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40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涉及汽车行业尺寸工程技术领域,一体测量工具包括多级同轴线设置的测量基础单元,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能够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伸缩,且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能够容纳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内;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能够收容所有的测量基础单元1;相邻两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差相等;所述一体测量工具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间隙,所述一体测量工具伸展开后的阶梯侧面用于测量面差。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能够同时测量间隙和面差,降低了测量精度,但提高了测量效率,多次测量的稳定性强。多次测量的稳定性强。多次测量的稳定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行业尺寸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整车厂针对面差的测量工具一般采用数显面差尺,整车厂针对间隙的测量工具一般采用塞片尺或测量棒。
[0003]相关技术中,数显面差尺的优点明显,精度能够达到0.01mm,需要定期标定校准和充能,使用前还需调零,由于体积较大,对空间限制多,测量时需保证基准块与测量基准面平行,操作繁杂。而塞片尺需要反复调整塞片厚度,测量效率低。
[0004]但是,在汽车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数显面差尺依赖测量人员手法保证工具基准面与测量目标的基准面平行,导致多次测量的不稳定性增加;在某些空间较小的位置,数显面差尺不具有操作空间;在某些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测量位置,采用数显面差尺的经济性差。进一步地,现有测量形式需同时携带间隙测量工具和面差测量工具,在测量时常常需要间隙测量工具和面差测量工具不断切换,大大影响测量效率。
[000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设计一种降低测量精度、且能够同时测量间隙和面差的高效便捷的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能够同时测量间隙和面差,降低了测量精度,但提高了测量效率,多次测量的稳定性强。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所述一体测量工具包括多级同轴线设置的测量基础单元,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能够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伸缩,且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能够容纳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内;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能够收容所有的测量基础单元1;相邻两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差相等;所述一体测量工具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间隙,所述一体测量工具伸展开后的阶梯侧面用于测量面差。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直径为最小测量单位g,相邻两级测量基础单元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差同样为g。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除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外,其余测量基础单元均沿轴线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设置导槽;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通过键匹配于前一级测量基础单元的导槽。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测量基础单元呈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
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侧面为基准面。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测量基础单元呈半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侧面为基准面。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一体测量工具与阶梯侧面相对的一面为平直面,所述平直面设置可拆卸的端盖。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一体测量工具包含7级测量基础单元,分别为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A、测量基础单元B、测量基础单元C、测量基础单元D、测量基础单元E、测量基础单元F以及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G,测量面差时,测量基础单元A的侧面为基准面。
[001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一体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15]用一体测量工具测量间隙时,将多级测量基础单元均展开,对准间隙的开口方向,将一体测量工具下探,直到无法下移,读取刚好卡在间隙内的某一级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
[0016]用一体测量工具测量面差时,将一体测量工具的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侧面与测量基准面相切,依次推出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直到某一级测量基础单元刚好邻近被测面,读取对应面差的尺寸值即可。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直径为最小测量单位g,相邻两级测量基础单元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差同样为g;除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外,其余测量基础单元均沿轴线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设置导槽;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通过键匹配于前一级测量基础单元的导槽。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测量基础单元呈半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侧面为基准面;所述一体测量工具与阶梯侧面相对的一面为平直面,所述平直面设置可拆卸的端盖。
[0019]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1、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包括多级测量基础单元,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轴线全部同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体测量工具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间隙,哪个测量基础单元刚好卡在间隙内,即该间隙的大小等于该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一体测量工具伸展开后的阶梯侧面用于测量面差。
[0021]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解决了传统测量工具无法快速高效的测量面差和间隙,并快速切换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结构简单,成本低,用一体测量工具的伸展开后的阶梯侧面测量面差,降低了操作不稳定性导致的面差测量误差;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尤其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以及测量空间小的位置,一体测量工具同时具备间隙和面差测量功能,面差测量重复性稳定性好且测量效率高;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能够收容所有的测量基础单元,一体测量工具便于携带和使用,且使用时的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
[0022]2、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测量基础单元G的直径为最小测量单位g,相邻两级测量基础单元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径差同样为g。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尺寸设计简单,测量高效,降低了测量精度,但是提高了测量效率,且能灵活测量间隙和面差。
[0023]3、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滑动槽内壁设置导槽,后一级测量基础单元通过键匹配于前一级测量基础单元的导槽,键固定于测量基础单元的外侧面,导槽开设于测量基础单元的滑动槽的内侧面。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结构简单,相连测量基础单元之间通过滑动槽相互滑动,外径小的测量基础单元的侧壁设置键,外径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导槽内壁开设导槽,键和导槽相互匹配,便于安装和拆卸,组装效率高。
[0024]4、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测量基础单元呈半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的外圆柱面贴合于被测基准面,其余测量基础单元侧面哪个最贴近于待测面,则面差相对读数即为多少。本申请的一体测量工具,测量基础单元呈半圆柱状,进一步减小了一体测量工具占用的空间,便于携带和使用,实用性强。
[0025]5、本申请的测量方法,降低了测量精度,但大大简化了测量步骤,简单高效,且能够同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测量工具包括多级同轴线设置的测量基础单元(1),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能够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伸缩,且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能够容纳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内;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能够收容所有的测量基础单元1;相邻两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的外径差相等;所述一体测量工具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间隙,所述一体测量工具伸展开后的阶梯侧面用于测量面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的直径为最小测量单位g,相邻两级测量基础单元(1)中,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相对于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的外径差同样为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除最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外,其余测量基础单元(1)均沿轴线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壁设置导槽(12);后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通过键(11)匹配于前一级测量基础单元的导槽(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基础单元(1)呈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1)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1)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1侧面为基准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基础单元(1)呈半圆柱状,多级测量基础单元(1)的不同外径用于测量不同间隙;多级测量基础单元(1)的阶梯侧面的外径差用于测量面差;测量面差时,最前一级的测量基础单元侧面为基准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间隙面差一体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测量工具(10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鹏张浩峰李廷才杨赫杨海琼孟帅周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