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润滑油供油系统,涉及一种双泵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油冷电驱一般采用单独电子油泵或者机械泵方案为冷却润滑系统提供润滑油。
2、电子油泵方案中,冷却润滑流量由电子油泵转速决定,可与整车工况完全解耦,效率高,为目前主流方案。电子油泵通常由转子泵、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与控制较为复杂,成本高,成熟度低,当电子油泵发生停机故障,将无法为电驱提供润滑油,电驱功率会被其限制,甚至因为没有润滑油对电驱进行冷却润滑,可能直接导致总成损坏。
3、单机械泵方案成熟度高,可靠性好,价格便宜,但机械泵提供冷却润滑流量与车速相关,流量无法根据整车工况调节,效率低,同时倒车时无法为电驱提供润滑油,目前油冷电驱采用该方案较少。
4、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针对油冷电驱总成的工作特性,对现有的供油系统进行改进,使得供油系统可以与整车实际运行工况解耦,以提高冷却润滑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设计、制造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单向阀组和油底壳,所述第一油泵具有吸油口Ⅰ和出油口Ⅰ,所述吸油口Ⅰ连接于油底壳,所述出油口Ⅰ连接于汽车的冷却润滑油路;所述第二油泵具有吸油口Ⅱ和出油口Ⅱ,所述吸油口Ⅱ连接于油底壳,所述出油口Ⅱ连接于汽车的冷却润滑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阀,所述连通阀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连通阀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于第二油泵的出口并位于第三单向阀前,所述连通阀的第二连通口连接于油底壳,以构成吸油与卸油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单向阀组和油底壳,所述第一油泵具有吸油口ⅰ和出油口ⅰ,所述吸油口ⅰ连接于油底壳,所述出油口ⅰ连接于汽车的冷却润滑油路;所述第二油泵具有吸油口ⅱ和出油口ⅱ,所述吸油口ⅱ连接于油底壳,所述出油口ⅱ连接于汽车的冷却润滑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阀,所述连通阀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连通阀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于第二油泵的出口并位于第三单向阀前,所述连通阀的第二连通口连接于油底壳,以构成吸油与卸油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油支路还设置有旁路单向阀,所述旁路单向阀与第一油泵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均具有正转模式和反转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泵供油系统具有低速模式、高速模式和倒车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模式下,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同时运转并处于正转模式,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被打开,旁路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被关闭,连通阀被关闭,润滑油经第一供油支路和第二供油支路汇合后进入冷却润滑油路并为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李加军,任晓华,郭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