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19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手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S2、对封装后的表壳进行试水检测;S3、根据表壳内壁的显色情况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上述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通过在表壳内壁涂覆试水膏,根据试水膏的显色情况来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其操作简单,漏水点定位精确,漏水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实现对漏水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提高手表的加工效率;相较于微小气泡不易判断检出的情况,试水膏显色明显,易于对漏水点进行判断,提升了漏水点的检测效果。的检测效果。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表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防水手表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防水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手表的防水功能完好。按照GB/T30106/ISO 22810《钟表 防水手表》的要求,手表的防水型式检验流程如下:1)手表下水加压,以确保手表与水充分接触,在此情况下,不合格品会进水;2)手表烘干,需要确保手表温度介于40℃~45℃,为后续操作提供条件;3)手表玻璃上加冷水水滴,以确保玻璃出现温差,使得玻璃上产生冷凝现象;4)观察水雾,如手表进水汽,玻璃会起雾;5)合格判定,无进水或玻璃内侧雾气在1min内散去为合格。也就是说,当前的防水检测方法是根据手表进水后,给表玻璃的外部降温,使得玻璃内侧产生凝雾来进行判断的。在实际生产作业中,由于表壳是由多个零件装配形成,存在多道连接缝隙,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判断手表漏水后,还需要查找漏水点并分析漏水原因。
[0003]目前,在手表漏水点查找时,较大漏水点可采用将试水加压容器设计为透明结构的方式,通过观察试水操作中气泡的产生位置进行判断。而对于微小漏水点而言,其检测过程的漏水量很小,即使延长试水时间,也不会产生气泡,若通过提高试水压力来增大漏水量,当试水压力超过手表的设计压力时,易出现表玻璃被压碎的情况,试水作业的安全性不足。因此,目前在对微小漏水点检测时,一般由工程技术人员依靠经验猜测漏水点,再通过改进和反复试水,至不漏水为止,此种检测方式效果较差,漏水点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差,进而影响手表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检出手表上的漏水点,显著提高了手表漏水点的检测效率,有利于提升手表的加工效率。
[0005]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S2、对封装后的表壳进行试水检测;S3、根据表壳内壁的显色情况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前,还包括:S0、对试水膏进行稀释。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0中,采用纯酒精对试水膏进行稀释。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稀释后的试水膏浓度为1.75

1.90g/mL。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
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包括:S1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S12、将稀释后的试水膏经由表壳的柄轴管装入表壳内腔;S13、摇晃表壳,使试水膏均匀涂覆于表壳内壁;S14、将多余试水膏经由柄轴管倒出,擦净柄轴管并安装表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水膏在表壳内壁上的涂覆厚度为0.2mm

1.0m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封装后的表壳进行试水检测包括:将封装后的表壳置于水中并持续加压预定时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表壳内壁的显色情况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包括:经由表玻璃观察表壳内壁显色情况,或拆开表壳并观察表壳内壁显色情况。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开表壳并观察表壳内壁显色情况包括:拆开表壳,采用工具翻动试水膏,查找显色点。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试水膏的稀释和涂覆作业在空气湿度为60%以下环境中进行。
[0015]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通过在表壳内壁涂覆试水膏,根据试水膏的显色情况来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其操作简单,漏水点定位精确,漏水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可实现对漏水点的快速检测,有利于提高手表的加工效率;相较于微小气泡不易判断检出的情况,试水膏显色明显,易于对漏水点进行判断,提升了漏水点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本专利技术针对通过漏水检测与反馈改进反复操作带来的操作复杂、准确率低、漏水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试水膏进行漏水测试的、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表壳内壁涂覆试水膏,并进行试水检测,由于微漏点渗进的水汽,会使对应位置的示水膏变色,通过腔体玻璃或打开腔体观察并判断试水膏的显色情况,即可实现对漏水点位置的判断,其操作简单、可快速检出手表上的漏水点,显著提高了手表漏水点的检测效率,有利于提升手表的加工效率。
[0019]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
[002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从市面上购置的试水膏为膏状物,其粘稠度较高,且由于表壳内腔的空间较小,粘稠的试水膏不易涂覆在表壳腔体内壁的接缝处,若试水膏与接缝接触不严实,进入表壳内腔的水汽会使试水膏整体变色,从而失去指示效果,因此,在步骤S1前,还包括:S0、对试水膏进行稀释。一实施例中,可采用油或酒精对试水膏进行稀释。由于试水膏与油接触后不变色,但由于油拒水,渗入缝隙后,加强了腔体的防水能力,检测灵敏度不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漏水点检测的灵敏度,步骤S0中,采用纯酒精对试水膏进行稀释,纯酒精采用实验室级别的无水乙醇,通过纯酒精稀释试水膏,一方面降低了试水膏的浓度和粘稠度,另一方面,纯酒精不与试水膏发生反应,且纯酒精具有很强的吸水吸湿特性,可以提高整个检测过程的灵敏度。本实施例中,稀释后的试水膏浓度为1.75

1.90g/mL。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试水膏选取市售的试水膏进行试水检测,该试水膏在与水接触后显示红色,在遇水或酒精时不变色,当然还可采用市售的其他品牌的试水膏进行测试,例如,选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498020B)所公开的两用型试油试水膏,在选取该两用型试油试水膏进行试水检测时,试水膏仅能采用纯酒精进行稀释。
[0021]在步骤S1中,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包括:S1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
[0022]由于表壳内腔接缝较多,包括手表面玻璃与圈口接缝、圈口与手表中壳接缝、中壳与底盖接缝、底盖与底玻璃接缝以及中壳与巴的接缝,且在涂覆酒精与试水膏混合物时,需要避免混合物涂进密封面、进而影响试验样品问题的发生。因此,若需要检测一条接缝,则需要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表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S2、对封装后的表壳进行试水检测;S3、根据表壳内壁的显色情况判断表壳的漏水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前,还包括:S0、对试水膏进行稀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中,采用纯酒精对试水膏进行稀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后的试水膏浓度为1.75

1.90g/mL。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腔体微漏水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将试水膏涂覆于表壳内壁上并封装表壳形成密闭腔体包括:S11、将表壳配件组装成表壳;S12、将稀释后的试水膏经由表壳的柄轴管装入表壳内腔;S13、摇晃表壳,使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龙刘宏林均郭迪迪梁慧兰
申请(专利权)人: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