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轧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55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7
一种精密轧丝结构,包括轧辊机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轧丝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轧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手表的铁磁性游丝主要工艺路线为拉丝

轧丝

盘丝

定型

分丝及后端装配,轧丝是其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游丝的厚度公差要求
≤0.0005mm
,宽度公差要求
≤0.002mm
,同时公差也要求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不仅对游丝的尺寸要求极高,同时要求游丝表面光亮无毛刺,侧边无毛刺无开裂,轧出的游丝平直不卷曲

这对轧丝机的轧制机构

控制机构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0003]现有轧丝机控制机构主要采用螺纹丝杠控制下压量,并采用两根螺杆分别下压轧辊的两端,当下压量足够时,通过两个锁紧螺母分别锁紧螺杆,保持轧丝在工作过程中的尺寸稳定

由于轧丝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由螺母锁紧的下压机构很难在轧丝过程中保持紧固,紧固螺母松弛后下压螺杆脱离锁紧位置,导致游丝在轧制的过程中尺寸波动明显,公差超差,甚至在一段时间运作后,两个锁紧螺栓发生不同程度的松弛,导致轧制后的游丝出现打卷

弯曲等变形

螺杆下压的另一显著缺点是,两根螺杆在下压时,因空回误差

加工误差以及安装误差等,存在下压量不一致的问题,使上轧辊在下压过程中不能保持水平,或者不能与下轧辊保持平行,轧制出的游丝截面上下表面不平行,也会使游丝在轧制后出现打卷

弯曲等变形

轧辊在长时间轧制游丝后,因摩擦和磨损,轧辊上会留下轧制痕迹和微型凹坑,影响轧丝质量

常见的改良办法是通过移动轧辊前的导线轮和轧辊后的导线轮,改变游丝进入轧辊的位置从而改变轧辊的工作部位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节之后,前后导轮容易不处在同一直线上,游丝不垂直进入轧辊,而是以一定角度进入轧辊,影响轧丝质量,不适用于游丝这类对轧丝质量要求非常高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游丝在轧制时轧机不稳定,轧辊两端下压不同步的缺陷,提供一种精密轧丝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精密轧丝结构,包括轧辊机架

上下正对设置于所述轧辊机架中的上轧辊和下轧辊,上轧辊的两端上方以及所述下轧辊的两端下方均分别设置工作轴瓦,所述精密轧丝结构还包括顶进楔块

下压楔块

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顶进楔块和下压楔块上下设置且通过斜面接触,所述下压楔块位于所述上轧辊两端的工作轴瓦上,所述轧辊机架的顶部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顶进楔块转动连接且还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在旋转时基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产生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顶进楔块在所述第一螺杆的带动下同步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推动所述下压楔块同步下压所述上轧辊两端的工作轴瓦从而调节轧辊下压量

[0006]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顶进楔块和下压楔块的接触面
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同时共面

[0007]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下压楔块下方还设置同步隔板,所述同步隔板为一块平板,放置在所述上轧辊两端的工作轴瓦上方,确保两端的工作轴瓦同步下压

[0008]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下压楔块的两侧凸出有下压楔块限位部,所述轧辊机架侧部提供上下延伸的滑行通道,所述下压楔块限位部卡入所述滑行通道并可沿所述滑行通道上下移动从而允许所述下压楔块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移动,所述下压楔块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刚好被所述滑行通道挡住从而防止所述下压楔块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产生移动

[0009]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上轧辊的两端下方以及所述下轧辊的两端上方均分别设置限位轴瓦,位于上轧辊
/
下轧辊的同一端的所述限位轴瓦以及工作轴瓦上下围合式抱住上轧辊
/
下轧辊的端部,所述上轧辊和所述下轧辊同一端的两个限位轴瓦之间卡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轴瓦上凸出有弹簧卡位,所述支撑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卡位外

[0010]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轧辊机架包括轧辊基座以及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底部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轧辊基座包括底板和在底板上呈矩形分布的两对立柱,上盖板与两对立柱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轧辊下方的工作轴瓦坐落在所述底板上,两对立柱分别立于矩形的四个顶点处,所述上轧辊

