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89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包括后架主体,该后架主体倾角与车座相适配,所述后架主体连接部内设有圆槽,该圆槽内周向开设有卡槽,该卡槽内相对面分别为曲面和平面,所述圆槽内设有连接车架的任意停支撑杆,所述任意停支撑杆内周向设有可伸缩的卡杆,该卡杆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的一端设在卡槽内,并与其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后架主体倾角与车座相适配,便于后架上放置较长的物体,不会缩减驾驶员的乘坐位,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搭载未成年时,搬动后架主体,使得后架主体抵到未成名的后背,此时未成年在驾驶员与后架主体的支撑下,乘坐过程更加安全。乘坐过程更加安全。乘坐过程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后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后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后架主要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车架连接,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向上翘起的尾板,一种是上表面与车座相对平行。
[0003]车后架带有向上翘起的尾板会影响到电动车搭载货物,当电动车搭载的货物较大时,会挤压驾驶员的乘坐空间,使得驾驶员靠近车头过近,不利与驾驶员操作转向,增加了驾驶危险性,且带有向上翘起的尾板,也无法根据未成年人的体型进行调节,未成年人后背与尾板距离无法把控,车辆行驶颠簸时,儿童易掉落,同理车座相对平行时,虽然带货方便,但是不利与对搭载的未成年人后背进行支撑,儿童搭载过程危险性比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车后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解决了现有的未成年人搭载电动车不安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包括后架主体,该后架主体倾角与车座相适配,所述后架主体连接部内设有圆槽,该圆槽内周向开设有卡槽,该卡槽内相对面分别为曲面和平面;
[0008]所述圆槽内设有连接车架的任意停支撑杆,所述任意停支撑杆内周向设有可伸缩的卡杆,该卡杆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的一端设在卡槽内,并与其适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架主体两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侧板,且两侧壁内设有容纳该侧板的腔体,两侧所述侧板通过连接支撑杆与后架主体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撑杆两个活动杆连接处结构与后架主体和任意停支撑杆连接处结构相同。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杆延伸至任意停支撑杆内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任意停支撑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通过弧形弹簧连接有固定柱,该固定柱端部与任意停支撑杆固定连接,且其外壁滑动连接在弧形槽内,所述转盘的正面设有旋钮,该旋钮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的正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槽与转盘圆心相同。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个数为卡杆个数正整数倍。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后架主体倾角与车座相适配,便于后架上放置较长的物体,不会缩减驾驶员的乘
坐位,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搭载未成年时,搬动后架主体,使得后架主体抵到未成名的后背,此时未成年在驾驶员与后架主体的支撑下,乘坐过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任意停支撑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任意停支撑杆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后架主体;2、卡槽;3、任意停支撑杆;31、卡杆;32、连杆;33、转盘;34、弧形槽;35、弧形弹簧;36、固定柱;37、旋钮;4、侧板;5、连接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附图1

图4,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包括后架主体1,该后架主体1倾角与车座相适配,后架主体1连接部内设有圆槽,该圆槽内周向开设有卡槽2,该卡槽2内相对面分别为曲面和平面;
[0024]圆槽内设有连接车架的任意停支撑杆3,任意停支撑杆3内周向设有可伸缩的卡杆31,该卡杆31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3的一端设在卡槽2内,并与其适配,将任意停支撑杆3的一端焊接在车架上,使得后架主体1与车架相固定,后架主体1倾角与车座相适配,便于后架上放置较长的物体,不会缩减驾驶员的乘坐位,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性,搭载未成年时,搬动后架主体1,使得后架主体1逆时针翻转,此时后架主体1抵到未成名的后背,此时未成年在驾驶员与后架主体1的支撑下,乘坐过程更加安全。
[0025]本实施例中,后架主体1两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侧板4,且两侧壁内设有容纳该侧板4的腔体,两侧侧板4通过连接支撑杆5与后架主体1连接,不使用时侧板4放置在腔体内,不占用其他空间,拉起两侧的侧板4时,侧板4在连接支撑杆5的支撑下保持稳定,此时两侧的侧板4对未成年人的两侧进行支撑,避免车辆行驶颠簸时未成年人掉落,进一步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0026]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撑杆5两个活动杆连接处结构与后架主体1和任意停支撑杆3连接处结构相同,在连接支撑杆5的支撑下,侧板4可以停滞在不同的角度,便于不同年龄端儿童的使用。
[0027]本实施例中,卡杆31延伸至任意停支撑杆3内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杆32,连杆32远离任意停支撑杆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盘33,转盘33内设有弧形槽34,弧形槽34内通过弧形弹簧35连接有固定柱36,该固定柱36端部与任意停支撑杆3固定连接,且其外壁滑动连接在弧形槽34内,转盘33的正面设有旋钮37,该旋钮37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3的正面,后架主体1沿任意停支撑杆3转动时,卡槽2的弧面推动卡杆31的弧面,使得卡杆31缩进任意停支撑杆3
内,此时后架主体1可以相对车架转动,当后架主体1停滞时,此时卡杆31卡在卡槽2内,此时卡杆31的平面卡在卡槽2的平面处,卡杆31无法相对卡槽2转动,此时后架主体1无法反向转动,使得搭载人员倚靠过程更加安全稳定,顺时针转动旋钮37,此时转盘33转动,进一步使得连杆32带动卡杆31收缩进任意停支撑杆3内,此时卡杆31不在对后架主体1限位,此时后架主体1可以复位,复位后松开旋钮37,此时在弧形弹簧35的复位下转盘33复位,进一步使得卡杆31复位重新插入到卡槽2内,对后架主体1进行限位。
[0028]本实施例中,弧形槽34与转盘33圆心相同,弧形槽34在固定柱36外部转动时,不会对转盘33限位。
[0029]本实施例中,卡槽2的个数为卡杆31个数正整数倍,多个卡杆31插入到卡槽2内可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且卡槽2的个数越多,后架主体1的偏转角度也越多。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包括后架主体(1),该后架主体(1)倾角与车座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主体(1)连接部内设有圆槽,该圆槽内周向开设有卡槽(2),该卡槽(2)内相对面分别为曲面和平面;所述圆槽内设有连接车架的任意停支撑杆(3),所述任意停支撑杆(3)内周向设有可伸缩的卡杆(31),该卡杆(31)延伸出任意停支撑杆(3)的一端设在卡槽(2)内,并与其适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主体(1)两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侧板(4),且两侧壁内设有容纳该侧板(4)的腔体,两侧所述侧板(4)通过连接支撑杆(5)与后架主体(1)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杆(5)两个活动杆连接处结构与后架主体(1)和任意停支撑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刚朱宏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铃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