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59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周壁相切的进风口,壳体内的分离器和支架,分离器包括环形罩以及设置于环形罩内的二个以上上端开有切向进风口的筒体,筒体下半部截面可以是多边形,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分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底部,其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在每个筒体内有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通的出风短管,在低于出风短管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螺旋体或螺旋隔离罩,筒体底部由底板封闭,从而在底板上形成第二集尘腔,在底板下方的底盖上形成第一集尘腔。由于螺旋体或螺旋隔离罩可做得比较低,在保持集尘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尘杯的高度大大降低,为高效分离吸尘器小型化提供了保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附件,尤其是一种吸尘器旋风式空气与灰尘二 次分离的尘杯。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吸尘器都是采用旋风式分离原理,使空气与灰尘分离。为了提高 分离效果,各种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相继问世。中国专利公报于2007年8月 15日公开的其公开号为"CN101015435"的"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 它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置于壳体内的分 离器,位于分离器下方固定于底板上的隔离罩,分离器的上端与支架连接,所述 分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下部,环形罩内设置有两个以上上端开有切向进 风口的筒体,每个筒体内有一同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连通的出风短管,在低于 短管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口径上大下小的锥形筒体,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 相连,对应于锥形筒体下端连接一隔离环,该隔离环的上端略高于锥形筒体下端, 在其二者周壁间留有环形间隙,隔离环和筒体的底部由底板封闭,从而在底板上 形成筒体与隔离环之间的第二集尘腔,底板的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向下的隔离罩, 隔离罩下方为尘杯的第一集尘腔。该专利技术中的锥形筒体是起到两个作用, 一个是 使进入筒体的空气与灰尘加速旋转分离;二是当分离出来灰尘落入筒体下端的第 二集尘腔时,由于惯性作用会继续旋转而扬起,它能有效阻隔灰尘被气流带出出 风短管,使该专利技术具有尘杯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分离效果好、集尘容量大等优 点。但是为了达到分离效果更好,锥形筒体必须要占用一定的高度,这样一定程 度上还是会影响尘杯的体积和集尘容量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吸尘器行业提供体 积小巧、结构紧凑、集尘容量大等优点的尘杯,使高效分离的吸尘器小型化得以 实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该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尘杯的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壳体周壁相切的尘杯进风 口,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和支架,所述分离器包括环形罩以及设置于环表罩内的 二个以上上端开有切向进风口的筒体,环形罩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相连,所述分 离器的进风口设置于环形罩的底部,其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在每个筒体内有同 轴设置并与支架底孔相通的出风短管,其特征在于在低于出风短管的筒体内壁设 置螺旋体或螺旋隔离罩,筒体底部由底板封闭,从而在底板上形成第二集尘腔, 底板的圆周面上设置向下开口的隔离罩,以使隔离罩下方至尘杯的底盖上形成第 一集尘腔。所述的设置于环形罩内的筒体为2-30个。所述筒体可以是上小下大的锥形体,在低于螺旋体或螺旋隔离罩的下半部, 其截面可以是多边形,以使第二集尘腔的容积尽可能大。所述筒体内壁设置的螺旋体为螺旋形叶片经旋转构成,它可以是单头螺纹 状,也可以是多头螺纹状。所述筒体内壁设置的螺旋隔离罩为开口向下的倒扣碗形罩,其倒扣碗形罩周 边连接螺旋形叶片作为导流叶片,叶片可设置有二个以上,各叶片间的头与尾之 间留有间隙。