将其运用到产品中无法将产品的纹理、细节完美地体现出来,干粒产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干粒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由此看来,行业产品升级势在必行。基于此,提供一种圆润性和光泽度好的干粒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珠干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圆珠干粒制备
本专利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悬浮液主体,加入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协同作用,使悬浮液具有优异的悬浮性和分散性,将其运用到圆珠干粒的制备中,极大地增强了制备过程中体系原料颗粒的悬浮程度和分散、流动程度,有助于使制得干粒的形态极为圆润,同时,在添加悬浮液的前提下,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拥有了极好的流动性,因此,在熔炉修边处理过程中,中间干粒不易成团或卡住,修边处理能更好地进行,得到的圆珠干粒形态也极为圆润。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加入了碳酸锶和碳酸钡,以碳酸锶使得体系具有较宽的烧成范围并有助于调节原料的结构和成分,减少了微观结构缺陷的存在,进而增加了光泽度,以碳酸钡提高制成圆珠干粒的折射率,进一步强化了圆珠干粒的光泽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圆珠干粒形态圆润度弱和光泽度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圆珠干粒,所述圆珠干粒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钾长石
ꢀꢀꢀꢀꢀꢀꢀꢀꢀꢀꢀꢀꢀꢀꢀꢀꢀꢀꢀꢀꢀꢀꢀꢀ
30

40重量份钠长石
ꢀꢀꢀꢀꢀꢀꢀꢀꢀꢀꢀꢀꢀꢀꢀꢀꢀꢀꢀꢀꢀꢀꢀꢀ6‑
18重量份硅灰石
ꢀꢀꢀꢀꢀꢀꢀꢀꢀꢀꢀꢀꢀꢀꢀꢀꢀꢀꢀꢀꢀꢀꢀꢀ5‑
9重量份碳酸钙
ꢀꢀꢀꢀꢀꢀꢀꢀꢀꢀꢀꢀꢀꢀꢀꢀꢀꢀꢀꢀꢀꢀꢀꢀ8‑
12重量份碳酸钡
ꢀꢀꢀꢀꢀꢀꢀꢀꢀꢀꢀꢀꢀꢀꢀꢀꢀꢀꢀꢀꢀꢀꢀꢀ
13

19重量份碳酸锶
ꢀꢀꢀꢀꢀꢀꢀꢀꢀꢀꢀꢀꢀꢀꢀꢀꢀꢀꢀꢀꢀꢀꢀꢀ
10

15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悬浮液,所述悬浮液的加入质量为上述原料总质量的1.5

1.8倍;所述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去离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混合均匀,控温搅拌,即得悬浮液;所述控温搅拌的温度为23

25℃,搅拌程度为直至所有原料充分溶解并形成均匀混合的悬浮液;
所述去离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的用量比为50

80mL:13

20g:1

3g:2

4g:2

5g。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钾长石的化学成分中氧化钾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5

11%;所述钠长石中氧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

8.5%。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珠干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将各原料分别进行粉碎和过筛,得到过筛料;S20、将过筛料混合搅拌,然后高温烧结,得到烧结液体;S30、将烧结液体水淬,得到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S40、将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和悬浮液混合均匀,然后吹入熔炉中,进行控温修边处理,得到中间干粒,收集中间干粒并过筛,得到圆珠干粒成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0所述过筛为过300

400目筛。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20所述混合搅拌的时间为30

50min;所述高温烧结的步骤具体为:S21、在同样的升温速度下于10

12min内升温至350

360℃;S22、在同样的升温速度下于25

35min内升温至1050

1150℃;S23、在同样的升温速度下于20

25min内升温至1350

1450℃并保温10

15min。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30所述水淬中,水的温度为40℃以下。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40所述控温修边处理的温度为800

850℃,所述过筛为过100

200目筛。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悬浮液主体,加入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协同作用,使悬浮液具有优异的悬浮性和分散性,将其运用到圆珠干粒的制备中,极大地增强了制备过程中体系原料颗粒的悬浮程度和分散、流动程度,有助于使制得干粒的形态极为圆润。这是因为,三聚磷酸钠在高温过程中会被加热分解,产生磷酸盐结晶,使体系中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易于形成密实的结晶从而提高致密度,便于后续的整体流动;在此基础上加以氯化铝,氯化铝在水溶液中解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可以与体系中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表面相互作用,引发表面活性效应,中和颗粒表面的电荷,在颗粒表面形成电荷屏蔽层,使得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减少了颗粒的缩聚和沉淀,使其更易于分散在溶液中;继而再以氯化铵维持悬浮液的pH值,同时增强干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干粒更稳定,巩固了悬浮液的悬浮性和分散性,进一步提高了干粒的悬浮、分散、流动性。即,在添加悬浮液的前提下,带尖锐角的不规则干粒拥有了极好的流动性,因此,在熔炉修边处理过程中,中间干粒不易成团或卡住,修边处理能更好地进行,得到的圆珠干粒形态也极为圆润。
[0012](2)本专利技术在原料的选取上简化了配方,并增加了市售普通圆珠干粒原料所不具备的碳酸锶和碳酸钡,强化了圆珠干粒成品的光泽度。这是因为,体系原料中加入了碳酸锶,使得体系具有较宽的烧成范围并有助于调节原料的结构和成分,减少了微观结构缺陷的存在,进而增加了光泽度,此外,还加入了碳酸钡并控制了其加入量,以碳酸钡提高制成圆珠干粒的折射率,进一步强化了圆珠干粒的光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实施例1
[00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珠干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珠干粒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钾长石
ꢀꢀꢀꢀꢀꢀꢀꢀꢀꢀꢀꢀꢀꢀꢀꢀꢀꢀꢀꢀꢀꢀꢀ
30

40重量份钠长石
ꢀꢀꢀꢀꢀꢀꢀꢀꢀꢀꢀꢀꢀꢀꢀꢀꢀꢀꢀꢀꢀꢀꢀ6‑
18重量份硅灰石
ꢀꢀꢀꢀꢀꢀꢀꢀꢀꢀꢀꢀꢀꢀꢀꢀꢀꢀꢀꢀꢀꢀꢀ5‑
9重量份碳酸钙
ꢀꢀꢀꢀꢀꢀꢀꢀꢀꢀꢀꢀꢀꢀꢀꢀꢀꢀꢀꢀꢀꢀꢀ8‑
12重量份碳酸钡
ꢀꢀꢀꢀꢀꢀꢀꢀꢀꢀꢀꢀꢀꢀꢀꢀꢀꢀꢀꢀꢀꢀꢀ
13

19重量份碳酸锶
ꢀꢀꢀꢀꢀꢀꢀꢀꢀꢀꢀꢀꢀꢀꢀꢀꢀꢀꢀꢀꢀꢀꢀ
10

15重量份所述原料还包括悬浮液,所述悬浮液的加入质量为上述原料总质量的1.5

1.8倍;所述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去离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混合均匀,控温搅拌,即得悬浮液;所述控温搅拌的温度为23

25℃,搅拌程度为直至所有原料充分溶解并形成均匀混合的悬浮液;所述去离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氯化铝和氯化铵的用量比为50

80mL:13

20g:1

3g:2

4g:2

5g。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珠干粒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春辉方贵喜刘锦锋石焱锋谭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陶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