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乐长琴专利>正文

一种旋风式吸尘器尘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84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风式吸尘器尘杯,包括有外杯;杯盖;内杯;旋风分离器以及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为一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处的过滤架,过滤架的下端开口,该过滤架的顶部开设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通孔,并且,过滤架内还设置有聚酯海绵和微过滤片,微过滤片的一侧面和过滤架的顶部内壁相抵,该微过滤片的另一侧面和聚酯海绵的一面相抵,聚酯海绵的另一面和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端面相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尘杯中设置了过滤装置,并且采用聚酯海绵和微过滤片双道过滤通道,能够将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空气进行再进一步的过滤,使得最终排出总出气口的空气更加纯净,延长了吸尘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尘杯装置,特别是一种釆用旋风式分离结构的吸尘 器尘杯。
技术介绍
吸尘器尘杯结构是吸尘器实现吸尘的主要部件之一,目前,常见的吸尘器多采用 旋风式尘杯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720041438.X的技术专利《旋风分离式尘 杯》、专利号为ZL200620101407.4的技术《吸尘器旋风式尘杯》、专利号为 21200510049880.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体式两次分离的吸尘器尘杯》等,上述各专利 的尘杯都采用了二级分离结构,进入尘杯内的空气形成螺旋式气流,使得混在空气中 的灰尘受离心力的作用而被甩出,进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但是上述专利的气流经过旋 风式分离后通常都是直接从出气口排出,很少有设置其他的微过滤装置,虽然旋风式 尘杯能够将混在空气的大部分灰尘都分离到集尘腔中,但是由于气流的连续流动性, 仍然会有一部分细尘进入出气口,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出气口堵塞,造成设备故障, 从而影响到吸尘器的正常使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的吸尘器尘杯的空气和尘 埃的分离效果,延长吸尘器的使用寿命,还需要对尘杯结构作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 微尘进入排气口而使得空气和尘埃分离效果更好的旋风式吸尘器尘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旋风式吸尘器尘杯,包括有外杯,该外杯的侧方开设有总进风口;杯盖,连接在所述外杯顶部,该杯盖上开设有可与所述总进风口相连通的总出风内杯,容置在所述外杯之中,该内杯在对应所述总进风口的位置开设有内杯进风 口,该内杯的下方开设有出尘口;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的内杯之中,该旋风分离器包括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过滤装置,连接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为一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处的过滤架, 所述过滤架的下端开口,该过滤架的顶部开设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通孔,并且,所述过 滤架内还设置有聚酯海绵和微过滤片,其中,所述微过滤片的一侧面和所述过滤架的 顶部内壁相抵,该微过滤片的另一侧面和所述聚酯海绵的一面相抵,所述聚酯海绵的 另 一面和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端面相抵。作为优选,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有端套和旋风筒,其中,所述端套呈上部膨大而 下部縮小的吸盘状,所述旋风筒的顶端边沿和该端套的底部边沿对接,并且,所述旋 风筒的底部为一呈锥形的进风口。考虑到安装方便,以及为了实现旋风分离器在内杯中的径向限位,防止旋风分离 器在内杯中的滑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端套下表面设置有一凸起,相应地,在所述内 杯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一可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坑,所述凸起容置在该凹坑内而实 现所述旋风分离器相对于所述内杯的径向限位。为了便于灰尘的倾倒和对尘杯的清洗,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杯包括有外杯本体和 外杯底盖,外杯本体和外杯底盖为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为了起到有效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从尘杯中漏出,也避免漏风,所述外杯本体 和底盖之间还设置有杯底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尘杯中设置了过滤装置,并且采用 聚酯海绵和微过滤片双道过滤通道,能够将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空气进行再进一 步的过滤,使得最终排出总出气口的空气更加纯净,有效避免吸尘器排气管的阻塞, 延长了吸尘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尘杯的工作性能。