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19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本申请涉及风力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该风路结构设置有进风管和与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导风锥包括: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风道的出风端并将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外环出风部的风向;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内环出风部的风向。该风路结构,将一路起源分为两股方向不同的环形均布风,提高了烘干效果的同时防止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壁。返顶而粘壁。返顶而粘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风力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行业中都涉及干燥工艺,风路的结构设置对干燥效果影响甚大。如喷雾干燥装置中,通常使用热风分布器对喷雾盘喷出的雾滴喷雾进行干燥。通常热风分布器吹出的热风始终以一定的倾角螺旋向下流动,来干燥喷雾盘喷出的四散的雾滴,存在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结在干燥腔内壁上的现象,烘干效果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风路结构,将气流分为两股均布风,一股形成聚集下压风而集中风量给雾滴加热,提高了烘干效果,另一股形成扩散下压风而包裹雾滴,防止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壁,通过一个出风管路实现提高烘干效果且防止雾滴飞溅的两方面功效。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设置有进风管和与所述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所述导风锥包括:
[0005]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
[0006]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端并将所述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
[0007]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所述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外环出风部的风向;
[0008]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所述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内环出风部的风向。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可拆卸或可移动设置,以调整相对于所述风道轴线的倾斜角度。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外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0011]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内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2]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为板体状的导风片。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管为蜗壳螺旋风管,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出风口为环状出风口,且总出风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环状出风口相连。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最内圈环形管段为出风端,并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环形管段周向排列的导风板,每相邻的两组所述导风板之间开设有一个分风口,多个所述分风口沿环形分布并形成所述环状出风口。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管腔内,整圈所述导风板形成了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内环壁;沿逐渐靠近所述分风口的方向,所述导风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导风板的两个外板面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外切面的夹角均为锐角。
[00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风分布器,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
[001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设置有雾化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热风分布器或如上所述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所述导风锥套设在所述雾化器的喷雾头外周。
[002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风路结构,其导风锥可套设在喷出雾滴的喷雾头上,在喷雾头外周形成一整圈的环状风道。而蜗壳螺旋风管可以增大气流的风速,增强烘干效果,且通过环形出风口使气流形成360度的环状均布风,气流均匀地进入环状风道并均匀吹出,在喷雾头周围形成360的均布风。且,360度的均布风在风道出风端被分隔锥分隔而形成了内外两股环形风,外部环形风经360度均布的第一导风件的引导作用,倾斜吹出,形成螺旋风,即从外环出风部吹出后,会旋转着向下吹动,形成倒锥形扩散状下压风,相当于形成了一层隔离风罩,可以罩住或者说包裹住喷雾头喷出的雾滴,也会促使雾滴旋转飞行,在烘干雾滴的同时,有效防止雾滴向外飞溅或向上移动而粘连到干燥腔内壁上;而内部环形风经第二导风件的引导作用,竖直向下吹出,且经过呈锥筒状的分隔锥的聚拢,形成了聚拢风,从内环出风部吹出后,会形成锥形聚拢下压风,可以集中风量加热雾滴,强劲的烘干雾滴,提高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路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锥体和分隔追的示意图;
[0023]图3所示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24]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螺旋风管的示意图;
[002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螺旋风管的剖视图。
[0026]图1

5中:
[0027]1、蜗壳螺旋风管;11、直管段;12、最内圈环形管段;13、导风板;101、进风口;102、环状出风口;1021、分风口;2、导风锥;21、内锥体;22、外锥体;23、分隔锥;24、第一导风件;25、第二导风件;201、内环出风部;202、外环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考附图1

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其包括进风管和导风锥2。导风锥2连接在进风管的出风端,进风管用于连接气源和导风锥2,也可以说是将气流引入导风锥2内。导风锥2包括相套设的内锥体21和外锥体22,内锥体21和外锥体22之间具有环状的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形成了风道。风道的截面为环形,整体为沿轴向延伸的环体。导风锥2可以套装在雾化器上,在喷雾头外周形成一整圈的环状风道。例如图1所示,导风锥2套设在雾化器上,喷雾头从内锥体21的内腔中伸出,则风道环绕在喷雾头外周。导风锥2整体可为锥筒状,使风道的出风端逐渐靠近喷雾头,最终临近喷雾头设置。风道为环状,其出风口也是环状,并围绕且临近喷雾头,则导风锥2吹出的风在喷雾头周围形成360度的环状均布风,对雾滴进行有效干燥。
[0030]同时,风道内还设置有分隔锥23、第一导风件24和第二导风件25。分隔锥23为锥筒状,设置在风道的出风端,至少有局部位于风道内,如整体位于风道内或上端位于风道内而下端伸出风道。分隔锥23套设在内锥体21上,则内锥体21、分隔锥23和外锥体22依次间隔分布,分隔锥23将风道的出风端分隔成了两部分,分隔锥23与内锥体21之间的内环空间形成内环出风部201,分隔锥23与外锥体22之间的外环空间形成外环出风部202。风道的出风口处形成了两个相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进风管和与所述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所述导风锥包括: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端并将所述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所述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外环出风部的风向;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所述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内环出风部的风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可拆卸或可移动设置,以调整相对于所述风道轴线的倾斜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外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内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曾增杨力博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