本技术采用螺旋体或螺旋隔离罩代替原专利技术中的锥形筒体,由于螺旋体 或螺旋隔离罩的高度可以做得比较低,则筒体的高度也可随之降低,在保持集尘 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整个尘杯的高度与原来相比可以大大降低,使该尘杯为高 效分离的吸尘器小型化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图5是单头罗纹状螺旋体的立体图。图6是三头罗纹状螺旋体的立体图。图7是单叶片螺旋隔离罩的立体图。图8是三叶片螺旋隔离罩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新型清理灰尘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该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包括尘杯的壳 体l,开设于壳体l的出风口 2和与壳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 3,置于壳体内的分 离器和支架4。所述分离器包括环形罩12以及设置于环形罩内的二个以上上端 开有切向进风口 7的筒体6,环形罩内的筒体可以为2-30个,图中所示为7个 筒体。环形罩12和筒体的顶部与支架4相连,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 13设置于环 形罩12的底部。其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 3。在每个筒体内有同轴设置并与支架4 底孔相通的出风短管8。在低于出风短管8的筒体内壁设置一种螺旋体9'或者 螺旋隔离罩9,筒体6的底部由底板10封闭,从而在底板上形成第二集尘腔ll。 底板10的圆周面上设置开口向下的隔离罩18,以使隔离罩下方至尘杯的底盖17 上形成第一集尘腔14。所述筒体6的直径可以上下一致的圆筒体,也可以是上 小下大的锥形体,在低于螺旋体9'或者螺旋隔离罩9的下半部,其截面可以是 多边形,如图4所示,以增加底板上第二集尘腔ll的集尘容量。最好在环形罩 12底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网孔板19,使网孔板设置于环形罩12与筒体6以及筒体 与筒体周壁之间。如图5、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筒体内壁所设置一种螺旋体的立体图。 螺旋体9'是由作为导流的螺旋形叶片构成。图4是一种单头罗纹状的螺旋体 9'。图5是一种三头罗纹状螺旋体9'。如图7、图8所示,是本技术筒体内壁设置的另一种螺旋隔离罩9的立 体图。所述螺旋隔离罩9是由中心以一个开口向下的倒扣碗形罩,其周边连接螺 旋形叶片作为导流的叶片,该叶片可设置有二个以上,图7为一个螺旋形叶片, 图8为三个螺旋形叶片组成的导流叶片,相邻各叶片间的头与尾之间留有间隙。如图9所示,是本技术清理灰尘时的示意图。本技术第二集尘腔11 上的底盖10的一端靠转轴与轴孔配合呈可转动连接,第一集尘腔14上的盖板 17的一端也靠转轴与轴孔配合呈可转动连接,在盖板17上设置有一块顶块16, 顶块16的顶部可与第二集尘腔11上的底板10的下底面相顶,壳体的另一侧壁 设置有底板扣15,它可与底板上的挂扣相扣合。以下结合附图叙述它的工作原理。把上述与电风机进风口相连的吸尘器风道 与尘杯出风口2相连接,启动开关,电风机工作使尘杯内产生负压,带有灰尘的 空气由尘杯进风口 3进入尘杯内腔,由于尘杯进风口与尘杯壳体的圆周面相切, 因而产生旋转气流,又由于分离器进风口 13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因而带有灰 尘的空气进入尘杯后,即产生向下的螺旋快速旋风,灰尘受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被甩向周壁并坠落至尘杯底板17上的第一集尘腔14内,因隔离罩18的隔离作 用落入集尘腔14的灰尘很难受到螺旋气流的影响重新巻起,以此分离出大部分 灰尘。只带少量细小灰尘的空气从环形罩12周壁下方的分离器进风口 13进入, 这部分空气从环形罩12与筒体6以及筒体与筒体周壁之间的间隙穿过网孔板19 进入筒体上端进风口 7,又由于再一次受与筒体周壁相切的进风口 7的导向作用, 进入筒体内的空气同样产生旋转气流,离心力再次将混有少量细尘的空气分离, 甩向内壁并穿过螺旋体9'或螺旋隔离罩9、旋落至底板10上方第二集尘腔11 内。因螺旋体9'或螺旋隔离罩9的隔离作用落入集尘腔11的灰尘很难再受到 螺旋气流的影响重新巻起而被带出尘杯。经过两次分离后的空气经出风短管8和 连接支架4底孔,尘杯出风口2进入电风机而排出吸尘器。当需要清理灰尘时, 按动尘杯的底板扣15、底板17打开,由于顶块下降,底盖10也同时打开,尘 杯第一集尘腔16与第二集尘腔11内的灰尘同时坠落排出尘杯外。权利要求1、一种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尘器旋风式二次分离尘杯,它包括尘杯的壳体(1),开设于壳体上的出风口(2)与壳体周壁相切的尘杯进风口(3),置于壳体内的分离器和支架(4),所述分离器包括环形罩(12)以及设置于环形罩内的二个以上上端开有切向进风口(7)的筒体(6),环形罩(12)和筒体(6)的顶部与支架(4)相连,所述分离器的进风口(13)设置于环形罩(12)的底部,其位置低于尘杯进风口(3),在每个筒体内有同轴设置并与支架(4)底孔相通的出风短管(8),其特征在于在低于出风短管(8)的筒体内壁设置一个螺旋体(9′)或螺旋隔离罩(9),筒体(6)底部由底板(10)封闭,从而在底板上形成第二集尘腔(11),而底板下方至尘杯的底盖(17)上形成第一集尘腔(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