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6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包括外壳、盖板、第一插脚、第二插脚,还设置有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安装在外壳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第二极连接,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第一极与电机副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电阻值为600~1800Ω,体积为20~28mm3,外壳设置有热保护器装载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压縮机用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主要用于带运行电容的压缩机电机的起动,也可用于一般单相交流电机的起动。
技术介绍
参见图l,制冷压縮机大多采用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为了使电动机能自行起动,在电动机的定子铁芯上设置了两套绕组,即用以产生主磁场的主绕组181'和用以产生辅助磁场的副绕组182'。通电后主、副磁场合成的旋转磁场切割静止转子产生一定的电磁转矩,使转子开始旋转,起动后的转子转矩将逐渐增大,当转速达到75%~80%的同步转速时,切断副绕组182'回路,电动机仍能继续旋转升速,直至达到与外阻抗转矩平衡、稳定运转。目前通常利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R1 (PTC)起动器来完成起动过程,在制冷压縮机电机的副绕组182,上串联有PTC起动器,PTC起动器在常温下处于小阻值导通状态,当起动时因电流的热效应,PTC元件在短时间内温度升高,当达到居里点后,其电阻值迅速增加到几十千欧以上,此时与副绕组182'的阻抗比相当于断路,与之串联的起动绕组的电流降至十几毫安以下,这时电机起动过程完成,进入正常运转。在电机正常运转时,PTC元件中仍然有十几毫安的维持电流通过,以维持PTC元件的发热,阻止电机起动绕组在电机正常工作时发生作用,这个维持PTC元件发热的功率消耗通常在3W左右。由于这种电机被广泛应用,这个发热功耗导致了电能的大量浪费。另外,目前制冷压缩机用起动器和热保护器大多为单体的,用户在安装时必须在压縮机接线柱上先装入热保护器,再装入起动器,而且在侧面装配时动作比较别扭,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功率消耗低的用于制冷压縮机的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包括外壳、盖板、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外壳与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均安装在外壳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一极与电机副绕组引出端对应, 所述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为20 28mm3,外壳上设置有热保护器装载型腔。由 于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为20 28mm3,仅为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体积的 10%左右,因此电能的损耗也仅为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10%左右,由于第二正温 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体积的大幅减小,使得电能损耗也大大降低,同时压縮机再次起动所需 恢复时间也大幅缩短,提高了压縮机起动效率。本技术借助位于热保护器装载型腔内的一个或多个支撑点支撑热保护器,热保护 器装载型腔内设置一个热保护器卡爪,以对热保护器进行定位和固定。 本技术热保护器装载型腔可以采用圆形、长方形或者多边形。 本技术还设置有运行电容器连接端,运行电容器连接端分别设置在第一插脚、第 二插脚上,运行电容器连接端可直接接插运行电容器,以提高起动性能和工作效率。本技术所述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直径为O 3.5±0.1咖,厚度为2.5±0.1咖。 本技术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插脚定位型腔、第二插脚定位型腔、第一正温度系数热 敏电阻器定位型腔、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定位型腔和双向可控硅定位型腔,外壳两 侧还设置有定位方孔。本技术盖板上设置有盖板第一插脚定位型腔、盖板第二插脚定位型腔。 本技术盖板上设置有卡爪,卡爪和盖板平面垂直,盖板的卡爪和外壳的定位方孔 卡接。本技术第一插脚连接在压縮机主绕组上,第二插脚连接在压縮机副绕组上,压縮 机起动瞬间,串联在双向可控硅触发回路的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串联在双向可控 硅主回路上的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都处于小阻值导通状态,触发电流较大,故双向 可控硅导通,此时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压縮机副绕组导通而起动压縮机电机;随 着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电阻值的不断增大,双向可控 硅触发电流逐渐下降,双向可控硅自动关闭,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压縮机副绕组 自动断开,没有电流通过,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不再通电发热。本技术通过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采样相关电流信号,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发热功耗,通常该采样系统的功耗都能低达毫瓦级,也就是所谓 的"零功耗"起动器,从而大大提高节能效率。由于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为 20 28mm3,仅为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体积的10%左右,因此电能的损耗也仅为第一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10%左右,由于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体积的大幅减小,使 得电能损耗也大大降低,同时压縮机再次起动所需恢复时间也大幅縮短,提高了压縮机起动效率。同时,本技术设计电路简单,电子元器件数量少,在保证压縮机起动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压縮机起动性能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电原理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原理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元件分解立体图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测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去掉盖板的轴测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去掉盖板、第一热敏电阻器、第二热敏电阻器的轴测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去掉盖板、第一热敏电阻器、第二热敏电阻器、双向可控硅 的轴测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轴测图IO为本技术实施例盖板轴测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插脚组件轴测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插脚组件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的原理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增加双向可控硅3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双向可控硅3、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 阻器9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设置在外壳10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9 一 端与电机主绕组181引出端(压縮机M端,下同)对应(本技术实施例连接到压缩机 电机回路中时即连接),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9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3第二极3-2连 接;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端与电机主绕组181引出端对应(本技术实施例 连接到压縮机电机回路中时即连接),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3 触发极3-3连接,双向可控硅3第一极3-l.与电机副绕组182引出端(压縮机S端,下同) 对应(本技术实施例连接到压縮机电机回路中时即连接);图2中压缩机C端和热保护 器连接。本技术还设置有热保护器装载型腔10-13,热保护器装载型腔10-13内设置一个热 保护器卡爪10-14,以对热保护器11进行定位和固定。参照图3 图12,本技术实施例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包括盖板l、第二插脚 2、双向可控硅3、第三簧片4、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第二簧片6、定位块7、第 一插脚8、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9和外壳10 (见图3、图6);双向可控硅3第一极3-l与第二插脚2连接端2-2连接,双向可控硅3第二极3-2与第二簧片6连接,双向可控 硅3触发极3-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低功耗起动热保护器,包括外壳、盖板、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外壳与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和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双向可控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均安装在外壳内,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第二极连接,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端与电机主绕组引出端对应,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的第一极与电机副绕组引出端对应,所述第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为20~28mm↑[3],外壳上设置有热保护器装载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华民孙海卢文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星帅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