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47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贴合在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模具的安装机构,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泄漏的堵塞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该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通过转动旋转环带动转杆,转杆旋转时带动其外侧的凸轮旋转,当凸轮的左右的凸起部位分别与两个插板接触时,此时即推动两个插板背向移动,使得两个插板延伸至两个插杆内部的斜面槽当中,从而将上模具固定在下模具的上表面,有效的解决了需要依次将四根螺丝钉从下模的内部,才可将上模与下模分开的问题,增加了生产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硅橡胶玻纤套管加工
,具体为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硅橡胶玻璃纤维套管,又名防火套管,耐高温套管,采用高纯度无碱玻璃纤维编制成管,再在管外壁涂覆有机硅胶经硫化处理而成,硫化后可在

65℃

26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并保持其柔软弹性性能。
[0003]通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3766803U)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包括框架,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燃烧炉,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丝钉一,固定架一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二,固定架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左侧面转动连接有转轴;该设备通过下模下方的燃烧炉,燃烧炉内放入燃料对上方的上模和下模加热,加快上模和下模内部的材料成型;通过电机左侧的转轴,转轴的内壁卡接上模和下模的右侧面,转轴转动带动上模和下模转动,带动上模和下模内部的材料均匀散,上述专利上模和下模的连接固定采用了四根螺丝钉固定,在进行拆卸的时候,首先需要依次将四根螺丝钉从下模的内部,才可将上模与下模分开,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故而提出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具备便于拆装等优点,解决了需要依次将四根螺丝钉从下模的内部,才可将上模与下模分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下模具贴合在上模具的下表面,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所述下模具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模具的安装机构,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泄漏的堵塞机构;
[0006]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下模具下表面的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有凸轮,所述转杆的底端固定有贴合在凸轮下表面的旋转环,所述凸轮的左右两侧均贴合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顶端固定在下模具下表面的定位栓,四个所述定位栓的底端均固定有贴合在插板下表面的限位块,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上模具下表面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为一组的插杆,两组所述插杆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具的下表面。
[0007]进一步,两组所述插杆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供两个插板插入的斜面槽,所述下模具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供两组插杆贯穿的贯通孔。
[0008]进一步,两个所述插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横向移动槽,两个所述定位栓分别间隙配合在两个横向移动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大于横向移动槽的宽度。
[0009]进一步,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在两个插板相对一侧的轴杆,两组所述轴杆的外侧均活动套装有一侧固定在下模具下表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插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
[0010]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轴杆的外侧,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开设有供轴杆左右移动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横向移动孔。
[0011]进一步,所述堵塞机构包括贴合在上模具内腔顶壁且位于进料管下方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数量为两个且顶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上模具上表面的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有同一个且活动套装在进料管外侧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装在两个竖杆外侧的拉力弹簧。
[0012]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内腔的顶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供两个竖杆上下移动的移动通孔,所述上模具内腔的顶壁开设有与弧形板形状和大小均适配的弧形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通过转动旋转环带动转杆,转杆旋转时带动其外侧的凸轮旋转,当凸轮的左右的凸起部位分别与两个插板接触时,此时即推动两个插板背向移动,使得两个插板延伸至两个插杆内部的斜面槽当中,从而将上模具固定在下模具的上表面,有效的解决了需要依次将四根螺丝钉从下模的内部,才可将上模与下模分开的问题,增加了生产的效率。
[0015]2、该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通过弧形板贴合在弧形槽的内部,从而将进料管的输出端堵住,避免当上模具和下模具旋转的时候,内部的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原料甩入至进料管的内部,有效的避免成型之后的硅橡胶玻纤套管形状不符合生产的标准,提高成型后硅橡胶玻纤套管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安装机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安装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堵塞机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进料管、4安装机构、401转杆、402凸轮、403旋转环、404插板、405定位栓、406限位块、407插杆、408轴杆、409定位块、410复位弹簧、5堵塞机构、501弧形板、502竖杆、503下压板、504拉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贴合在上模具1的下表面,上模具1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3,上模具1和下模具2内腔的形状和大小均相等,下模具2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模具1的安装机构4,上模
具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泄漏的堵塞机构5。
[0023]请参阅图2

3,为了起到便于拆装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4包括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下模具2下表面的转杆401,转杆401的外侧固定有凸轮402,转杆401的底端固定有贴合在凸轮402下表面的旋转环403通过旋转旋转环403带动与其连接的转杆401旋转,凸轮402的左右两侧均贴合有插板404,当转杆401旋转时带动其外侧的凸轮402旋转,当凸轮402的左右的凸起部位分别与两个插板404接触时,此时即推动两个插板404背向移动,两个插板404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顶端固定在下模具2下表面的定位栓405,四个定位栓405的底端均固定有贴合在插板404下表面的限位块406,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上模具1下表面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为一组的插杆407,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首先将上模具1下表面的四根插杆407插入下模具2的内部,插入下模具2内部的插杆407延伸至下模具2的下表面,两组插杆407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具2的下表面。
[0024]两组插杆407的内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贴合在上模具(1)的下表面,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连通有进料管(3),所述下模具(2)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模具(1)的安装机构(4),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泄漏的堵塞机构(5);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下模具(2)下表面的转杆(401),所述转杆(401)的外侧固定有凸轮(402),所述转杆(401)的底端固定有贴合在凸轮(402)下表面的旋转环(403),所述凸轮(402)的左右两侧均贴合有插板(404),两个所述插板(404)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且顶端固定在下模具(2)下表面的定位栓(405),四个所述定位栓(405)的底端均固定有贴合在插板(404)下表面的限位块(406),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在上模具(1)下表面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为一组的插杆(407),两组所述插杆(407)的底端均贯穿并延伸至下模具(2)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插杆(40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供两个插板(404)插入的斜面槽,所述下模具(2)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开设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供两组插杆(407)贯穿的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橡胶玻纤套管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插板(40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横向移动槽,两个所述定位栓(405)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肖健永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科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