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l所示的旋风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装配剖视图(去掉杯盖)。 图5为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去掉杯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该旋风式吸尘器尘杯,包括有 外杯l,包括有外杯本体11和外杯底盖12,外杯本体11和外杯底盖12为螺纹连接或 卡接连接,外杯的侧方还开设有总进风口13;杯盖2,连接在外杯l的顶部,该杯盖2上开设有可与总进风口13相连通的总出风口21;内杯3,容置在外杯l之中,该内杯3呈桶状,内杯3中心开有可供旋风分离器插入 的轴孔31,在对应总进风口13的位置设置有一带内杯进风口321的进风管32,当内杯3 容置在外杯l之中后,进风管32伸出外杯1的总进风口13之外,内杯3的下方还开设有出 尘口33;旋风分离器4,容置在内杯3的轴孔31之中,该旋风分离器4包括有端套41和旋风筒 42,其中,端套41呈上部膨大而下部縮小的吸盘状,端套41的上部敞口即为该旋风分 离器的出风口411,旋风筒42的顶端边沿和该端套41的底部边沿对接,旋风筒42的底部 为一呈锥形的进风口421,其中,旋风分离器4的端套41下表面还设置有一凸起412,相 应地,在内杯3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一可与凸起412相适配的凹坑34,凸起412容置在该 凹坑34内而实现旋风分离器4相对于内杯3的径向限位;过滤装置,为一设置在旋风分离器4的出风口411处的过滤架5,过滤架5呈一盖 体,该过滤架5的下端开口,过滤架5的顶部设有呈辐射状的横档51并形成可供气流通 过的通孔52,为了将经过旋风分离器4分离后的空气进行进一步地过滤,在过滤架5内 还设置有相互叠压在一起的聚酯海绵6和微过滤片7,其中,微过滤片7直接焊接在过滤 架5上并且和该过滤架5的顶部内壁相抵,该微过滤片7的另一侧面和聚酯海绵6的一面 相抵,聚酯海绵6的另一面则和旋风分离器4的端套41的上端面相抵;为了保证尘杯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密封性,防止灰尘掉出和漏气,过滤架5 和顶盖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81密封连接;旋风分离器4的端套41端面和过滤架5之间设 置有第二密封圈密封82;内杯3外壁和外杯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83;外杯本体ll和 底盖12之间则通过杯底密封圈84实现密封连接。本实施例包括有三个装配体,并按照如下顺序实现装配第一装配体将第一密封圈81和带有微过滤片7焊接的过滤架5先装配,然后,将 聚酯海绵6放入过滤架5中,将过滤架5和杯盖2进行连接,完成第一装配体的安装;第二装配体将第三密封圈82套设在内杯3上,然后安装有第三密封圈83的内杯3 放入外杯l之中,再将第二密封圈82连接到旋风分离器4的端套41上端面,并将该旋风 分离器4和内杯3进行装配,完成第二装配体的安装;第三装配体将杯底密封圈84安装到外杯底盖12上,作为第三装配体;最后,将第一装配体与第二装配体进行装配,即将连接有过滤架5的杯盖2连接到 外杯本体ll上,然后再将外杯本体11和外杯底盖12进行连接,完成整个尘杯的装配。本实施例的尘杯工作原理为当吸尘器抽真空的时候,夹带灰尘的气流从伸出于外杯1的总进风口13之外的内杯进风口321进入,在内杯3内壁和旋风分离器4构成的腔室内形成旋风腔,实现一次旋风 运动,较粗颗粒的灰尘经过一次旋风分离后可以从内杯3的出尘口33排出,并沉淀在外 杯本体ll之中,此时,外杯本体11和外杯底盖12形成的封闭空间兼作为集尘腔9;经过一次分离后的空气夹带着小颗粒的灰尘继续从旋风分离器4的进风口421向上 升入到旋风分离器之中,发生更加强烈的二次旋风运动,并通过设置在过滤架5上的聚 酯海绵6和微过滤片7的双道过滤,最终从端套41顶部的出气口411直接从杯盖2的总出 风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式吸尘器尘杯,包括有    外杯,该外杯的侧方开设有总进风口;    杯盖,连接在所述外杯顶部,该杯盖上开设有可与所述总进风口相连通的总出风口;    内杯,容置在所述外杯之中,该内杯在对应所述总进风口的位置开设有内杯进风口,该内杯的下方开设有出尘口;    旋风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的内杯之中,该旋风分离器包括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以及    过滤装置,连接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为一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处的过滤架,所述过滤架的下端开口,该过滤架的顶部开设有可供气流通过的通孔,并且,所述过滤架内还设置有聚酯海绵和微过滤片,其中,所述微过滤片的一侧面和所述过滤架的顶部内壁相抵,该微过滤片的另一侧面和所述聚酯海绵的一面相抵,所述聚酯海绵的另一面和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端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长琴
申请(专利权)人:乐长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