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86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动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包括活塞、活塞杆、针阀及针阀杆,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活塞的端面上,所述针阀设有两端封闭的中间流道,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径向流道及第二径向流道,所述活塞设有第一针阀孔及流道连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第二针阀孔及阀杆孔,所述针阀滑动安装在第一针阀孔及第二针阀孔内,所述针阀杆滑动安装在阀杆孔内,所述第一针阀孔内阵列设有若干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针阀孔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设有若干与流道连通孔连通的通槽,实现活塞移速分级可调,针阀结构刚性好,整体密封效果好,气动杆自锁可靠性高。锁可靠性高。锁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杆
,尤其是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自锁式气动杆,又称自锁式气弹簧,可以在自身行程内部的任意位置进行自我锁定。一般的自锁式气动杆在它的活塞的端部设置有一个针阀,通过活塞杆内的针阀杆控制针阀的位置,可以控制压力缸内活塞两侧空间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流通,自锁式气动杆就能够像自由型的气动杆进行工作,针阀在内部压力差作用下复位后,活塞在特定位置自锁。常见的针阀外圆上设有环槽结构,液体油通过环槽结构在两侧压力腔内流动,解除柱塞的封闭效果。但环槽结构有效流通面积恒定,气动杆调整时活塞杆移速受限,且不能满足活塞杆移速可调整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包括活塞、活塞杆、针阀及针阀杆,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在活塞的端面上,所述针阀设有两端封闭的中间流道,与中间流道连通阵列分布设有两组径向流道,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径向流道及第二径向流道,所述活塞设有第一针阀孔及流道连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第二针阀孔及阀杆孔,所述针阀滑动安装在第一针阀孔及第二针阀孔内,所述针阀杆滑动安装在阀杆孔内,所述针阀的端面抵接活塞杆的端面,所述第一针阀孔内阵列设有若干第一密封圈,且其间距与第一径向流道及第二径向流道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针阀孔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所述活塞设有若干与流道连通孔连通的通槽。
[000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针阀孔的孔口设有密封锥孔,所述针阀的头部相应设有密封锥面,所述密封锥面抵接在密封锥孔上。
[000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活塞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针阀孔连通的沉孔。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径向流道及第二径向流道在针阀同一长度位置处沿圆周阵列设有多个。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中间流道为盲孔结构,其一端密封安装有堵头。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径向流道及第二径向流道与针阀的外圆交接处设有过渡倒角。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组多个径向流道,控制针阀杆的行程控制流道有效截面,从而控制活塞调整位置时的移动速度,实现活塞移速分级可调,针阀结构刚性好,整体密封效果好,气动杆自锁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活塞自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X处放大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活塞移速最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活塞1,沉孔11,第一针阀孔12,流道连通孔13,通槽14,密封锥孔15,柱塞杆安装孔16,活塞杆2,第二针阀孔21,阀杆孔22,针阀3,中间流道31,第一径向流道32,过渡倒角321,第二径向流道33,密封锥面34,堵头35,针阀杆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包括活塞1、活塞杆2、针阀3及针阀杆4,所述活塞杆2固定连接在活塞1的端面上,所述针阀3设有两端封闭的中间流道31,与中间流道31连通阵列分布设有两组径向流道,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所述活塞1设有第一针阀孔12及流道连通孔13,所述活塞杆2设有第二针阀孔21及阀杆孔22,所述针阀3滑动安装在第一针阀孔12及第二针阀孔21内,所述针阀杆4滑动安装在阀杆孔22内,所述针阀3的端面抵接活塞杆2的端面,所述第一针阀孔12内阵列设有若干第一密封圈5,且其间距与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针阀孔21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6,所述活塞1设有若干与流道连通孔13连通的通槽14。
[0017]活塞1为台阶轴结构,包括大端及小端,大端上设有若干密封圈,在压力缸内将压力缸分为两个密封腔。流道连通槽14与小端的外圆或端面连通。
[0018]活塞1自锁时,针阀3未伸出,各第一径向流道32均位于两个第一密封圈5之间,各第一径向流道32均处于流动截止状态,各第二径向流道33位于两个第二密封圈6之间,各第二径向流道33均处于流动截止状态,保证活塞1两侧腔体内介质无流动,并保证介质不会进入阀杆孔22内。
[0019]调整活塞1位置时,针阀杆4推动针阀3伸出,直至至少一个第一径向流道32从第一针阀孔12内露出,同时一个第二径向流道33与流道连通孔13连通,活塞1两侧腔体内介质可以流动,活塞1位置可调整。针阀杆4推动针阀3伸出的长度越长,第一径向流道32露出越多,介质流动有效截面积越大,活塞1移动速度越快。通过设置多组径向流道,实现活塞移速多级调节。
[0020]所述流道连通槽14可以为腰型槽或圆孔。
[0021]所述流道连通孔13的外侧设有柱塞杆安装孔16,所述活塞杆2的头部密封固定在柱塞杆安装孔16内。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针阀孔12的孔口设有密封锥孔15,所述针阀3的头部相应设有密封锥面34,所述密封锥面34抵接在密封锥孔15上。通过设置密封锥面34及密封锥孔15,使活塞1自锁、针阀3复位时,实现一次密封,减小最外侧第一密封圈5的压力。
[0023]优选的,所述活塞1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针阀孔12连通的沉孔11。通过设置沉孔11,使针阀3不露出活塞1的端面,保护针阀3。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在针阀3同一长度位置处沿圆周
阵列设有多个。通过圆周阵列设置,可以在保证有效流通面积的情况下,减小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的孔径,使其设置更紧凑,针阀3更短,同时减小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的孔口对第一密封圈5及第二密封圈6的摩擦,保证第一密封圈5及第二密封圈6的使用寿命。
[0025]优选的,所述中间流道31为盲孔结构,其一端密封安装有堵头35。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与针阀3的外圆交接处设有过渡倒角321。通过设置过渡倒角321,减小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的孔口对第一密封圈5及第二密封圈6的摩擦,保证第一密封圈5及第二密封圈6的使用寿命。
[0027]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自锁式气动杆分级针阀结构,包括活塞(1)、活塞杆(2)、针阀(3)及针阀杆(4),所述活塞杆(2)固定连接在活塞(1)的端面上,其特征是,所述针阀(3)设有两端封闭的中间流道(31),与中间流道(31)连通阵列分布设有两组径向流道,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所述活塞(1)设有第一针阀孔(12)及流道连通孔(13),所述活塞杆(2)设有第二针阀孔(21)及阀杆孔(22),所述针阀(3)滑动安装在第一针阀孔(12)及第二针阀孔(21)内,所述针阀杆(4)滑动安装在阀杆孔(22)内,所述针阀(3)的端面抵接活塞杆(2)的端面,所述第一针阀孔(12)内阵列设有若干第一密封圈(5),且其间距与第一径向流道(32)及第二径向流道(33)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二针阀孔(21)内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6),所述活塞(1)设有若干与流道连通孔(13)连通的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声荣李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莱特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