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39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包括第一接收管节与第二接收管节,第一接收管节包括矩形管节本体,矩形管节本体的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预埋件,并且四角处各设有一拉筋加密区,矩形管节本体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预埋件,第二预埋件的一侧处设有锚筋,相邻两个矩形管节本体通过第一预埋件固定连接,第二接收管节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三预埋件,并且一端处设有一预埋钢板,第一接收管节与第二接收管节通过第三预埋件固定连接,并且中间设有一连接缝。该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具有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简化施工,提高大角度斜交矩形顶管的使用范围,提高抗弯强度等优点。提高抗弯强度等优点。提高抗弯强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矩形顶管施工
,特别是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设工程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非开挖顶管技术已经较大范围的应用于地下空间施工,取决于断面的利用率,非开挖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的成熟,矩形顶管在地下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近年来,随着非开挖技术的成熟,矩形顶管的大力发展。根据目前的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朝着更高难度的方向发展。一般的矩形顶管都是洞口与通道之间垂直,这样更有利于洞口止水与顶管机接收。但是在一些特殊工程中,不得不设计成大角度斜交接收。考虑到成本与安全性问题,顶管机不弃壳,也不采用钢管节,需采用一种特殊的混凝土管节。
[0004]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具有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简化施工,提高大角度斜交矩形顶管的使用范围,提高抗弯强度等优点。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包括第一接收管节与第二接收管节,所述第一接收管节包括矩形管节本体,所述矩形管节本体的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预埋件,并且四角处各设有一拉筋加密区,所述矩形管节本体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的一侧处设有锚筋,相邻两个所述矩形管节本体通过所述第一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管节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三预埋件,并且一端处设有一预埋钢板,所述第一接收管节与所述第二接收管节通过所述第三预埋件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一第一预埋板与多个勾栓,所述勾栓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弯勾结构,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弯勾结构,所述第一弯勾结构与所述第二弯勾结构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弯勾结构与所述第一预埋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预埋件与所述第一预埋件通过第一槽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钢的两端以及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槽钢的一端以及两侧与所述第三预埋件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以及两侧与所述第一预埋件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三预埋件的结构、尺寸与所述第一预埋件的结构、尺寸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拉筋加密区设有配筋、第一勾筋与第二勾筋,所述第一勾筋与所述第二勾筋的两端通过第三勾筋、箍筋固定连接,所述配筋靠近所述矩形管节本体的外壁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二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勾筋与所述第二预埋件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件为切口钢板,并且厚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钢筋接驳器,所述钢筋接驳器远离所述第二预埋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配筋、所述第一勾筋。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件远离所述钢筋接驳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锚筋与管片受力筋,所述锚筋与所述管片受力筋平行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件的一侧设有多排管片分布筋,所述管片分布筋与所述管片受力筋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件的顶端设有一第二槽钢,所述第二槽钢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预埋件的中间位置处。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埋件设有多个钻孔,所述钻孔分别与所述锚筋、所述管片受力筋固定连接。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相邻管节通过内壁的第一预埋件连接,管节的四角处设置拉筋加密区,达到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使施工变得更简单;第二预埋件的设置,在切割缝处设置钢板,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后期处理相对简单,在大角度斜交矩形顶管施工中,提高应用范围;第二预埋件的一端植筋处理,并且另一端通过接驳器固定连接,提高管片受力筋的抗弯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E

E处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接收管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接收管节与第二接收管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C

C处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的钢筋布筋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管节切缝处接口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图11的D

D处的剖视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预埋件的植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图1至图3中,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包括第一接收管节100与第二接收管节200。第一接收管节100包括矩形管节本体10,矩形管节本体10的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预埋件20,并且四角处各设有一拉筋加密区50。第一预埋件20长500mm,宽200mm,每个管节设有20件。第二接收管节200为特殊管节,第二接收管节200与第一接收管节100的差异为右侧设有10mm厚的预埋钢板40。
[0033]矩形管节本体10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预埋件60,第二预埋件60为20mm厚钢板,第二预埋件60的一侧处设有锚筋62,相邻两个矩形管节本体10通过第一预埋件20固定
连接,第二接收管节200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三预埋件25,并且一端处设有一预埋钢板40,图中箭头为顶进方向。第一接收管节100与第二接收管节200通过第三预埋件25固定连接,并且中间设有一连接缝105。矩形管节本体10的长度方向的外壁分别设有两个第一预埋钢管11,并且宽度方向的外壁分别设有两个第二预埋钢管12。第一预埋钢管11、第二预埋钢管12外径均为120mm,长200mm,供吊装翻转使用。长度方向的第一预埋件20附近设有第一钢管压浆孔13,宽度方向的第一预埋件20附近设有第二钢管压浆孔14,第二钢管压浆孔14附近设有减磨注浆孔15。
[0034]图4至图8中,第一预埋件20包括一第一预埋板21与多个勾栓22,勾栓22优选6个,勾栓22位于第一预埋件20长度方向的间距为200mm,并且宽度方向的间距为140mm。勾栓22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弯勾结构222,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长50mm的第二弯勾结构221,第一弯勾结构222与第二弯勾结构221垂直设置,第二弯勾结构221与第一预埋板21固定连接。第一弯勾结构222向勾栓22本体折弯180
°
,第二弯勾结构221向勾栓22本体折弯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管节(100)与第二接收管节(200),所述第一接收管节(100)包括矩形管节本体(10),所述矩形管节本体(10)的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一预埋件(20),并且四角处各设有一拉筋加密区(50),所述矩形管节本体(10)的一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预埋件(60),所述第二预埋件(60)的一侧处设有锚筋(62),相邻两个所述矩形管节本体(10)通过所述第一预埋件(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管节(200)内壁处设有多个第三预埋件(25),并且一端处设有一预埋钢板(40),所述第一接收管节(100)与所述第二接收管节(200)通过所述第三预埋件(2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件(20)包括一第一预埋板(21)与多个勾栓(22),所述勾栓(22)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弯勾结构(222),并且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弯勾结构(221),所述第一弯勾结构(222)与所述第二弯勾结构(2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弯勾结构(221)与所述第一预埋板(2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埋件(25)与所述第一预埋件(20)通过第一槽钢(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钢(30)的两端以及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预埋件(2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槽钢(30)的一端以及两侧与所述第三预埋件(25)固定连接,并且另一端以及两侧与所述第一预埋件(2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矩形顶管斜交接收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埋件(25)的结构、尺寸与所述第一预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清耿小飞刘宗钦魏旭峰李扬向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