下轧辊的一端均是位于一对立柱之间,所述上轧辊

下轧辊的另一端均是位于另一对立柱之间,所述立柱上有多个可穿过调节螺栓的螺孔,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立柱后与所述限位轴瓦
/
工作轴瓦抵接,用于调整所述限位轴瓦
/
工作轴瓦限制所述上轧辊
/
下轧辊轴向窜动的压力

[0011]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限位轴瓦

工作轴瓦均是套在所述上轧辊
/
下轧辊端部外且均具有往相反的方向延伸的两翼;
[0012]其中,两翼均为防窜动挡板且与上轧辊

下轧辊垂直,防攒动挡板一面抵在所述上轧辊
/
下轧辊的轴肩上

另一面抵在所述立柱上,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立柱的螺孔后抵在防窜动挡板上,所述调节螺栓可通过螺母锁紧

[0013]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还包括下压调节把手,与所述第一螺杆连接,用于转动所述第一螺杆

[0014]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还包括滑台机构,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台调节把手

滑台基座

滑台移动座和与滑台调节把手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滑台移动座包括两条并排设置的滑行槽,所述第二螺杆位于两条滑行槽之间,所述滑台移动座底部具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侧板以及位于两个限位侧板之间的第二螺孔,第二螺杆

第二螺孔

限位侧板

滑行槽均是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两个限位侧板卡入两条所述滑行槽中,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连接,滑台调节把手转动所述第二螺杆时基于与所述第二螺孔的螺纹连接带动所述滑台移动座产生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

[0015]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中,所述滑台调节把手

下压调节把手上均设置有刻度以精确控制位移量,且所述滑台调节把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精密轧丝结构,包括轧辊机架

上下正对设置于所述轧辊机架中的上轧辊
(12)
和下轧辊
(14)
,上轧辊
(12)
的两端上方以及所述下轧辊
(14)
的两端下方均分别设置工作轴瓦
(15)
,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密轧丝结构还包括顶进楔块
(8)、
下压楔块
(9)、
第一螺杆
(18)
,所述第一螺杆
(18)
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顶进楔块
(8)
和下压楔块
(9)
上下设置且通过斜面接触,所述下压楔块
(9)
位于所述上轧辊
(12)
两端的工作轴瓦
(15)
上,所述轧辊机架的顶部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螺纹孔
(17)
,所述第一螺杆
(18)
与所述顶进楔块
(8)
转动连接且还与所述第一螺纹孔
(17)
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
(18)
在旋转时基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
(17)
的螺纹连接产生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顶进楔块
(8)
在所述第一螺杆
(18)
的带动下同步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进而推动所述下压楔块
(9)
同步下压所述上轧辊
(12)
两端的工作轴瓦
(15)
从而调节轧辊下压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进楔块
(8)
和下压楔块
(9)
的接触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同时共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楔块
(9)
下方还设置同步隔板
(10)
,所述同步隔板
(10)
为一块平板,放置在所述上轧辊
(12)
两端的工作轴瓦
(15)
上方,确保两端的工作轴瓦
(15)
同步下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楔块
(9)
的两侧凸出有下压楔块限位部,所述轧辊机架侧部提供上下延伸的滑行通道,所述下压楔块限位部卡入所述滑行通道并可沿所述滑行通道上下移动从而允许所述下压楔块
(9)
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移动,所述下压楔块限位部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刚好被所述滑行通道挡住从而防止所述下压楔块
(9)
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产生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轧辊
(12)
的两端下方以及所述下轧辊
(14)
的两端上方均分别设置限位轴瓦
(13)
,限位轴瓦
(13)
以及工作轴瓦
(15)
各自的顶部以及底部都是平整的平面,所述下轧辊
(14)
下方的工作轴瓦
(15)
坐落在所述轧辊机架底部,位于上轧辊
(12)/
下轧辊
(14)
的同一端的所述限位轴瓦
(13)
以及工作轴瓦
(15)
两者通过平面接触且两者上下围合式抱住上轧辊
(12)/
下轧辊
(14)
的端部,所述上轧辊
(12)
和所述下轧辊
(14)
同一端的两个限位轴瓦
(13)
之间卡有支撑弹簧
(16)
,所述限位轴瓦
(13)
上凸出有弹簧卡位
(21)
,所述支撑弹簧
(16)
套在所述弹簧卡位
(2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密轧丝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磊王子焘凌真张赟王冠龙
申请(专利权)人:飞亚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