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13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包括:加强结构,包括连接于车身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螺栓套,设置于空腔内且两端分别对应的与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固定连接;连接螺栓,内套于螺栓套内用于前副车架的连接;下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弱化区,第一弱化区对应的位于螺栓套下端沿X向的车尾侧;上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弱化区,第二弱化区沿螺栓套上部的周向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综合在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设置的第一弱化区和第二弱化区可以在竖向上形成梯度的撕裂变形;极大的提升了碰撞过程中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提升车辆安全性;另外,兼顾了安装点强度设计,可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具有足够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前副车架后安装点作为前副车架与车身的主要连接结构,一方面需要后安装点在保证日常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另一方面在碰撞中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发生稳定和可控的失效,实现副车架的自动脱落,从而减少副车架碰撞对乘员舱或电池的侵入量。目前,前副车架与车身基本都采用硬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安装,即直接通过螺栓,螺栓套筒等直接将副车架固定在车身结构上;此种连接结构虽然连接强度较好,但很难保证前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的顺利脱落。为了让前副车架顺利脱落,一些厂商也在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处做了一定的结构弱化处理,但在实际的碰撞过程中,前副车架不能顺利脱落,进而导致侵入量过大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有限。
[000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以求能够提升前副车架脱落的机率,保证前副车架顺利脱落,进而减少副车架碰撞对乘员舱或电池的侵入量,提升车辆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及车辆,能够提升前副车架脱落的机率,保证前副车架顺利脱落,进而减少副车架碰撞对乘员舱或电池的侵入量,提升车辆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包括:加强结构,包括连接于车身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螺栓套,设置于空腔内且两端分别对应的与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固定连接;连接螺栓,内套于螺栓套内用于前副车架的连接;所述下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弱化区,所述第一弱化区对应的位于螺栓套下端沿X向的车尾侧;所述上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弱化区,所述第二弱化区沿螺栓套上部的周向布置;此结构设计,可极大的提升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同时兼顾了后安装点处的强度设计,保证日常使用过程中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弱化区包括两个弱化孔Ⅰ,两个弱化孔Ⅰ成八字型结构布置,八字型结构的大端正对并朝向螺栓套布置;此结构设计中,八字形的结构正对螺栓套布置利于形成变形诱导,碰撞力传递至下加强板时,溃变沿X向八字形的收缩方向发生,更利于螺栓套和连接螺栓在下加强板上对应第一弱化区处发生局部撕裂变形,进而保证碰撞时前副车架顺利的自动脱落。
[0007]进一步,所述八字型结构大端的扩口宽度大于螺栓套的外径;此结构设计中,利于螺栓套在整个直径方向上沿X向向后发生撕裂变形,更利于碰撞力由八字形结构的中部传
递至起两侧的弱化孔Ⅰ,进而引起溃变,撕裂。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弱化区还包括弱化孔Ⅱ,所述弱化孔Ⅱ位于两个弱化孔Ⅰ沿X向的后侧,并正对八字型结构的小端布置;此结构设计中,通过在弱化孔Ⅱ的正后侧设计弱化孔Ⅱ,利于提升下加强板沿X向向后的变形纵深,结合八字形的两弱化孔Ⅰ,保证能够撕裂变形足量,进一步的提升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提升安全性。
[0009]进一步,所述第二弱化区包括多个沿螺栓套上部周向间隔布置的局部弱化孔;此结构设计中,利于在上加强板上对应螺栓套连接的部位形成局部弱化,多个局部弱化孔间隔排布结构简单且与第一弱化区的弱化结构不同,利于形成上、下加强板的弱化梯度不同,形成错位撕裂;同时,利于碰撞时,上加强板在连接螺栓后移扭转时,整个上加强板对应第一弱化区的部位向下拉扯撕裂,进而进一步的提升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提升安全性。
[0010]进一步,还包括中加强板,所述中加强板设于空腔内并固定连接于下加强板上,且所述中加强板向上延伸形成有凸起部,凸起部的上端面与上加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部的下方形成有可避让螺栓套的加强腔,所述加强腔沿X向向前开口;此结构设计中,通过设置中加强板可以进一步加强后安装点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使用耐久度,同时,加强腔沿X向向前开口的结构设计不影响碰撞过程中下加强板的撕裂变形,在提升强度的同时保证前副车架的顺利脱落。
[0011]进一步,所述中加强板的凸起部上设有螺栓套避让孔,此结构设计利于螺栓套与上加强板的连接,同时通过设置的螺栓套避让孔不影响上加强板上对应区域设置的第二弱化区,进而保证上加强板的顺利撕裂,保证前副车架的顺利脱落。
[0012]进一步,所述上加强板的上表面上对应螺栓套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连接螺栓穿过螺栓套后与螺母套连接;此结构设计利于简化结构,螺栓套内不用设计内螺纹,连接螺栓穿过螺栓套后与螺母套螺纹连接即可;同时,利于螺栓套的上端与上加强板的下端面连接处形成支撑,提升结构强度。
[0013]进一步,所述螺母套与上加强板焊接连接,螺母套周向的焊接缝设有两个沿Y向对齐的焊接断点,并将焊接缝分为前段和后段,且后段的长度占比大于整个焊接缝长度的1/2;此结构设计中,通过分段式的焊缝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碰撞过程中上加强板处的撕裂脱落机率,提升安全性。
[0014]一种车辆,包括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采用上述所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与车身进行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中,通过在下加强板上设计第一弱化区,第一弱化区为单侧弱化结构,保证在碰撞过程中,下部先发生撕裂变形,进而螺栓套及连接螺栓下部后移和扭转,于此同时,上加强板上设计的第二弱化区,第二弱化区为周向弱化,与下加强板的弱化结构形成强度差异,同时,结合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在竖向上的高度差,利于上、下加强板发生梯度的错位撕裂;极大的提升了碰撞过程中前副车架自动脱落的机率,保证前副车架顺利脱落,进而减少副车架碰撞对乘员舱或电池的侵入量,提升车辆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并形成空腔结构,在空腔结构内设置螺栓套,兼顾了安装点强度设计,可以保证日常使用过程中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

A处的截面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带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中加强板轴侧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带中加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上加强板;101

局部弱化孔;102

空腔;2

下加强板;201

弱化孔Ⅰ;202

弱化孔Ⅱ;3

螺栓套;4

连接螺栓;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结构,包括连接于车身的上加强板(1)和下加强板(2),所述上加强板(1)和下加强板(2)之间形成有空腔(102);螺栓套(3),设置于空腔(102)内且两端分别对应的与上加强板(1)和下加强板(2)固定连接;连接螺栓(4),内套于螺栓套(3)内用于前副车架(6)的连接;所述下加强板(2)上设有第一弱化区,所述第一弱化区对应的位于螺栓套(3)下端沿X向的车尾侧;所述上加强板(1)上设有第二弱化区,所述第二弱化区沿螺栓套(3)上部的周向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区包括两个弱化孔Ⅰ(201),两个弱化孔Ⅰ(201)成八字型结构布置,八字型结构的大端正对并朝向螺栓套(3)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八字型结构大端的扩口宽度大于螺栓套(3)的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区还包括弱化孔Ⅱ(202),所述弱化孔Ⅱ(202)位于两个弱化孔Ⅰ(201)沿X向的后侧,并正对八字型结构的小端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后安装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弱化区包括多个沿螺栓套(3)上部周向间隔布置的局部弱化孔(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哲马骞陈钰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