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39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缸,包括:缸体组件,一端设有无杆腔油口,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导向套;活塞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导向套,并使活塞杆的伸入端伸入至缸体组件内,活塞杆的伸入端固定连接有抵持件,活塞杆的侧壁形成有与抵持件相间隔的抵持部,抵持部位于抵持件靠近导向套的一侧;活塞组件,位于缸体组件内,活塞组件包括套设于活塞杆外并可沿活塞杆的轴向移动的第一活塞、及套设于活塞杆外并可沿活塞杆的轴向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均被限定在抵持部与抵持件之间,且第一活塞位于第二活塞靠近抵持部的一侧,缸体组件的内部还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侧,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缩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缸。

技术介绍

[0002]在液压设备领域,一般规定当液压缸的运行速度>0.2m/s时,就必须设置缓冲结构,减小活塞运行至液压缸两端时,对液压缸底和缸盖的冲击。有时为了保证设备的操作体验感,特别是在高空作业车领域,其使用的液压缸同样设置了相应的缓冲结构。
[0003]目前,液压缸实现缓冲的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在液压缸外部控制,增加液压缸的行程感应,通过控制终端的液压油流量,实现液压缸运行速度降低,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一种是在液压缸内部设计缓冲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应用较广泛。
[0004]现有的在液压缸内部设置缓冲结构的技术中,通常是通过间隙节流作用,即通过缓冲柱塞与缓冲孔之间的间隙配合进行节流,使液压缸运动到两端点附近时形成足够的内压,降低液压缸的运行速度,以减小冲击。但这种缓冲结构存在不足:要求缓冲柱塞和缓冲孔之间具有极高的同轴度和极小的配合间隙,往往缓冲柱塞设置在活塞两端,而缓冲孔设置在缸底座和导向套上,且缸底座与缸筒之间常采用焊接,导向套和缸筒为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的一端设有无杆腔油口,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导向套;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套,并使所述活塞杆的伸入端伸入至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活塞杆的伸入端固定连接有抵持件,且所述活塞杆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抵持件相间隔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导向套的一侧;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位于所述缸体组件内,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并可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移动的第一活塞、以及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外并可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移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以及所述第二活塞均被限定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抵持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活塞靠近所述抵持部的一侧,所述缸体组件的内部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远离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缩件;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有缓冲腔;所述第一活塞设有第一过油通道;所述第二活塞设有第二过油通道;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缸体组件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组件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还设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第三过油通道,所述第三过油通道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抵持部相抵时被所述抵持部密封,所述第三过油通道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抵持部分离时与所述缸体组件的有杆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未抵紧前,所述第一过油通道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过油通道的一端还均与所述缓冲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良陈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